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职思政课的独特价值及其实现

2022-05-30罗珍唐春霞易希平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政课核心素养

罗珍 唐春霞 易希平

[摘要]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是个体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技术水平、道德品格等核心要素。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要落地转化必然依托课程,高职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天然联系,在价值引领、品格锤炼和精神塑造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要发挥思政课这些优势,必须注重课程目标的守正与创新、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教学方式的融通与拓展、教学评价的革新与完善、教师素质的锤炼与磨砺。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政课;高职学生

[作者简介]罗珍(1980- ),女,湖南湘乡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唐春霞(1970- ),女,湖南永州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易希平(1972- ),男,湖南攸县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重点资助项目“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21AZJ001,项目主持人:唐春霞)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9-0091-06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是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时代定位。高职学生核心素养作为素质、知识、能力的综合体,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折射至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要求高职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技能等“硬本领”,还应有技能报国、技能强国的崇高理想信念等“软素养”。培育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课程是重要载体。高职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培养学生“软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目前,已有研究者把高校思政课置于“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领路人”①的地位,并从“理想信念、价值创造、道德品格和法纪意识”②四个方面诠释了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作用。然而,目前关于高职思政课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因此,分析高职思政课与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明确思政课在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价值与实现路径,对于发挥高职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思政课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天然联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将学生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和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十八个基本要素”③。自此,大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确定,但关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组成却众说纷纭。例如,有研究者将其归结为高职学生适应职业发展所应具有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等八大核心素养”④“职业品质等四大素养十四个基本要素”⑤“包括思想政治素养、工匠精神、專业技能等七大素养体系”⑥等。但不管怎样定义,高职学生的道德品格、工匠精神等核心素养是不可或缺的。而要培养这些核心素养,就需要发挥各种育人力量和各门课程的作用,其中思政课及思政课教师尤为关键。

(一)高职思政课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课程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首次提出要办出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时隔20年之后,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随着职业教育从层次教育上升到类型教育,关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也在不断演变:从1995年国家教委明确提出的“高层次实用人才”,到2000年的“高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到2005年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到2014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到培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层次性、创新性、复合性技术技能人才”⑦,再到当下建设技能型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爱岗敬业、工匠精神、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等核心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⑧。这些不同的表述,揭示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已从提高个体专业技术技能以服务经济的价值取向转向注重个体综合素质提升以促进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必然要求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发生变化,“本体性‘成人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终极追求”⑨,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人本性是高职学生顺应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的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⑩。也就是说,作为社会的人,必须承担起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这种社会性必然要求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包括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导向等。“‘立德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任务”11,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12。高职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指引,以新时代公民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教育高职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人民服务,做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职思政课是培育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课程。

(二)高职思政课教师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引领力量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进一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会贯通,形成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育人格局。构建这种育人格局势必要发挥高职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作用,原因在于:一方面,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为高职思政课教师发挥引领作用提供了必要性。目前,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政元素挖掘有误区、教学实施“存短板”等问题比较突出,导致优质课程思政示范课有效供给不足、思政课与课程思政“两张皮”的现象。因此,在统筹推进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必须在场。另一方面,高职思政课教师的学科专业优势为其发挥引领作用提供了可能性。相对于专业课教师和其他公共课教师,高职思政课教师具有比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基础和理论功底,为投入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就是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在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为其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了经验基础。思政课教师要有责任意识,坚持“不错位”“不越位”,参加专业课程思政“研课会”,与专业课教师“集体备课”“共同上课”,加强思政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指导作用,共同推进育人模式的优化升级。

二、高职思政课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独特价值

高职思政课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集中表现为价值引领、品格锤炼、精神塑造三个方面。同时,不同于普通教育,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要体现职业教育本质,高职思政课在学生价值导引、品格锤炼和精神涵养方面的价值打上了高职院校的烙印。

