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谦翔绿色文言在教学中的运用

2022-05-30段苏俊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0期

段苏俊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承担着传授文言知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可是目前文言文教学主要局限于文本的簡单记诵和字词句的机械记忆。赵谦翔老师由此提出了“绿色文言”,重点在于“语感”教学,通过学生“自诵自悟”、教师激励引导,实现学生语言学习和人生发展的双重价值。《桃花源记》是赵老师执教文言文中的经典篇目,以其作为范例,探析“绿色文言”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运用,并给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对于改变当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赵谦翔 “绿色文言” 文言教学 熟读精思

初中阶段,文言文对于学生学习古代文化,提升文化修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表达了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即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1]但目前文言文教学主要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文言文本身教学难度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等问题。语文名师赵谦翔将此类现象归结为“灰色文言”[2],并针对“灰色文言”提出了“绿色文言”。        《桃花源记》是赵谦翔老师执教文言文中的经典篇目,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了“绿色文言”的精髓:熟读精思。本论文通过分析文言文教学现状,简要阐述“绿色文言”的内容,并以《桃花源记》一课作为范例,总结出文言文教学中的六条策略,积极推动文言文教学的发展。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目前文言文教学主要趋向于文本的简单记诵、字词句的机械记忆,也就是赵谦翔老师所提出的“灰色文言”。“灰色文言”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和文言本身特点三个方面。

1.教师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模式化

在中高考升学压力的压迫之下,教师倾向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性的内容,教学目标以重点字词和文章翻译为主,缺乏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感知作者情感的引导,往往容易出现重“言”轻“文”的状况。为了达成“知识的传授”的教学目标,许多教师教学观念较为落后,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弱化师生间的互动。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实现,并非以读者的身份与作者展开对话,体悟作者创作的心境。在这种教学方法和观念的驱使之下,文言文教学效率一直不高。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文言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

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人,也是文言文的学习者,但初中生普遍对文言文缺乏学习兴趣,大多抱有惧难心理,为应付考试而学习。此外,学生文言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没有学习的基础,就无法与教师在同一平台对话。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停留于背诵、翻译课文,导致文言文的学习一直处于学不透,学不精的位置。赵老师在教授《桃花源记》一课时,他提问到关于文化常识“垂髫”的含义以及种植桑树的用意,大多数学生处于不了解的状态。学生文言常识掌握不足使得教师原有的教学预设得不到实现,学习效果也会有所下降。

3.文言文阅读难度大,遣词造句变化大,学生语言环境缺失

文言文创作的时代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相隔时间长;在遣词造句上所使用的语法和句法都与现代文表达相差甚远。日常生活中初中生的语言交际环境也脱离了文言环境。诸如此类的原因导致文言文本身在阅读上就有很大难度。例如在《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指的是田间的小路交错相通,而学生日常接触到的“交通”多指运输行业,因此难以理解其真实的含义。

二.“绿色文言”教学观

1.“绿色文言”定义

赵谦翔老师针对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绿色文言”的教学理念。绿色文言是一种区别于“注入式”语法教学的文言“语感”教学,继承发展了朱熹的“熟读精思”法,通过学生“自诵自悟”,培养语感,汲取古代先贤思想中的精华,陶冶自身性情。[3]

2.“绿色文言”教学特点

(1)“熟读”奠定根基,培养语感。赵老师往往采用多元化的诵读方式,在反复诵读中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领读、通读、竞读、标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能够形成学生对文章的初步理解以及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反复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根基,为“精思”提供充足准备。

(2)“精思”升华提高,深入文本。在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有充分了解之后,赵老师通过简明扼要的提问,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精思。思考的内容主要是谋篇遣词的匠心以及作者博大精深的思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内化文章的思想内容,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精思”实现了对“熟读”的升华提高。

(3)“微写”表达感悟,读写结合。学生在对文本内容有了感悟和思考之后,最好的方式就是诉诸笔端,“微写”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感悟,也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写作教学积累素材。

