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国产动画的民族化运用研究

2022-05-30张爱华李羽飞

艺术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国产动画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

张爱华 李羽飞

摘要:动画作为一种文化语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它作为一门技术,为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支持。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动画作为一种文化产业逐渐得到重视。中国动画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有过低谷时期,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形式的特殊性,蕴含了民族精神和民族价值取向。国产动画曾在世界动画舞台占有一席之地,其原因是早期的动画工作者积极地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国产动画的创作当中。民族文化是动画的魂,是每一个动画工作者所追寻的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产动画虽然迎来了更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更多的问题。面对机遇与挑战,坚持走动画民族化的发展道路是关键的应对良策,只有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才能使国产动画更好地应对国际大环境,使国产动画走向世界。文章主要探讨当代国产动画的民族化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产动画;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0-00-03

1 当代国产动画的发展现状

国产动画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备受关注,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产动画迎来了繁荣时期,曾制作出很多举世闻名的优秀作品,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等。中国早期动画快速发展的成功之处在于对动画民族化发展的深入探索与积极实践,大量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创新性再加工,因此,早期的国产动画处处体现出民族气息,也是当时时代背景的真实写照。

随后由于“文革”的冲击,国产动画的发展逐渐停滞,走向低迷。改革开放后,外国动画大量涌入,以美、日动画为主,这些动画以生动的形象和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吸引了国人的眼球,中国动画市场开始遭到侵蚀。

为了扩大动画产业,国人开始盲目效仿美日的创作风格,使得国产动画既没有充分吸收到国外动画的精髓,又逐渐流失了本民族文化特色。而国产动画的民族化发展,也只是停留在那些老套的历史故事当中,动画作品缺乏艺术性与创新性,故事情节单薄,对民族化的把握浮于表面,很难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1]。

除此之外,国产动画制作水平整體偏低,很多影片粗制滥造,在受众群体上也多偏向低龄化,由于受众群体的定位失败,国产动画流失了很大的市场,也渐渐与国际脱轨,动画低幼化已经成为突出问题。此外,国产动画在题材上过于强调某种教育意义,各方面的缺陷让国产动画逐渐不再受到大众的青睐,阻碍了国产动画的发展。

总的来说,国产动画电影应把目光放到本民族传统文化上来,丰富作品的内涵。坚持走民族化发展道路,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最好举措,也是国产动画发展道路上的永恒课题。坚持走民族化发展道路,借鉴而不是抄袭,交流而不是局限,民族化而不是传统化,只有这样,国产动画才能走向国际舞台,实现长远发展。

2 动画创作中融入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2.1 实现国产动画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逐渐开始重视丰富精神世界。动画影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占据一席之地,这种变化不管是对动画创作者,还是国产动画本身,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国外动画涌入中国市场,吸引了国人的注意力,也向国人不断输出国外的价值观与思想。我国动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陷入了误区,形式主义泛滥、探索精神缺乏以及民族文化精神的流失,都对我国动画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没有文化内涵的动画影片很难在市场立足。因此,国产动画要想找到出路,只有把目光放到民族传统文化上来,在国产动画的创作过程中汲取民族文化的养分,丰富国产动画的民族文化内涵,最终才能实现国产动画的推陈出新,使国产动画得以可持续发展[2]。

2.2 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数不胜数的民族文化瑰宝。动画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应担起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重任。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很多民族文化出现了消融的迹象,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重新唤起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热爱,就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动画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在投入市场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很大的传播效力,人们在观看动画影片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被影片影响,对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

在国产动画创作中融入民族文化时,要求创作者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有全方位的理解和独立思考,不仅要尊重民族文化的严谨性,还要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西方优秀动画的精髓,不断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充分调动观众的感官,使观众潜移默化地产生传承意识。

3 国产动画中的民族化风格

3.1 民族文化题材的运用

动画是舶来品,当动画进入中国之后就逐渐变成本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也刻上了中华民族的烙印。动画的选题作为最直接、最首要的一个创作程序,成为动画民族化改造的第一步。

我国拥有56个民族,这些民族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变迁,发生了很多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凝聚了古人近千年的智慧与精神,对国产动画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且丰富的素材宝库。

在中国影视动画发展之初,神话、民间故事、寓言、童话等都作为优秀题材融入影视动画创作之中,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铁扇公主》等。正是这种传统故事与影片的结合,才造就了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3]。这些动画影片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为传统文化故事的亲和力,其源自民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的文化记忆,凝聚了人类共同的历史,也记载了人类思想的变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与此同时,这些影片也不单单运用了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而是将古人所弘扬的民族精神与优秀品质蕴含其中,对后人有强烈的教育意义。例如,影片《大闹天宫》将主人公塑造成一个勇敢顽强的动画形象,与当时的国情相吻合,使整部影片更加鲜活。