(一)价值导引是培育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之要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而“培养什么人”又是首要问题。高职院校要站稳办学立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致力于培养热爱党和国家、愿意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13这就要求高职学生除了有满足自我需求的个体价值追求之外,还要有满足国家、产业发展需求的社会价值追求。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是高职学生所应具有的核心素养,“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14。高职思政课承载的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观点和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引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一方面,高职思政课通过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其技能报国、技能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高职思政课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进行揭露、批判,消弭错误价值观对高职学生的消极影响,为其“铸魂强基”。

(二)品格锤炼是培育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立身之本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15这充分说明了道德锤炼在学生个人成长成才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良好的道德品格是我国新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是学生的立身之本,对高职学生而言也不例外。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匠人”关键在于养德,“只有一流的心性,才有一流的技术”。高职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德”,既有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做好公民所需要的社会公德,成为好家庭成员的家庭美德和养成好品行的个人道德,更要有将来成为好建设者所应具有的职业道德。“思政课是大学生道德教育得以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得以厚植的关键性课程,理所当然要扛起其形塑大学生正确道德观的职责。”16高职思政课正是以道德方面的“营养剂”来培养人,促使学生培育高尚品行和优良品格。

(三)精神塑造是培育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力量之源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交流会的贺信中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17。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能工巧匠所应具有的精神,其共同指向在平凡的岗位上锐意进取、不断超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具备深入钻研的科学精神和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本身就是在社会革命、建设、改革等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和发展而成的,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高职思政课引导学生“知马”“信马”“用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质上“正是对科学精神内涵的诠释”18。因此,高职思政课涵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并进而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紧跟新形势,激励学生追求卓越、不断创新。

三、高职思政课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价值实现路径

“核心素养是课程发展的DNA”19,要实现高职思政课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价值,必须不断加强高职思政课建设,以高职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引,从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培养主体五个方面深化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一)从永葆初心到与时俱进:高职思政课课程目标的守正与创新

一方面,以“守正”为根本,坚持高职思政课的政治性,永葆初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职思政課的责任与使命,是不容动摇的。另一方面,以“创新”为内驱,坚持高职思政课的价值性,与时俱进。课程的根本价值在于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求是课程目标制定最基本的依据。高职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集中体现与超越,也是学生发展需求的集中体现。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不断跟进发展需要定位课程目标,实现高职思政课课程目标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有效衔接。一是思政课目标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相衔接。职业岗位任职既有普遍性的职业能力、职业品质、职业态度等要求,又有专业化、个性化的需求。这就要求思政课目标既要体现职业性的类特征,又要链接专业,具体到某个专业时思政课教学目标要对接某个(些)专业领域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二是思政课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衔接。社会发展具有时代性,具体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就要与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相匹配,引导学生牢记使命、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崇德修身、锤炼高尚品格,讲求奉献、敢于有为善为。

(二)从抽象剥离到深度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20因此,满足高职学生需要以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高职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内在动力机制。这就要求高职思政课不能只是抽象的知识、思想和理论,而应“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评性相统一”,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从内容导向来看,一是以实用性为导向,以教材体系为基本遵循,针对高职学生知识基础、理论水平相对较弱的特点,在具体设计思政课教学内容时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懂会用即可,不要面面俱到,即“学马列要精,要管用”;二是以职业性为导向,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重点关注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核心素养内容。从实现形式来看,一是在现有思政课中增加相应专题教学,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将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法治素养等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二是根据职业教育需求,增设“劳动教育”“职业素养培育”等选修课程,“通过劳动精神、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守规矩、讲诚信、爱劳动、善团结、具匠心、思进取的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实现学生个人发展、企业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之间的和谐统一”21。