三.“绿色文言”教学指导策略

在本课教学中,赵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单篇课文的教学,而是更注重对陶渊明“桃花源”理想的深入挖掘与延伸;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上有话可说;总结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写作的水平得到提高。基于这次成功的文言文教学案例,本论文总结出在“绿色文言”指导下,初中文言文的六条教学策略。

1.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赵谦翔老师所推行的“熟读精思”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诵自读”,教师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加以引导,帮助其疏通文本,更好地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在《桃花源记》一课中,学生始终是占主体地位的,例如教师提出“用六个双音词概括桃花源特点”“以词描绘读完第一段的感觉”等指向性明确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行文思路,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词或短语回答问题,注重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感到疑惑时,赵老师及时补充学生熟知的例子,比如以小区的整齐类比“屋舍俨然”,以学生校服的材质区别于蚕丝制成的衣服,进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便于学生更好地体悟文章内涵和意蕴。在“一言心得”的写作环节,赵老师不局限学生写作的方向、也不规定字数,只是明确提出精诚,精炼,精彩的文字要求,其余都由学生自主发挥,既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思考的空间,又不至于思维太过发散,无法聚焦课堂。贯穿整堂课的,始终是学生对于桃花源的思考,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将学生零散的、不成熟的思想串联起来,形成对桃源理想的完整认识。

学生是文言文阅读的主体。学生只有阅读原文,直接与作者对话,才能体悟文章传达出的意蕴。教师需要充当学生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帮助学生解决通过思考、小组合作仍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只有回归文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才可能引导学生了解古人的思想状况和艺术智慧,最终达到传承中华文化的目的。

2.反复诵读,感知文本

朱熹有言:“凡读书须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一字,是要多诵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4]朗读一直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主流形式。赵老师对传统朗读方式进行继承发展,提出了以学生诵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强化语感训练,重视人文熏陶的文言点拨法[5]。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疏通文本基本读音后,将《桃花源记》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朗读的侧重点各不相同,相较于齐读,教师的指令更明确,更利于学生走进文本。学生朗读的内容不局限于课文,还有补充材料,通过朗读,学生能对文本内容了然于心,无需教师逐字翻译。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利于学生记诵、积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审美品味和思想境界。

教师在文言教学中,应当精心设计朗读的形式,注重在朗读过程中的指导。停顿、语气、断句都需要教师加以揣摩。朗读的内容和时间也可以多样化,例如充分利用早读时间,朗读各类文本,培养文言文语感。

3.注重情感,文言结合

文化的传承与反思是文言文教学最终目的的落脚点。趙老师在执教本课的时候,把教学的重心落在引导学生感悟“桃花源”的深层内涵,进而形成自己内心的桃花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赵老师摒弃了传统的逐字逐句翻译的方法,而是重点解释阻碍学生阅读的常用字词,例如帮助学生疏通“要”的含义、解释“妻子”所指的内容等。赵老师认为讲解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理想。他由桃花源象征的中式理想国讲到西方的乌托邦,引出自己创作的《桃花源断想》,最后形成学生心中的桃花源。在《桃花源断想》中所提到的“两个一百年目标”以及毛泽东“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都激发着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将桃花源的理想普世化。当然,赵老师也非常注重教学过程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补充《桃花源诗》时,对阻碍学生理解的字词加以注解,及时讲解诗与记在体裁上的差别,品味陶渊明语言的凝练隽永,引导学生感悟“诗”和“记”的联系。

文言文的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互依存的。如果不疏通字词、积累文言常识,学生就无法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态度。但过度强调字词句的积累,则会本末倒置,无法实现文化渗透。文言文的教学要区分好“文”与“言”的概念,教学过程当中二者相辅相成,字词的积累与锤炼是情感教学的基础,而情感教学则是疏通文本、了解字词后对文本的深化。教师在教学字词的部分需要做好学生的“导读者”,对于字词的处理遵循“放过、突出、深入、分离”的规律[6],将侧重点集中到对常用字词的疏通和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上。注重引导学生体悟作者通过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志向,从而获得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

