APP下载

书写美丽智慧的教育人生

2022-05-30李金富徐建宝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学校课程教育

李金富 徐建宝

古朴雅逸的姑苏城外,有一组曼妙的音符在东方跳跃,那是苏州园区教育的新声。在姑苏文化的影响下,一所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学校——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诞生了。星汇学校自2017年9月开办以来,形成了以“文心慧德”为校训,以“通今博古,秀外慧中”为办学理念,以“成就家国情怀的世界公民”为学生培养目标,以“书写美丽智慧的教育人生”为教师培养目标的一系列“汇文化”办学主张。开办短短五年,已荣获全国学科创新教学实验基地、全国微课程教学法实践共同体学校、国家智慧教育大数据应用实验校、全国语文名校联盟示范学校、全国书法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先行示范校、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学校、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江苏省体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等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学校为办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牌学校而不懈奋斗。

在学校即将迎来五周年校庆之际,我们请校长兼党总支书记谢剑雄先生为我们展现学校的发展历程。

笔者:谢校长您好!我们知道星汇学校的党建工作独树一帜。作为学校的党总支书记,请您介绍一下“红星汇”的品牌内涵和发展情况。

谢校长:学校党总支按照系统化部署、项目化推进、品牌化培育,以“红星汇”党建品牌为抓手,全面推进党建品牌建设工作。

以党建特色项目“教育益家 红星汇”为立足点,增强“党建引领”号召力。充分发挥各个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教师“一面旗,一颗心,一根钉”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延续新辉煌。“红星汇”党建项目包括“365”系列:三個项目内容,即“思享汇”“青年汇·COM”“见习党委书记”;五个保障体系,即书记有约一室场、党建管理一张网、党建平台一专栏、服务群众一个圈、星级党员一评比;最后完成六大党建成果。

充分挖掘家校红色教育资源,通过讲述红色故事、打造红色课堂、制作红色书签、举办红色诵读等生动多样的形式,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学校党总支荣获苏州工业园区四星级党组织称号,6名党员先后荣获园区组织部、园区教育党委颁发的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名党员荣获园区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为提升红色党课内涵,学校党委不断探索“互联网+党课”新模式,让微党课成就大课堂,组织开展了“从党史中汲取持续深厚的奋斗之力”“初心使命启新程,两在两同建新功”等微党课,激发了党课新活力,让党课真正入脑入心。

为弘扬红色志愿服务新风尚,党团志愿者们坚持每月一志愿开展扶贫帮困、家庭教育、学习指导、垃圾分类、红色精神宣传等志愿活动。疫情期间,党员、团员教师踊跃报名担当疫情防控话务员,高效完成1000人次园区务工人员疫情排查工作,助力园区疫情防控阻击战。学校党总支在园区“百校千师进社区 教育益家惠万家”暨教育联盟党建共建活动中作专题经验交流。

通过党建带团建的形式,积极探索共青团工作的有效路径。与社区联动拍摄的微视频《铁锤镰刀传万代》广受好评,微团课《敢教日月换新天》在园区易加平台展播,红色诵读《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青春SIP展播,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笔者:星汇学校建校五年,已成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实验学校,成果丰硕。请您谈一谈学校在教育教学上进行信息化融合的探索。

谢校长: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响应国家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方针,我校建校五年来一直特别关注各个层面的教育教学研究,尤其注重以课堂范式研究为核心进行信息化融合的探索,比如我校已清晰构建的“一助三学”的“融汇”课堂教学范式和深入开展“跨界慧学”项目实验,都是为了促进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课程蕴含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首先,我们清晰构建“一助三学”教学范型。“一助”即智慧教育助力,以“智慧化教育手段促进‘教智融合引领发展,跨界慧学连接未来”为发展方向,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策略与方法,深化易加互动学习平台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三学”即问学、研学、用学,三个环节,既独立成块,又相互影响、融合。2019年获评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数学实验先行示范校。

融汇课堂以“学习”为中心,依托智慧教育手段,追求高效、优质、多元、跨界、灵动的教育教学效果。学校以需求性教育督导为契机,科学提升学科质量,继续深化教学研究,围绕课堂促成绩,严守制度抓规范,搭建平台培师资,融合课程助成长。

再者,我们深入开展“跨界慧学”项目实验。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信息化的融合创新应用课堂是主阵地。我校依托易加互动学习平台和希沃易课堂等平台,邀请易加学院承建团队来校对易加学院的应用进行了全体教师层面的培训,以大数据应用种子教师项目实验老师为基础,深入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例研究,引领常规的学科应用模式,以课例研究带动学科创新。如我校积极协助承办了园区2021年“教智融合 跨界慧学”新型教与学模式创新月度汇12月专场活动,深入开展“跨界慧学”项目实验,充分展示了星汇特色、星汇气派、星汇风格。学校积极探索5G支撑下核心素养导向的混合式教学项目,先试先行,努力打造智慧教育高地。

笔者: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跳跃着张扬的生命脉动,是教育人美好的愿望。那么学校是如何赋能学生成长的呢?