再如影片《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选自民间的爱情故事,向现代人展现了古人坚贞不渝的爱情观。除了早期的动画影片外,当代动画影片也开始将民族传统故事融入剧本创作中。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讲述的是哪吒逆天改命的成长故事,向世人传达了一种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反抗精神。另外,很多民族传统故事都反映了人类勤劳勇敢、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这些选自民族传统故事的影片在叙事上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社会功能。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故事具有传承性,这些经典的传统故事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扩大了影片的影响力,还增强了其吸引力。人们在观看动画影片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被影片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影响,这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2 民族传统艺术的运用

动画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由传统绘画艺术延伸发展而来,承载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也彰显了本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民族传统艺术与动画影片的结合,有助于让动画影片更好地展现民族特色。如水墨、剪纸、皮影、年画等民间传统艺术,为动画影片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语言素材。

水墨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影片《小蝌蚪找妈妈》是我国首次将水墨画与动画影片相结合制成的作品,它以齐白石的作品为参照,造型传神飘逸,画面充满水墨晕染的层次感,寥寥几笔就体现了中国画独有的意蕴,在国际上赢得了高度赞誉。

影片《山水情》也完美诠释了中国水墨的独特美感,作者用水墨画的创作手法将主人公的文人气质表现得恰到好处,水墨艺术中留白的运用使整部影片的场景呈现出一种虚无的意境,给人无限的遐想,被称为中国水墨动画之绝唱。我国动画工作者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创作了我国独有的水墨风格动画影片,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慢慢演变成了民间传统绘画艺术。在古代,每逢过年,人们都会在门上张贴年画,用来装饰门窗,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有吉祥合乐之意。年画积淀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对传承民族文化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动画创作者在创作动画最常用的手段之一[4]。

例如,影片《哪吒闹海》就是将年画中的元素加以提炼后创作出来的,年画元素的运用使动画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更加鲜明的中国韵味。由此可见,在动画影片的创作中融入年画艺术元素,可以让国产动画更具有民族艺术氛围。

除此之外,近年來备受欢迎的《大鱼海棠》也是中国风的最大化体现,画面构图采用了中国画式的留白构图和水墨画式的写意表达方式,布景的灵感也大多来自我国各地的民间文化,着重参考了中国特有的梯田地貌和福建土楼。大鱼海棠中的这些场景设计不只是为了单纯的视觉效果,更多的是向观众传递一种民族情怀[5]。

4 国产动画民族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体现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更要处理好民族与时代的关系。动画影片中所蕴含的民族化内容,绝不是拿来式的照搬照袭,也不是机械地将几个民族化元素拼凑起来,而是运用民族化的手法,以现代化方式将民族精神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国产动画影片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在美日动画中,人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中国题材的动画,如影片《花木兰》,虽然选材自中国民间传统故事,但花木兰在荧幕上所呈现的是一个勇敢、自信的美国少女形象。再如影片《功夫熊猫》,虽然对中国韵味的把握和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十分精准,但仍让人感觉是一部纯粹的美式好莱坞大片。

以上两部影片虽然都取材自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但都带有美国的现代主义人文取向,这就是一种文化创新,其通过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有效融合,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力。在近几年的国产动画影片当中,动画工作者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开始更加注重表达动画影片中的民族化精神。

例如,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一改往日的一袭青衣,仙风道骨的模样,变成了体态肥硕,说着一口流利川普的胖子,哪吒也抛弃了传统的天真无邪的孩童模样,变成了画着烟熏妆、龇牙坏笑的丑孩子,极具个性化。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构,融合了当代人的价值观念与审美取向,使影片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一方面,民族化并不是拿来主义,而是结合了时代的发展、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不断变化以及各地风土人情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因此,民族化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国产动画也是一样。另一方面,国产动画的民族化不是排外固守,而是在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同时,吸收其他各种优秀成果,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创作手法与理念,融入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民族精神以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展现给观众,打造国产动画的新气象,真正实现国产动画民族化与时代化的对接。

5 结语

国产动画之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快速发展,被赞誉为“中国学派”,是因为当时的动画创作者将民族文化融入动画创作当中,创作出了很多带有中华民族鲜明艺术风格的动画。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特色为国产动画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社会的发展要求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平要进一步突破。然而由于对民族文化的不够重视、技术的落后,其发展相对缓慢。坚持走民族化发展道路不仅是应对危机的有力举措,也是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所谓“民族的才是国际的”,国产动画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在充分运用本民族优秀的艺术成果的同时,充分吸收国外动画的长处,用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将民族内容和精神融入动画影片当中。只有这样,国产动画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实现长久发展。同时,只有处理好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关系,国产动画才能够迸发出新的生命力,重新绽放光彩。作为动画创作者,要不断提升自我,虚心学习先进技术,充分了解本民族文化,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让国产动画走中国特色道路,站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 陈颖.中国动画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0,37(1):161-162.

[2] 孙丽娜.关于民族元素在影视动画创作中的运用初探[J].财富时代,2021(5):183-184.

[3] 谭仲璇.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4] 宁静.年画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5] 史爽,徐硕.谈民族文化元素在我国影视动画中的表现[J].艺术教育,2019(11):120-121.

作者简介:张爱华(1964—),女,湖北荆州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动画与数字媒体。

李羽飞(1996—),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动画与数字媒体。

猜你喜欢

国产动画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
浅论国产动画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