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育下的学生生涯规划培养
2022-05-30张兴
张兴
摘 要:“以人为本”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人本教育下的生涯规划培养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从业方向、实现群体的价值作为重要的目标,促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对自身的内外部条件进行整合和分析,科学进行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科学的生涯规划教育是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人本教育 教育模式 生涯规划
一、人本教育下学生生涯规划培养的独特内涵
人本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一样的含义。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本思想最早的雏形,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随着人本思想的日益成熟,在其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演变成了一种积极的教育理念。人本教育理念以课堂教学和学校课程为载体,从人本的角度出发,把学生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成长中的诸多影响因素,充分关注学生群体的发展。
学生是生涯规划培养的主体,也是生涯规划教育的服务对象。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合体,主要的任务与职责就是传承文化、传授知识、提升人才素质,以及促进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为国家输送优秀的人才。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生涯规划培养,就是要求学校将生涯规划作为达成学生未来职业目标的基础,以教学和管理为载体,通过实施人本教育,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培养,这是教育新思想、新思潮的具体体现。基于人本教育理念开展生涯规划培养,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和育人环境,建构科学、完善、公开的生涯规划评价制度,使学生成为自身生涯规划的主人,以此实现学生的发展目标。
二、人本教育理念对学生生涯规划的重要影响
管理学范畴的人本教育模式能进一步深化生涯规划的理论指导。从人本教育方向研究学生的生涯规划方案,探析生涯规划教育的模式、内涵、实质,以及各维度间的有效联结,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人本教育理念对学生生涯规划培养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学生的从业目标意向
一般来说,学生的从业目标意向处于边探索、边论证、边修改的动态平衡过程。在初步明确生涯规划目标或学科兴趣后,学生要做出高考选考科目的选择。根据“3+1+2”的选考模式,语、数、外三科是必考科目,学生需要在物理和历史中选一门,并在其余四门中选择两门作为高考考试科目。物理与历史作为首选科目指向两大类专业的选择,分别是自然科学类专业和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随后四门中选择的两门则是为了促进文理交融,增加学生的选择性,也指向了未来专业选择的要求。选考科目指向专业选择,是学生缩小专业选择范围的一次自我决策。专业又对应着职业领域,也是选择职业的一次重要决策。以生涯规划为起点,倒推如何选专业、如何选考试科目,是学生探索自我生涯规划的思维模式,从学科兴趣到选考试科目、选专业、选职业是学生生涯规划的实践路径。
(二)学校的教育理念
学校是重要的教育场所,肩负着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以人本教育为指导理念的生涯规划,是学校的新型管理制度,把学生看作有思想的个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塑造具有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新型职能,具有教育性,教师要运用教育规律和学生的个性特征,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使学生获得整体的进步,培养学生未来从业的能力。
三、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生生涯规划培养
(一)生涯规划的含义和发展
生涯规划是一种内在动力,是为某种目标制定持续性的系统计划,并为之奋斗、激发潜能的过程,涉及学生未来的职业走向与发展。学生生涯规划培养的相关因素很多,如个人的性格特征、智力水平、兴趣爱好,以及周围的环境等。在学校的指导下,学生能通过对自身内外部条件的分析,最终确立从业方向和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未来走向的职业。与此同时,以这个发展目标为中心,进行合理的学习规划。在多元因素和兴趣的驱动下,学生能做出妥善的规划安排和变动调整,把未来从业的重心放在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位置上,保持持续发展的状态。学生的生涯规划培养具有传承性、觉悟性、主动性和目标性,是学生作为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二)生涯规划培养的特征
在生涯规划培养的初期阶段,学生一般有较明确的兴趣爱好,会有意识地参加与自己兴趣相符的活动。学科课堂是学生发挥自己兴趣爱好的主要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学科特长和从业趋向。例如,興趣组通过学科学习挖掘与提升学生的学科兴趣,学生的学科兴趣均较为明显,尤其是学科成绩优秀的学生会展示出更强的学习兴趣,愿意付出更多时间进行学习,这也是学生在选科时选择优势学科的主要原因。体验组通过社团活动对学科知识进行拓展与应用,促使学生增强学科自信,强化学科兴趣,并激发学生对未来从事的学科领域的兴趣。课程组帮助学生了解兴趣的层次划分,即认识到如何将“感官兴趣”提升到“自觉兴趣”,再发展为与理想和价值观相连的“志趣”。各个小组通过社团活动和校外实践,促使学生的专业兴趣从表面性、多样性、当下性转向深入性、单一性与未来相关性。
(三)生涯规划培养的途径
首先,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兴趣,学校应建立生涯规划专项培养体系,做好角色分工,通过日常课堂教学和专项课程提升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根据兴趣确定自己从业方向的能力。其次,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职业规划,提升生涯规划意识与自我决策能力,学校可依托社团活动,设置学科组、课程组、体验组、咨询组和实践组等,全方位推进生涯规划培养活动。例如,笔者所在学校举办的典型活动有生涯人物图书馆、霍兰德生涯规划测试、文化节、校园艺术节、书香校园、演讲大赛等。
四、结语
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生涯规划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内心的想法,是当代教育追寻的一种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教师要尝试去理解、去分析学生的现实需要,即学生的归属感、层次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保障学生的重要角色和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来开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人本教育课堂为载体,实施生涯规划培养,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使学生得到相应的职业发展。学生在各学科的人本教育课堂上,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从业优势,分析自己的生涯规划和发展走向。
总之,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生涯规划培养把实现学生的价值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己的内外部条件进行整合和分析。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校课程、社团活动、校外实践的全方位培养,能确定未来从业的大体方向,建构自己的生涯规划方案。同时,以人本教育理念为指导的生涯规划培养,也能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建构特色化的教育管理机制,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麟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许俊达.以人为本价值体系融入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5-46.
[3]钱建国.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作者单位:辽宁省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