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崎骏

2022-05-30斑马木笛

中国银幕 2022年10期
关键词:吉卜力龙猫宫崎骏

纵有疾风起 人生不言弃

年龄:81岁

◆ 作品墙

《风之谷》(1984年)《千与千寻》(2001年)《起风了》(2013年)等

◆ 待映墙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2023年)

◆ 荣誉墙

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第6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

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 《千与千寻》

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 《千与千寻》

第30届安妮奖最佳动画电影导演、编剧 《千与千寻》

第25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千与千寻》

第13届报知电影奖最佳导演 《龙猫》

第21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幽灵公主》

第41届安妮奖最佳动画电影编剧 《起风了》

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电影《崖上的波妞》

第3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电影《起风了》

日本著名的动画导演不少,脑洞大开在科幻动画领域人气奇高的押井守,被好莱坞致敬最多的大友克洋,天赋极高却英年早逝的今敏,从独立电影人到日本动画界头牌的新海诚……但若从世界知名度和票房号召力的层面来看,今年已经81岁的宫崎骏绝对是佼佼者。系上围裙,须发花白,戴着大黑框眼镜在吉卜力作画的他,既像传统的手工匠人,也像动画电影里会魔法的老爷爷。在过去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宫崎骏执导了11部动画长片,坚持传统手工制作模式,用一张张概念图和原画稿纸堆叠起一个个缤纷多彩的动画王国。“我的想象力很难离开地面,而您的想象世界却总是在天空之上”,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对宫崎骏如是说。

有人整理了宫崎骏不断宣布退休的“时间表”,竟有七次之多。退休,已经成为宫崎骏对世人说的“谎言”。可是,没有人反感他的“言而无信”,动画制作这项艰苦的工作,本就是一次次心力交瘁、一次次无力为继的过程。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各个零件敲响警钟,“做完这次,再也不做了”,宫崎骏每次都这样说。但几个月之后,他总会坐回到堆满颜料盘和画具的桌子前。2013年《起风了》上映之后,宫崎骏再次宣布“退休”,日本《朝日新闻》似乎窥透了宫崎骏,在他引退的评论文章后写着“相信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宫崎骏导演会再让我们看到自由而有创造力的成果”。不出所料,不久之后他不仅拿出新的长片动画企划书,还为制作短片《毛毛虫菠萝》学起了CG技术。“时间不够用了”,他总是感慨,越是这样,反而越激起宫崎骏拼命工作的热情,“我不打算随波逐流地活着”,他的画笔,看来真的要挥到生命终结的那天。

他曾点亮影史

有了《风之谷》 才有了吉卜力

“宫崎骏是日本传统动画风格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以清新质朴见长,把日本动画提升到一个至今无人企及的高度”。这是动画界给宫崎骏的定位。以宫崎骏为核心的吉卜力工作室推出的每一部动画电影,都会掀起日本的票房风暴。而坚持手工作坊的运作方式,推崇原创动画的他,也在自己的创作中践行这一理念。为深刻的命题找到好的故事载体,通过引人入胜的题材拓宽动画的观众层和观赏年龄层,宫崎骏最初的才华绽放,便是那部直接促成吉卜力工作室成立的动画《风之谷》。

《风之谷》原本是宫崎骏在漫画杂志《动漫影像》上连载的漫画,动画从1983年开始筹划。宫崎骏将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巨大工业文明毁灭数千年之后,以风之谷娜乌西卡为主角,来审视人类与腐海森林的生存对决。架构宏大、主题严肃、想象瑰丽,这部浸润着宫崎骏个人风格的动画,深刻影响了之后十余年日本动画的走向。1984年剧场版《风之谷》公映之时,影评家野村正昭给《风之谷》打了10分。他写道“我不想用与《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并列的杰作之类定位,将这部影片局限在动画片的范畴之内,难道在1984年,还可能期待一部在气势上超过《风之谷》、在情感上表现的更丰富的传统的日本电影出现吗?”此外,影评人的赞许也和市场的认可度达成了高度默契,《风之谷》观众突破91万人次,票房大获成功。这部动画还被《电影旬报》列为1984年“十佳影片”的第七位。

