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云集一堂 解码青田文化基因

2022-05-30丁晨

中国收藏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印石青田石青田

丁晨

日前,一场专家云集的研讨会在青田召开。如何挖掘青田石雕的文化内涵?青田石雕行业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助力青田石文化的传播……围绕这些话题,与会嘉宾各抒己见。他们的建言献策,无疑为青田石雕的传承与发展增添了更强的动力。

陈浩

浙江省博物馆首席专家原馆长

持续推动青田石乃至青田印石自身的文化发展

青田印石是青田石雕的重要组成部分。青田石雕历史悠久,具体到青田印石方面,据资料记载,最早明确使用青田石篆刻的是文彭,据此可以推断,至迟在明代已经出现了文人使用青田石治印的艺术创作,及至清代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这种帝王、权贵、文人的收藏与用印,对于推动青田印石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均收藏有不同时期名家篆刻的青田石印章,足以反映青田印石的时代发展脉络。

及至近现代和当代,有更多的石雕艺人和艺术家为推动青田石雕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努力。目前,青田石雕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然,青田石雕乃至青田印石在推动自身文化发展方面还有完善的空间。如青田印石品种极其丰富,多达数百种,许多青田印石爱好者无法辨认把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对不同品种的青田印石制定一个更明确、更规范的认定方法,同时加强文化宣传。此外,也需要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致力于弘扬青田石雕、青田印石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青田石,让青田石爱好者的队伍越来越庞大。

费名瑶

上海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

治印首选,独具意义

从实践层面讲,多数情况下,初学篆刻者的印石首选即为青田石。因此对于诸多篆刻家来说,青田石具有特殊意义,其中就包括我。尽管随着篆刻技术的精进以及对其他石材了解程度的加深,我在篆刻过程中也会选择其他石材治印,但青田石仍会成为我从事诸多大型创作时的首选石材,比如为2014年中国AP EC峰会治印、2019年为《红楼梦》128个人物治印、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为100位先烈治印、2022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时为36位军事家治印等。

据我了解,许多名人治印也大多会选择青田石,比如赵之谦与号称“三百石印富翁”的齐白石,就有不少传世名章使用了青田石。这些印石本身的石头不见得都是名品,但配合独到的刻印手法,就成为了独具个人特色的象征。

陈建春

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代表、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加拿大宝玉石协会会长

青田石承载着一份乡愁与情思

我最初喜欢上青田石,大约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我的工资只有20多元,花几角钱就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一块成色不错的青田石。如今,这些石头的身价已不同于往日,但我依然不舍得卖掉它们。看到它们,我就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满足与享受,因为它们是我初入青田石收藏的见证。

我本身是青田人,无论是早年间在外地求学,还是后来因工作原因辗转于世界各地,于我而言,青田石不仅是一大收藏爱好,也承载着我对家乡的一份乡愁与情思。

众所周知,青田不仅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也被誉为中国石雕之乡。基于这样的渊源,无论何时、身处何地,我身边总会带着几块青田石,它们也通常会作为我馈赠国际友人的首选之物。他们也都十分喜愛。可以说,青田石已经成为连接情谊、连接世界友好的重要信物,同时为加强经贸合作、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贡献。

华家雄

青田倪东方艺术博物馆馆长

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令人为之倾倒

在多年的经营中,我发现公众之所以走入倪东方艺术博物馆,一是为欣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倪东方精湛的石雕作品,二是被不同品种的青田石所吸引。而这也让我认识到,青田石在国内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与很高的知名度。

具体而言,倪东方艺术博物馆中的部分青田石展品曾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某天上午,展馆中出现了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听闻青田石灯光冻珍贵稀罕,如今有机会得见其庐山真面目,特意前来观赏。再有,我馆曾接待过多位外宾,他们有的将灯光冻当作心中神圣的象征,有的则对封门五彩展现出浓厚兴趣。不分国籍、不论职业,青田石似乎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够吸引各行各业的人为之倾倒,而这就更凸显出挖掘与传播青田石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林一平

