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业设计统筹优化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30赵瑞莲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

赵瑞莲

【摘 要】结构化梳理六年级单元内容,解读单元架构,明确学习目标,整合重组内容架构学习任务群,统筹作业设计梯度提升素养,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发挥育人价值。

【关键词】统筹优化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教学中,作业常会遇到如下问题:内容上,有时缺失设计感、缺乏目标意识,指向单一,表述不规范,有时与作业目标脱节;结构上,有的题目分布不合理,缺乏整体性、序列性,作业功能比较单一。

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加强校本作业的研究与管理将是落实义务教育减负提质的关键举措。

一、作业统筹管理“上位”思考

(一)目标

教师对作业要有清楚的认识,将作业与教学一体化建构,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要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从而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要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课堂提质增效。作业设计要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让每个学生都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真正做到提质增效。

(二)内容

(1)内容设计:学科作业设计与统筹。

(2)组织实施:整体规划设计,作业分层弹性个性化。

(3)保障机制:家校社协同、资源统筹、高质量作业体系。

(4)步骤:作业统筹、作业公示、作业指导、课后服务、作业批改、作业反馈、改进教法、严控作业总量。

加强反馈指导,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

(三)实施

1. 搭建团队

成立以学科带头人、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为主的统筹作业管理小组。

2.专人专项

(1)学科组长:针对本年级的教学进行单元作业设计,并进行整体结构化建构。

(2)骨干教师:带领“种子”教师进行单元作业设计实施,使之案例化、模板式。

(3)一般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实施并检验实施效果。

二、整合优化的过程

(一)单元内容的结构化梳理

1.“教学评”一体化下的系统作业

作业设计是依据一定目标,通过重组来完善或者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形成作业的过程,它强调过程。作业设计者依据“教学评”一体化做好 “双减”下作业改革,只有充分考虑目标、功能、类型、时间、难度、评价、情境等,才能设计出一份比较完整的系统作业。

2.建构合理的单元化课程

学科组长针对本年级的教学进行单元作业设计,从而进行整体结构化建构。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为例,8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分别为:触摸自然、革命岁月、策略单元(有目的阅读)、美好心灵(小说)、习作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保护环境、艺术之美、走进鲁迅。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对整本书进行系统整理,把各单元内容提及的语文学科素养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结构化梳理,建构更合理的单元化课程。

(二)主题任务下的逻辑化建构

在学科组长指导下,骨干教师带领“种子”教师进行单元作业设计实施,使之案例化、模板式。

单元作业设计内容一定要从目标和内容出发,明确单元作业的内容、题型、难度、时长,合理设计課时作业,选择加工组织、情景素材,形成多种类型的作业,确定必做、选择作业以及作业的评价反馈方式。

1.解读单元架构,明确学习目标

准确、适切、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有效学习的关键点。学习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评功能,只有能准确体现学科价值、可操作、可测量的学习目标才能起到统领教学与评价的作用。教师要能够通过分解课标、分析学情和研读教材,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挖掘,制定指向学科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学习目标,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整合重组内容,架构学习任务群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我们对语文要素在整本书中的横纵向联系、单元课文内容分布及要素任务落实分配进行解读,并梳理出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的三大教学任务群:溯源立志、品读铭志、抒写壮志。我们将语文要素与课文内容整合在这三大任务群中,共计12个课时。(如图1)

整合后,每部分都紧扣单元要素,并且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再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扩充、运用,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书中人物的一片丹心,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梳理语文要素,确定核心目标

从单元整体视角考量,对现行教材进行大单元整体建构,在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聚焦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提升,确定单元核心学习目标。

(三)统筹作业设计,梯度提升素养

单元作业设计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单元教学活动相比,更聚焦于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的任务。单元作业可以增强同一单元不同课时之间的结构性和递进性,有助于从单元整体视角系统思考培养目标、教学评价、单元作业、教学资源等,在提升作业设计整体质量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设计的能力。

本单元作业设计重视语文核心素养,在“读红色经典 绘丹心长卷”的单元作业任务驱动下,呈梯度性落实各要素。设计本单元作业框架时,有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诗集、分类梳理资料制作英雄谱、寻访红色足迹、观察采访、写心愿等多种形式作业,设计及建构在不同层面上的作业以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图2)。

本作业设计与单元整体学习框架相匹配,很好地把教学和作业关联在一起,勾连了作业内容、目标指向、类型、结构等。本作业设计具有培养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进一步梳理查阅的资料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拓宽知识的广度。

本作业设计丰富多彩,有基础、拓展和探究实践。教师通过作业层层进阶,帮助学生建立课内外信息的关联,迁移、运用“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多种作业的实践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深刻认识和对文本的理解。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发挥育人价值

1.制定评价任务,匹配学习目标

只有认知水平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一致的课堂评价才能发挥其诊断学习结果、监控学习进展、调节教学的基本功能。评价标准既是教师收集、反馈、解释学生学习信息的重要参照,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持续激发学生学习、达成目标的驱动作用。

在评价设计中,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既能评价学生是否真正地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又能对多维联结的资料查阅、梳理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语文要素的落实情况,再通过学生的创意表达,评价学生是否真正地习得了写法。阅读看联结,表达看转化,联结与转化互为评价,这也体现了双减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的学习模式。

2.灵活分享作业,发挥育人价值

教师倡导对话、点评和建议等方式,在小组内灵活分享作业,充分发挥作业分享的育人价值。

小组活动之初,同学们先通过自己完成作业的经验研讨出一定的评价标准,再分享作业,然后根据标准进行推荐展评,最后推选出本组比较好的几个同学向全班汇报。

师生、生生在共同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进一步厘清和界定学习及作业目标,明确“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学生主动参与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探究学习结果的过程,评价与学习同构,课堂評价自然融入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照评价标准不断修正、规范自己的学习,然后依照评价标准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习,完成自我认知、自我促进,提升素养。

统筹优化作业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融合,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从文字阅读走进真实情境探究,突破学生对文本固化、浅显的认识,使学生的认识向鲜活、立体、真实的理解与感受进发。统筹优化作业调动了学生学习内驱力,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学习兴趣。

三、 形成作业的管理与反馈机制

“双减”要求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为此学校教学处加强专业指导,完善管理机制,明确作业设计质量标准要求,规范作业编制流程,明确作业质量要素,研究作业规划细目表,落实作业库更新优化制度和每周作业校内公示制度。

【参考文献】

[1]杨夕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再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0(35).

[2]李新.适应性学习系统中的差异化作业设计与应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3]毕延冰.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6.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
浅议初中数学的发展性作业设计与应用
中职德育课程作业的设计
基于新课程理念分析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改革思路
浅议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思路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浅析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简析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