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排雷英雄杜富国:新时代年轻军人的楷模

2022-05-30青山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雷场富国小臂

青山

“轰隆”一声巨响,“90后”排雷英雄杜富国(图1)倒在了血泊中。然而,他没有消沉,没有后悔,积极治疗。面对危险,英雄无畏,时刻把军人的使命融入生命的他,经过3年多的治疗康复后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杜富国不仅是我们心中的排雷英雄,新时代年轻军人的楷模,更是生活的强者。

实现军人梦成为一名扫雷战士

杜富国1991年11月出生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虽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从小有个保家卫国的军人梦。2010年12月, 19岁的他通过层层考核如愿穿上军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进入部队后,先是边防兵,杜富国的日常就是站岗放哨、巡逻执勤,经常在当地帮着修路、盖房子。他一向严格要求自己,每天积极参与军队的各项体能训练。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炊事班的战友洗菜,打扫包干区等。杜富国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助人的品行,很快赢得了战友们的一致赞赏。(图2)

杜富国当兵的第五年,国家继第一次、第二次大面积扫雷行动后,开始启动第三次大面积扫雷行动,明确要求彻底清除雷患。杜富国立即报名参加了扫雷队,“我感到这就是我的使命,一个声音告诉我:我要去扫雷!”在得到组织上的批准后,2015年6月,杜富国和战友们勇敢而坚毅地奔赴扫雷战场。

然而,杜富国的扫雷之路走得有些艰辛,因扫雷队的兵要想上雷场,必须通过严格的理论知识考试,这对只有初中文化的杜富国来说着实为难,理论知识考试成了他前行路上的绊脚石。首次摸底考试,杜富国只得到了32分。但很快,杜富国的战友便发现,这个人不一般,虽然年纪轻轻,但骨子里充满了力量。要强的杜富国找来一摞专业书籍,把知识点写在小卡片上,有空就背,别人娱乐时他在学习,别人睡觉后他还在学习,抱着“为人民扫雷”的信念,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刻苦钻研。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心提高成绩的杜富国很快便有了极大的进步。第二次考试57分、第三次70分,第四次90分,这样的进步他仅仅用了45天。杜富国终于成了一名光荣的扫雷战士。(图3)

直面危险为保护战友而身受重伤

国际地雷界把以老山为代表的云南边境雷场定义为“世界扫雷难度最大的雷场”。在这样山高坡陡的地形中,再先进的扫雷设备也派不上用场,只能是扫雷官兵用扫雷器扫,发现地雷等爆炸物后,再由扫雷官兵拿着工具去排。但更令人揪心的是,这里地雷种类多、数量大,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雷区自然沉降、滑坡塌方等因素,导致雷场变化大、探测定位难,作业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触雷……

在这样的雷场排雷,每天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拔的是虎口牙。成为排雷兵的3年里,杜富国出入雷场1 000余次、排除了2 400多枚地雷、处置各类险情20余起,身心经受的考驗可想而知。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正在云南省麻栗坡县某雷场进行扫雷。组长杜富国带着战友艾岩搜排一片爆炸物密集的雷场,两人十分谨慎地进行作业,并发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弹体,初步判断是一枚加重手榴弹。他和战友当即止步,向队长报告了所发现的状况。

须臾,在接到上级指令后,杜富国和艾岩开始准备排雷,他对艾岩下令说:“你退后,让我来!”艾岩后退几步,杜富国独自上前。正当他按照作业规程查明雷弹情况时,突然,只听“轰隆”一声,弹体发生爆炸。当时,杜富国出于本能反应用身体迅速挡住了身后的艾岩,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将杜富国的扫雷服炸成棉絮状,头盔护镜被炸裂,整个脸庞满是鲜血!后面的艾岩惊恐中倏地扑向杜富国,只见他的双臂前半肢被炸得不知去向,残肢部位血肉模糊……

事发后,战友们迅速将杜富国送往医院,经过紧急抢救并转院治疗后,杜富国终于挺了过来。“双目失明,双前臂截肢,耳膜穿孔,听力受损……”这样的伤情让杜富国的战友们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当杜富国从昏迷中醒来时,疼痛就像千军万马般践踏他的每寸肌肤,出于一种钢铁般的意志他没有流泪,也没大声喊叫,疼痛难忍的他抬起双臂想触碰一下伤口,但缺失了一截的断臂总是碰不到一起,重度致残的预感涌上他心头。杜富国尽力忍着身体上的疼痛,颤抖着问战友:“我的手是不是没了?”

初时,战友还不忍心告知杜富国真相,怕他情绪激动影响到治疗,只支吾着说:“可能是绷带绑得太紧,所以没知觉。”但这样隐瞒也不是办法,经咨询主治医生的意见后,扫雷大队决定告知杜富国全部伤情,还特意请来了心理干预专家。

然而,杜富国的坚强令人动容,听后他沉默了几秒,微微颤抖地说:“我知道了,您放心,请大家给我点时间。”心理医生酝酿着的几套心理干预方案,最终一套也没用上。

“扫雷兵”时刻冒着生命危险,但杜富国一直践行着自己为人民保家卫国的初心。8年的从军生涯里,杜富国曾有3次重要的选择:第一次,因为表现优秀,他原本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边防战士,但是他选择了加入扫雷队;第二次,到了扫雷队后,队长意外发现他的炊事技术很出众,就建议他去炊事班,可杜富国却坚持上一线;第三次:排雷时,他选择让战友退后,自己独自上前排雷。杜富国心里明知这一次次的选择意味着什么,但他义无反顾。

就像杜富国曾在请战书中写道的那样:“正如我5年前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光荣集(体)时的想法一样,那时的我思索着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我看到,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我感到冥冥之中这就是我的使命,一个声音告诉我:我要去扫雷!”

