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三个点”,推动校本德育课程有效开展

2022-05-30罗先云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德育实践三全育人

罗先云

【摘 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在此引领下,学校德育工作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创新课程为着力点,以多元群体为支撑点,探索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德育”,扎实开展德育工作,不断增强校本德育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关键词】校本德育 三全育人 德育实践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少年儿童认知水平低,理解能力不足,无法完全理解德育的内容和重要性,教师如果以填鸭式的说教、灌输、包办等手段实施教育,就会出现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收效甚微。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充分挖掘校本德育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德育工作,不断增强校本德育的实效性。

一、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点,落实德育工作主体责任

党建引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稳步、扎实地推进。

(一)政治引领

少年儿童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初始阶段,正是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念得以塑造的关键时期。发展心理学指出,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给予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就会使他们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这些无一不体现着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学校德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探索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德育”为目标,树立新观念,立足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持之以恒,确保德育内容的落实, 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组织保障

学校聚焦学生德育课程建设,围绕“三全德育”目标,建立以“综合指导部”为中心的“1+3”组织机构,切实提升德育活动各环节的执行力,持续强化课程实践的实效性。“1”为综合指导部:由校长室成员、专家等组成,负责德育课程建设的总体部署。“3”为策划运行部、宣传推广部和外延拓展部三个部门:策划运行部由德育处成员组成,主要负责德育课程的设计、开展和评价等;宣传推广部由办公室成员组成,主要负责活动的报道,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外延拓展部由教务处成员组成,主要负责搜集校内外素材、探索新思路等。

学校成立德育课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项目实践研究推进中的各项工作;成立学校学生德育课程项目建设行动小组,具体完善项目方案,推进项目实施,规划协调和检查评比,收集实践过程材料,总结汇编研究成果。

(三)师资引领

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内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工团带队,引领学生参与德育活动实践,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同时,打破校内与校外的藩篱,吸纳家长和教师共同担任活动辅导员,定期组织辅导员学习、交流,以提升他们对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育人价值的认识,提高活动的组织能力,在活动中家长和师生同服务、共成长、互影响、同进步。

二、以创新课程为着力点,夯实德育工作建设基础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创新课程为着力点,把德育知识渗透到各学科日常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获取道德认知。学校德育实践活动能把学生的德育认知转化成行为,是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学校德育课程是一个道德认知的过程、道德情感升华的过程、道德践行的过程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不断创新的德育课程应该是不受教育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内容灵活多变,贴近学生实际,只要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活动,就会受到启迪和教育,进而把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内在品质,把德育目标内化为自身的基本素质。

(一)集中力量用好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思政教育的“魂”,讲真生活,受真教育,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在实处。我们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善行,注重实践体验,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进行独立反思或小组合作思辨,在课堂上升华为品格,将德育浸润在学生心中,使学生将其内化为个人的德行。将道德与法治和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相融合,充分挖掘这些学科中的育人资源,引领学生围绕德育主题,将学科知识学以致用,并积累转化为真实生活所需的综合素养,逐渐形成爱国、奉献、尽责等优良的品格,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创新教育资源,服务德育课程建设

学校注重创新教育资源,拓宽校本德育课程范畴,组织专家、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编写《善行读本》,《善行读本》分为《先贤篇》《先烈篇》《先锋篇》《先进篇》四个篇章,内容选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史中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事迹,并特别注重与本土的文化历史相结合,每个故事都突出与少年儿童品格契合点,深度挖掘人物事件背后的品行支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留给学生思辨提升的空间。学生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寻先贤、寻英烈、寻好人、寻模范、寻先进和寻乡亲等,发现并体悟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学生在“六寻六悟”的实践活动中对代表性人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对不同对象的学习中有了更深刻的体悟,积极开展“红领巾争章”活动,做好学生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

(三)引导开展有效德育活动

德育实践活动作为校本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少年儿童在当今时代锤炼高尚品德的行动。新时代少年儿童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营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风范,在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开展活动时,活动辅导员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成效,鼓励全员参与,以大带小、强带弱,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使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德育力量,实现情感升华。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将点滴零散的收获进行提炼总结,鼓励他们及时记录并且乐于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資源