不过,宫崎骏对这次成功表现得非常低调。他一方面不能释怀动画中娜乌西卡苏醒的段落,“感觉故事还没有结束”,一方面他也在反思动画创作流程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尽管我们有一位共同的执笔者,仍不能使作业流程更有效率,以致最后时间不够,只好靠贴在墙上的剧情大纲来完成作业”。正因如此,《风之谷》成功之后,宫崎骏便和高畑勋一起成立了后来享誉世界的吉卜力工作室,并将日本动画推向全世界。

活到老,拍到老

从冒险到思辨 探索动画的边界

尽管和高畑勋是亦师亦友的拍档,但两人的创作理念不尽相同。高畑勋终身以日本人自身的审美体验和传统意识创作动画,而宫崎骏则更具有现代性,他是为解答自我的困惑及其带来的矛盾心情而创作动画的,这也是宫崎骏作品更受大众喜爱的原因。粉丝喜欢把1988年宫崎骏执导的动画《龙猫》作为他创作上承前启后的节点。《龙猫》之前,宫崎骏深受手冢治虫和高畑勋的影响,无论是《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风之谷》还是《天空之城》,都充盈着青少年最为青睐的冒险和异想元素。《龙猫》的创作,宫崎骏则完全另辟蹊径,把欧美动画中惯用的“衣橱通往异世界”的奇幻风格加以演绎,注入日本本土的妖怪传说元素,真正形成了属于宫崎骏的动画风格。

《龙猫》之后,无论是聚焦人与自然共存命题的《幽灵公主》,还是在奖项和票房上大获成功的《千与千寻》,寓言和寓意逐渐变成了宫崎骏动画的绝对主宰,以戏剧冲突作为故事主题的手法逐渐让位于对事件和人生的哲思。到《崖上的波妞》时,宫崎骏甚至不惜花费大量笔墨让主角波妞如愿变成人类,将“个人在周遭环境里的互动与选择”这样的思辨提炼得更为纯粹。

在关于吉卜力工作室的纪录片《不了神话宫崎骏》中,观众得以看见老爷子的日常工作细节。陷入创作瓶颈时,他一邊挠着头发,一边咕哝着“太难了!太难了!”长期作画让宫崎骏身体不时发出警报,《幽灵公主》制作的最后半年里,宫崎骏作画的右手不得不接受按摩治疗,《崖上的波妞》制作后期,宫崎骏的身体已经糟糕到必须要接受按摩理疗才能坚持作画的程度,分镜脚本也因此落后于计划。但他始终拒绝让电脑来代替动画师的工作,坚持原画必须是手工出品。创作欲望与身体状况背道而驰,反倒让人确信,宫崎骏与身体衰老的妥协方式,便是一次次的“退休宣言”。但这冲突拉锯的结果,创作欲望总是胜利者。

以动画收尾的人生

《千与千寻》制作结束时,宫崎骏曾独自到神社求签,签文是“残花,旧枝头再开放”。宫崎骏的理解是“我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应该力求突破与创新,绝不能为了追求时髦迎合当今的商业需求”。遵循这样的创作理念,宫崎骏在2013年推出一部迥异于以往任何作品的动画电影《起风了》。一直反对在动画里直抒胸臆的宫崎骏用“时代要大变了”一般醒目的标题,直言自己对人类文明社会的隐忧,并强调在时代转向中的个人坚守有多么重要。

几年过去,相似的命题再次出现在他的新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81岁高龄的宫崎骏带着制作最后一部动画的心情,在精心打磨这部作品。从原定东京奥运会期间上映到“因为制作问题”再次推迟,铃木敏夫在《千与千寻》中国重映期间给出答复“正因为是最后一部,所以我们也不惜代价,任凭宫崎骏去耗时间,最后就看看能够捣蛋出什么东西(笑)”。“我会恢复青春这种想法实在是荒谬的错误,可是,我该用所剩无几的时间做些什么呢?”宫崎骏一直在用日复一日的创作,书写着这个问题的答案。(文 斑马木笛)

猜你喜欢

吉卜力龙猫宫崎骏
打开吉卜力世界之门
龙猫
宫崎骏动漫
《龙猫》
龙猫
吉卜力博物馆
吉卜力动画工作室评选人气作品
宫崎骏的动画世界
可爱的龙猫
走进“天空之城” 久石让与宫崎骏动漫作品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