(三)从理论讲授到情境养成:高职思政课教学方式的融通与拓展

“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培育起来的。”22这意味着只有在学、思、践相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模拟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运用和迁移,才能不断提升其能力、锤炼其品格。因此,在选取思政课教学方式时,要依托课堂问题情境、真实社会情境和虚拟网络情境,开展问题链式、沉浸式、现场式等多元化教学,实现思政“物理课堂”向“虚拟课堂”拓展,思政“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拓展。一是开展问题链式教学固理论课堂,结合核心素养培育和高职教育思政课程体系,设计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等问题情境,小切口深分析,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以引起学生共鸣;二是以沉浸式教学融网络课堂,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等,建设线上课程、VR课程等教学资源,打造网络学习情境,开展沉浸式体验教学,锤炼学生品格;三是以现场式教学拓社会课堂,走出校门、走进新农村、走进企业、走进社会,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开展现场式教学,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等的综合发展。

(四)从“一锤定音”到增值评价: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的革新与完善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要求从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的价值取向转化为素养培育的目标追求,这决定了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不能只采取期末考试、知识测试等“一锤定音”式考核评价方式,而应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探索学生在学习之后的成长“增值”,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不断革新和完善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更科学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核心素养培育情况。一方面,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增值评价指标体系。如前所述,高职思政课对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独特作用主要在于价值引领、品格锤炼、精神塑造,因此对其开展增值评价也应该从这三个维度具体设计。价值引领主要在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可设置爱党爱国、维护国家安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评价指标;品格锤炼主要在于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养成,可设置吃苦耐劳、岗位认同、主动服务等评价指标;精神塑造又可设置认真踏实、创新进取、努力钻研等评价指标。另一方面,要联动多元评价主体,运用信息化评价工具。要基于前述评价指标充分搜集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增值”数据,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汇总、分析数据,科学、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同时,以思政课教师为主,联动专业课教师、企业基地导师、教学管理者等,运用信息化评估系统从输入到输出、从过程到结果,连通课堂内外,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考核学生,多方考核和检验学生思政课学科素养以及核心素养培育情况。

(五)从配齐队伍到提升内涵:高职思政课教师素质的锤炼与磨砺

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高职思政课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配齐建强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2020年,教育部颁布《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必须严格按照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截止到2021年年底,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总数超过12.7万人,较2012年增加7.4万人,队伍配备总体达到师生比1:350的要求”23,初步解决了配齐的问题。但是,配齐只是基础要求,建强才是更高目标。这一更高目标对于思政课教师个人而言,就是要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4,要把提升自身素养作为自觉行为和执着追求,全面融入日常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中,要加强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联系,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加强与辅导员之间的联系,参与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不断锤炼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对于学校而言,要建立和完善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做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要建设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奖励惩罚机制和退出机制,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确保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除此之外,国家层面也要为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加快健全本、硕、博一体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优秀团队和名师工作室建设。只有“三管齐下”、共同发力,才能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通晓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

[注释]

①鲁英.高校思政课应成为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领路人[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9):46.

②邓验,向娅妮.拔节孕穗期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探究[J].湖南社会科学,2020(2):30.

③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2.

④王艳辉.高職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建构及培养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7(19):37.

⑤韩天学,张学龙.适合我国高职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3):24.

⑥萧早荣.职业发展视域下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6):73.

⑦王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目标定位与路径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20(34):8.

⑧刘英霞.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要素模型与培养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0):63.

⑨易希平,张健.回到人本身: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自觉及其实现[J].职业技术教育,2021(28):62.

⑩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11唐文.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任务及实现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17):54.

1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13习近平.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

14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15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868-869.

16曾维华,王云兰.立德树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与责任[J].学术探索,2021(2):139.

17习近平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EB/OL].(2022-04-27)[2022-05-20].http://www.gov.cn/xinwen/2022-04/27/content_5687517.htm.

18张妍.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3.

19郑月.核心素养视角下课程标准的推进与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8(11):7.

20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1.

21唐春霞.职业素养习养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I.

22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9.

23樊未晨.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12.7万人[N].中国青年报,2022-03-18(2).

2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0.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思政课核心素养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