学校德育工作要结合自身特点,转变思想观念,发挥地方优势。学校也要结合自身的现有资源,充分融合学科课程,切实开展德育活动。德育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需要和原有认知出发,结合校内课程和校外活动,选择恰当的德育素材,如:丰厚的地方人文资源、丰富的实践活动资源、多样的校内环境资源等丰富实践活动形式,抓准生长点,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地域特点,创新探索,充分挖掘乡土人文资源。

学校地处江苏省句容市,市里的茅山镇革命老区拥有“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纪念碑”等红色文化资源,这是特别有效的育人场域。学校要充分利用好革命先烈事迹、革命精神、革命歌谣等红色资源,深入推进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该地区种植业资源丰富,活动辅导员要抓住农耕时机开展丰富的劳动教育,引导队员们抓住本地资源和自身特长进行调查与探究,以自己的视角寻觅劳动的快乐,培养队员们爱农村、爱劳动的情感,鼓励队员们以自己的方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校本德育实践活动,体现出点面结合、综合交叉的活动特点,形成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需求、螺旋上升的体悟实践,让学生在品行涵养的过程中好学力勤、磨炼自我、立定志向,形成坚定不移的砥砺品格。学校利用好乡村地域的乡土资源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是非常有效的。

三、以多元群体为支撑点,优化德育工作生态圈

我们需要在不同的主体空间、不同的场域构建与德育課程相匹配的环境文化,如校园环境、教室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实践基地环境等,全方位、立体化地实现育人目标。

(一)面向校园,打造“规范育人场域生态圈”

注重教室环境布置。学校打造“温馨教室”,将班级的橱窗、板报、图书角等充分利用,用于张贴学生实践活动的照片和心得体会;设立具有仪式感的“宣讲台”,方便学生宣讲德育小故事等。

营造校园环境氛围。学校利用校园长廊悬挂各类“小小践行者”模范和“实践小达人”的照片;“读读书吧”精选相关校本课程书籍,方便学生借阅;“红领巾小舞台”为学生实践活动所编排的课本剧、绘本剧等剧目提供展演的舞台;“践行研讨室”用于讨论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展和评价方案等,邀请家长和社会机构与学校共同商讨实践活动方案,并交流感想;“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播放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精彩片段的影音资料,互享体悟心得;“红领巾创作间”是学生用绘画、文字、课本剧等形式对实践活动的体悟进行多元创作的场所。

(二)面向家长,打造“好家校善合作生态圈”

学校拥有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校长足发展的各个行业的优秀家长群体,家长自身有着丰富的阅历、广泛的兴趣爱好,是学生学习上的启智之师和生活中的成长导师。学校成立“家长义工团队”,为学校的发展助力,开发“家长进课堂”课程,组织家长走进校园,打造“多师课堂”,使家长与学生一起实践探索,循阶而进。学校根据校本德育目标提供课程预选单,由各班家长主动报名申请。家长结合自身专长,自主选题上报,由班主任进行汇总。家长在进课堂授课中得到磨砺,自我成长,这股力量又转回给学生,激励他们成长。

(三)面向社区,打造“实践基地有效生态圈”

学校与革命纪念馆等共建“校外学生实践基地”,让学生的品格提升拥有身边的“孵化器”。同时利用社区广场、公园等场所,搭建舞台,用演、说等方式走向校外,向社会展示少年儿童德育实践的成果。

学校还将文明办、妇联、共青团委等所辖成人志愿团队引进校园,通过宣讲,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通过创设平台,让成人志愿者引领德育实践活动,通过示范指导,提升活动育人效能。

陶行知先生说过:“德育是做人的根本。”校本德育课程建设,要重视发挥党团组织的引领作用;注重以践行正确、科学、先进的育人理念和办学思想为目标;形成一支专业化、境界高的育人队伍;重视理论基础,创新德育实践课程活动;善于借助社会力量,激发学生自觉践行的内驱力,从而确保德育内容有效落实,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

猜你喜欢

德育实践三全育人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探究性德育实践视域下的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中小学德育实践衔接性探析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实践科学路径研究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