谢校长:一是以“优化内容”夯基础。课程是学校的核心。我们在星汇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内涵积淀,初步形成了科学、务实、灵动的“三C”(Collaboration 优秀;Cleverness 聪慧;Creation 创新)汇课程。课程实现三个面向,面向全体的基础课程;面向群体的拓展性课程;面向个体的特色课程。这些课程覆盖道德与责任、语言与人文、数理与创新、健康与生活、审美与体验等多个方面。学校构建“三C”汇课程基本框架,提练“三C”汇课程实施路径,实现学生知识的整体建构,学习的有效迁移与能力的逐步形成,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以“强课堂”为根本点,凝聚“教育教学”向心力。

为深化各学科过程性质量监控,确保“双减”政策在学校得到落实,学校出台了《双减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方案》,绘制双减图谱,优化双减课程,努力推动“汇体”“汇美”“汇创”“汇慧”“汇德”等“五汇”延时服务活动。一是在减轻校内课业负担的同时,打造“5+2”课外实践活动基地,开设“一科一活动”延时服务特色,并与奥体中心全面合作推出“汇奥”特色课程,给学生腾出更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优化作业布置,增加学生接受校外体育和美育方面培训的时间和机会,不仅切实减轻了学生们学业上的压力,也能帮助学生们培养强健的体魄,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水平与艺术素养。

二是以“兴趣爱好”优特长。学校立足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发展思路,精心设计出具有个性特征的“阅爱课程”“击剑课程”“国学课程”“青年汇·COM教师发展课程”等师生活动课程和社团课程,满足了学生在兴趣特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真实需要。

三是以“德育为先”铸品质。学校通过“家的故事”展示家庭档案,赓续文明基因密码,培育青少年家国情怀。借助“学科德育七色花联盟”校优势,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以跨学科主题德育融合课为基本形式,以端午、重阳、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为代表,促进大学科体系育人的探索实施。建校五年来,我校德育处不断思考德育课程框架,通过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和规范管理,在学校二级“汇德”的指标下,形成了“一核六hui”德育体系:“一核”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六hui”则根據年级不同,分成不同系列,每个体系以德育课程为引领,课程化的德育活动大大丰富了德育体系的内涵。

四是以“五育并举”强能力。我们将劳动素养与学校育人目标充分融合,使劳动教育成为学校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首次赴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研学,开放包容,携众致远,让我们的孩子“出得去,回得来,走得远”,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茁壮成长,成为明辨笃行的英才。

笔者:请您介绍学校如何着手当下,放眼未来,对教师队伍进行培养的成功举措。

谢校长:学校现有3名特级教师,2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2名金鸡湖教育人才,20名大市学科带头人,12名国家省评优课、基本功竞赛一等奖,1名信息学奥数教练,来自北大、中科院、中科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诸多名校优秀毕业生纷纷加入,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比例居苏州大市前列。我校青年教师比例高,是一所富有朝气、蓬勃向上的学校。如何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学校通过传统的青蓝工程项目和创新的校本研修课程“青年汇·COM”项目来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学校以此为依托,一方面组织成熟骨干深入青年教学课堂指导教学;另一方面邀请校外专家来校指导,对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发展、个人成长等方面进行细致指导,帮助教师快速成长。

“培训系统有实效、内容全面有梯度、形式多样有创意、不断完善有突破”是我校校本培训的四大特点,“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是学校工作的不变初心。按照园区期初工作会议精神,借鉴《中国教育报》推介的浙江等地校本研修建设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扎实有效地继续开展“青年汇·COM”校本研修课程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积极推进“双名计划”,即名师进课堂、名家进校园活动,着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我校持续推进“大数据应用”种子教师项目,经过三轮自主申报,目前学校大数据应用研究种子教师共84人,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以2020年度为例,学校组织了四次集中研训,种子教师对自己在常态应用中承担的应用任务更明确,在各学科组和年级组的辐射影响作用更明显。

作为省陶研实验学校,我校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为教师发展提供方向。以2021年为例,我校以教研文章撰写为载体,组织教师参加论文比赛近三百人次,获奖合计百余人次。教师开设区级及以上公开课145节、区级及以上评优课获奖40节、参加区级及以上教学竞赛获奖170次,共送审各级各类“十四五”课题12项。这一年我校共有17名教师获评园区教学骨干、教科研骨干。我校特级教师王志祥在江苏省教科院组织的文章评选中获特等奖(江苏省特等奖共30人)。五年的成长是丰富多彩而又掷地有声的,在校长室和教科室的联合推动下,师生共同谱写的星汇故事《新声》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德育处汇编的全校性家庭教育读本《星汇师话》也已发行并在校内广泛推行。

从理想到现实,被动到主动,普及到提高,学校教科条线工作将继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助力教师倾力拥抱教育的精彩,书写美丽智慧的教育人生。

笔者: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启智润心。教育之道,惟有深耕土壤,方可枝繁叶茂。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自办学之初,就确立了以成就家国情怀的世界公民为学生的培养目标。星汇人是一群有志的追梦人,在东风浩荡的春天里,种下初心,豪歌前行。

◆本期访谈嘉宾人物小传:

谢剑雄,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校长兼学校党总支书记,全国优秀科研校长、全国德育工作先进校长、全国书法教育名师、教育部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高级研修班优秀校长、《江苏教育》栏目特约主持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优秀园丁先锋、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苏州市诗词协会理事、苏州工业园区首批金鸡湖教育创优人才。出版有《半壶青吟》《文澜》等著作,发表论文100余篇,对外学术讲座85次,接待海内外参观学习团体300余个,多次主持省级以上教育规划课题的研究,办学成果得到省市主要领导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充分肯定。

猜你喜欢

学校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