浙江省国石文化保护研究会理事

展馆是传播青田石文化的一个窗口

据我观察,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的文人雅士与学者名家不仅对青田印石关注度很高,而且还有着深入且独到的见解。但在青田本地,由于不少人都收藏有产于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青田石印章,使得大家将青田石当作了稀松平常之物。

事实上,青田石地域特色突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蘊,传承脉络也较为清晰,因此,青田石文化应得到更好的传播。比如正在青田展出的青田印石大全的展览就将不同时期的青田印石一一呈现,既有为人所熟知的传统名品,也有巧夺天工的奇品,甚至是难得一见的孤品,皆为同类印石中的精品,可谓品种多、品质优、品位高,可以视作传播青田石文化的一个窗口。

徐勤

浙江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应正视命名问题

在我看来,对于不同品种青田石的命名,应当梳理并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体系,让青田石的命名有迹可循、脉络清晰,更具科学性与规范性。而这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政府或相关协会、组织的介入与支持。

不仅如此,在现有基础上,青田石的文化内涵还应得到更大程度地挖掘和宣传。挖掘青田石的文化内涵可以从青田石雕博物馆入手。青田石是什么?它与其他石头的区别在哪里?它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古今文人为何喜用青田石治印?这一切都可以在这座博物馆中找到答案。

宣传青田石文化则可以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形成专门的协会或产业中心,大力宣传青田作为中国石雕之乡的文化名片。

朱秀雄

青田县人大副主任

发展青田石文化,青田人在行动

青田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涌现出不少青田石雕文化名人以及致力于推动、宣传、发展、弘扬青田石文化的仁人志士。相比青田石雕文化,对于青田印石文化的发展有所忽视。但近年来,青田石方面已产生多名省级乃至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足见在这一方面已取得一定突破,相信在多方努力下,未来将会取得更多成果。

就目前来看,青田石仍缺少文化层面的积累与输出,这就更需要借助媒体与社会各界的力量,推动青田石文化真正走出去。实际上,青田县政府已经着手研究“如何更好地发展青田石文化”这一课题,相信这个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将会成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参考。

林观博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青田石雕协会会长

发展青田石雕文化需借助多方力量

加强青田石雕文化宣传势在必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压力。这主要是因为青田石雕行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大多常年从事创作工作,对于宣传形式与行业市场分析还未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青田石雕文化若想得到长足发展,更要借助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

在我看来,要想在当下进一步发展青田石雕文化,一方面需要对青田石品种分类乃至不同品种价格分类做更为细致且深入的工作。另一方面需要把握资源,利用各个平台与渠道宣传青田石雕,举办青田石雕研讨会、鉴赏会及相关活动。再者,需要吸纳更多对青田石雕有情怀的文人志士,加入宣传与推广青田石雕文化的队伍之中,不断壮大基础力量。

叶品昭

青田丰门腊石有限公司董事长

规范管理,开采稳中有进

我从事青田石开采经营工作近40年,公司也在近年来经过了几番调整,矿山已探明青田石还有丰富储量,生产能力已达到设计规模,陆续开采出不少青田石。据我多年的经验,青田石爱好者们收藏有50种以内不同品种青田石的情况较为常见,收藏上百种青田石则至少需要花费四、五十年时间。

大规模收藏不同品种的青田石之所以存在难度,主要是由于经数百年的开采,易采的青田石已很难找到;另外,如今相关部门对于开矿方面已形成了相当规范的管理体系,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青田石的出产率。但近几年的开采工作却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对于钟情于青田石的人来说,无需担忧青田石资源枯竭,青田石会在市场上持续供应,相信其市场价也会渐趋稳定。

陈建雄

千峡湖资产管理论坛理事长

挖掘青田石雕文化价值需从多途径入手

身为青田人,我们应该时常思考:青田石雕有哪些价值?为什么要去挖掘这些价值?应如何挖掘?如何更好地推广青田石雕文化?在我看来,青田石雕具有七大价值,即: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市场价值、流通价值、欣赏价值、交流价值与实用价值。