2018年9月,杜富国满服役期的战友打算退伍,此时距离杜富国退役还有约4个月的时间,当时战友问他:“走不走?”杜富国说:“活儿没干完就退伍,谁来扫雷?”此后,战友再也没有提过退伍的事情。杜富国之所以如此坚持和拼命,是因为当地群众都被炸怕了,猛硐乡2万亩茶园,8 000亩都在雷区,如果不排清雷,群众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杜富国就是为了当地百姓的安全,一直坚守阵地排雷。杜富国的爱,不仅仅是对国家和百姓,还有自己生死与共的战友。曾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会用身体为战友挡弹片?”杜富国说:“我和战友是以命相托的兄弟,换了谁都会这样做。”

开启康复训练新征程是排雷英雄更是生活的强者

雙目失明的杜富国从脖子到肩膀、到腹部、再到大腿,凌乱分布着数十处伤疤,肉粉色的隆起疤痕与褶皱布满了整个身躯,2只小臂仅剩二分之一,让人看了不仅潸然泪下。然而,杜富国却并未因此消沉下去,相反,他正在积极开启康复训练的新征程,努力地适应新生活。

2019年10月的一天,早上6点半,在重庆市的西南医院康复楼里,杜富国听着不远处军校传来的起床号声,从睡梦中醒来,然后在黑暗中摸索,他摸到放衣服的位置,用牙齿咬起衣服一端,伸胳膊,头钻进去,左右摇晃两下就穿好了上衣,继而他用半截胳膊熟练地刷牙、洗脸、擦脸、刮胡子等,这些如今杜富国都能用残臂独自完成。

洗漱后,杜富国开始叠军被,慢慢地绕着被子用半截小臂把被子抚平,然后打出褶,5分钟后,“豆腐块”成型。然后,慢慢把被子移到床头,拉平床单,尽管看不见,但寝室里整整齐齐。

他的身体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疤,这些伤疤“有毒”,需要每隔半个月打一次疤痕针。“打到和皮肤一样平就不用打了。”医生说。最难的是开始,伤疤硬硬的,护士只能用力往里面推针,会疼得他直冒冷汗。那次,杜富国忍痛在脖子上打完11针,疼得直冒冷汗,说:“休息一下,休息一下再打。”

病房里有给他准备的咬着的筷子、毛巾,还有果丹皮等各种糖果零食。以前和战友一起看《红海行动》,里面的角色受伤时说,吃颗糖就不痛了,杜富国如今也是这么想的。接着扎针,依旧痛到极点,杜富国张大嘴巴,脸憋得涨红,但硬忍着不让自己喊出来,半截小臂忍不住翘起,肚子因剧痛吸气而狠狠瘪下去,露出根根肋骨。4根针管,整整60针,刚一打完,他紧张的表情一下不见了,笑了出来,露出洁白的牙齿。

杜富国的康复训练每天上午、下午各一小时,医院为他配了一只机械手,可以做出“开、闭、旋”3个动作,对应“张开手,握手和转动手腕”。但这只机械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不时需要根据杜富国的身体情况调整臂围,因为那时候的他和受伤前相比,足足瘦了10千克。(图4)

杜富国还学着靠盲杖走路,左中右三点定位,方便他以后自己去陌生的地方。他也经常使用义肢、辅助具练习写字,在右边小臂上绑住一支笔,靠左边的小臂定点起笔,如今已经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写出“不忘初心”等不少字。几乎每天,他都要练上一个多小时,左臂常被涂得黑乎乎一团。

杜富国心里一直有股劲,迫不及待地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在反重力跑台上,一跑就是3千米、5千米,汗水打湿衣服。现在跑3千米,他大概仅需要13分钟,比一般成年男子速度还要快。

因贡献突出,杜富国被南部战区陆军党委授予一等功,先后获“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全国自强模范”“时代楷模”称号,中央军委还授予他“排雷英雄战士”的荣誉称号。2018年12月20日,杜富国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颁奖仪式上,他满怀深情又充满军人使命感的发言催人泪下,他说:“战友们,对不起,原谅我不能陪你们一起扫雷了,请你们帮我把我未完成的任务继续完成好,我等着你们胜利归来,向你们致敬!”2022年7月27日,习近平主席向杜富国颁发“八一勋章”。(图5)

虽然不能再和战友们一起去执行扫雷任务,但杜富国也没有闲着,康复后的他不仅做了军队广播节目《南陆之声》的播音员,还成了贵州大学成人高等教育2020级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

“虽然没了双手,但我还有双腿,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虽然失去光明,但只要心中升起太阳,我的世界依然五彩缤纷。”杜富国秉持着这样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汪愉翔)

猜你喜欢

雷场富国小臂
食品搬运机器人小臂的静态分析与优化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210kg工业机器人小臂模块化结构设计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杜富国
时代楷模·杜富国
岁月静好,因为有人负重前行
码垛机器人小臂结构轻量化设计*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基于智能代理的雷场自修复策略
基于ANSYS的工业机器人小臂有限元静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