4.加强整合,课外延伸

赵谦翔“绿色文言”中的“绿色”强调的是“纯天然的”、“可持续发展的”。《桃花源记》虽是八年级的一篇浅易文言文,但初二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接触较少,也不能透彻理解陶渊明的“桃源理想”。所以赵老师采用的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将学生思维拓展开来,以课外延伸的方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中学生所理想的“桃花源”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必然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对于美好生活的诚挚追求是相同的。赵老师由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到戴望舒的雨巷,最后到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理想分别举例,这些例子都取材于初高中语文教材,学生并不陌生,所以能够深入了解,也能引起共鸣,在无形中将陶渊明对于和乐安宁社会的向往勾勒出来。除此之外,《桃花源诗》的补充能让学生了解桃花源记写作的前因后果,梳理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独立地学习某个单一的文本。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大胆尝试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资料,而不局限于文本,将教材与相关材料相互整合,并树立一种新的语文观,即教材中的选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学生需要依托选文体悟其所蕴含的哲理,培养阅读能力。选文并不是语文教学的终点,只是教师教学的凭借。教师不能被文本所束缚,而应以选文为原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5.读写结合,升华能力

“绿色文言”的一大创新点在于每堂文言文教学课的结尾,赵老师都会留出十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一言心得”的创作。学生对陶渊明的“桃源理想”有深入了解,又在教师补充的诗词当中感受到杜甫、戴望舒、海子等伟人的人生理想后,会有自己的思考。如果只是请一些同学泛泛而谈,教学是不够深入的。赵老师设置了“一言心得”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想法,解决了学生没有写作素材和思路的问题。赵老师始终奉行“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这一原则,在要求学生撰写“一言心得”的同时,身先士卒地撰写了《桃花源断想》,为学生提供写作范例的同时,也向学生传达了自己的思想,与学生共同思考。

阅读和写作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文言文的教学中,会有很多文章在遣词造句上颇为出彩,教师不妨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模仿、尝试用文言文写作、将文本中的佳句运用到写作中等多样化的方式,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6.评价多元,提升信心

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具有导向、诊断、反馈等功能。对于文言文这类教学难度稍大的教学板块,教师积极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内容,增强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赵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及时、恰到好处的点评贯穿整个课堂。在学生用双音节词概括桃花源的特点之后,赵老师有针对性地给出“这个不够准确,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双音节词”“说的很好,考试应该判你满分”等评价。赵老师在评价时,往往能够找到学生写作片段的优点,例如表达真诚、理想有深度等等,对于缺点,也毫不掩饰,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改进方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赵老师在“一言心得”板块当中,对于学生的写作片段是当堂朗读、当堂评讲。他十分注重评价的点拨性和启发性。写得好的片段和句子,他会请作者起立,全班鼓掌表扬,写得不好的则不问姓名,让学生自己改进。这样既能激励学生多进行写作训练,又能避免伤害学生自尊。

文言文的课堂中,及时有效的点评,能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联系,唤起学生的积极性。有效评价使得学生的思维始终与教师同步,在获得正向评价之后,就会更专注于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讲求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性。

赵谦翔在“绿色文言”中倡导的“熟读、精思、微写”,对于提升学生文言素养,文言文教学回归本质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之时,“绿色文言”突出展现了文言文教学的“纯天然”和“可持续发展”,能够将文言教学回归到文本内涵和情感的深入挖掘中,并巧妙地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联系在一起。赵老师在课例《桃花源记》中所体现出来的“熟读精思”、思维拓展、读写结合、多元评价等教学策略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当然,赵谦翔老师的学习需要与教学实际、教师自身特点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文”、“言”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2]赵谦翔.绿色文言教学概说[J],教学平台,2004(11):36.

[3]赵谦翔.赵谦翔与绿色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1.

[4]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75.

[5]赵谦翔.文言文点拨教学法自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2):24.

[6]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9.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