当前,由于受疫情和国家政策影响,以及在青田石雕定位的模糊认识,同时对石雕文化推广方面的忽视,致使目前青田石雕的市场行情处于下行状态。在此情况下,要想更好地推广青田石雕,必须从创新战略思路上下功夫。

首先,青田石雕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需要总结近20年石雕發展历程并形成清晰的发展定位。其次,政府需要出台扶持政策,包括行业指导、行业规划、政策措施、金融支持、石雕文化交流研讨、大师引领与推广创新经验等。再者,应注重发挥民间力量,通过青田石雕文化论坛、沙龙、研讨会、巡回展销等多种形式进行营销。

此外,还应着眼于市场运作、文化引领、媒体宣传、搭建平台与国际合作等,打造独特的石雕文化,挖掘更多人文故事。还需加大新闻媒体宣传,让更多青田石雕收藏爱好者了解青田石雕与优秀石雕大师,并充分发挥青田华侨分布广、渠道多的优势,吸引广大华侨参与,逐步建立起线上线下的合作推广模式。

链接

300余方青田印石带你看“东方之色”

前不久,位于青田县的“中国青田印石大全”展馆迎来了不少业界专家、学者、藏家及行业人士、媒体人士等。这里正在上演一场青田印石展览,展出的300多方青田印石几乎囊括了目前所发现的青田石品种。其中不少还是藏家梦寐以求的顶级珍品,如灯光冻、封门青、黄金耀、蓝星……

这些精美的青田印石均来自杭州青田印石馆馆长、浙江国石文化保护研究会研究员、知名青田石收藏家夏可承,可谓凝聚了其半辈子的心血。“青,东方色也”,在这位有着50年收藏经历的藏家眼中,这句话是对青田石最完美的解读。

对于爱石如命的夏可承来说,他真诚地希望青田石可以成为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媒介,之所以推出这个展览,就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青田石文化。

不少专家、学者及行业人士也对这一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纷纷表示,这是近年来展出青田石印章品种最多、品质最高的一个展览,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叶旭伟

青田县石雕产业保护和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多方并举,完善石雕产业中心建设

近年来,青田县石雕产业中心紧紧围绕“打造中国石文化之都”总体目标,按照“他山之石,青田成器”的思路,全面提升青田石雕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接下来还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其一,做强青田石文化产业工作。坚持石雕雕件和印石篆刻两条腿走路,形成原石开采交易、创意设计包装、石雕创作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的完整石文化产业链。分别从源头端、生产端与销售端入手,加大青田石本地矿山资源的勘探力度、规范原石交易市场、做精高端艺术品、做优中端工艺品、做大文创产品、做强印石文化产业、推进青田石文化产业共富园建设等。

其二,做好石雕人才引育工作。加强石雕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机制建设,做好“走出去”“引进来”“留得住”工作,完善石雕人才评价体系,以县石雕艺术学校为基础,与中国美院、丽水学院开展校地合作,提升石雕艺人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打造一支国大师为引领、省市大师为中坚力量、石雕新秀和学徒为后备的全链条式高素质人才队伍。

其三,做优石雕文化宣传工作。以青田石雕文化节、篆刻大赛等主题活动为载体,扩大青田石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在主流媒体、高铁、机场等投放青田石雕广告,打造流动的“金名片”;运用新媒体力量讲好石雕故事,传播石雕文化。

夏可承 知名青田石收藏家

嘉宾观看印石展览。

(注:本文嘉宾发言排名不分先后)

猜你喜欢

印石青田石青田
玩物上志——石不能言最可人(印石篇)
齐白石刻青田石王泽宽自用对章赏
Simply Stunning
青田石雕中的“红船精神”
篆刻印石的保养方法
县域乡讯媒体的报网融合探索与实践——基于《青田侨报》的思考
寿山田黄
青田杨梅产业发展优势、存在短板及对策建议
让纪律挺在守护青田国土形象面前
印石收藏热潮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