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区志愿者如何有效识别精神心理问题
2022-05-30王聪
王聪
随着疫情的蔓延,疫情防控政策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在疫情期间我们身边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志愿者,今天我们为广大的志愿者朋友做一期如何识别应对辖区内精神心理问题的专题。
我们应该对一些表现异常的人员提高关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情绪波动
封控区中的人员出现何种的情绪反应,以及情绪反应的强烈程度会受很多因素影响。我们在日常工作的同时,如果监测到周围的人出现了情绪反应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的情况,就需要引起重视。
焦虑:最常见的是焦虑情绪,焦虑是对一个突发的、未知事件的正常情绪反应。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强烈不安全感和失去控制感,在封控区中活动受限,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必然会导致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包括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
恐惧:其次常见的是恐惧情绪,恐惧是一种让人不愉快的体验,很多时候伴有灾难化的感受,恐惧会让人产生无来由的、模糊的不安等情感表现;会出现做事效率降低等行为表现;同时会伴有躯体不适的症状群,严重者可伴有急性焦虑发作的可能。适度的恐惧对人有警告和保护作用,但过度或持久的恐惧会对人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抑郁:长期的情绪不良会让人产生抑郁情绪,抑郁的表现很多样,症状可以是持续的,也可以是暂时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不安、感到空虚、悲伤、无望、兴趣减退、易感到疲勞、无法集中注意力、精力体力差、睡眠障碍、食欲和体重变化、躯体不适等症状,严重者会有自杀的念头。
认知改变
人们处于应激状态时,会常常体会到威胁感,没有安全感以及掌控感,还会出现深深的挫败感,不仅容易出现情绪的波动,更易产生认知的改变。轻度应激可以促进人们唤醒自己的注意力,增强思维能力,这是积极的心理应对模式,也是在轻微应激时的反应。但强烈的应激则会让人出现意识障碍,严重影响认知改变,出现意识范围狭窄、注意力受损、记忆下降、思维变得迟缓等。当我们发现以下几种认知偏差的时候就需要警惕了——
偏执:平时理智的人变得固执、偏激、爱钻牛角尖,不讲理。
灾难化认知:存在与现实情况不符的过度夸大的反应,以及预测消极后果。
强迫思维:脑子里会反复思考,反复回想一些内心纠结的事情,控制不住,觉得没必要又很难摆脱,难以控制,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行为变化
在异常情况下人们不仅会出现情绪和认知的变化,同时严重者也会伴随行为的改变。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会预示着精神状态的改变。
回避行为:可能会出现一些逃避或者回避目前生活的行为,想要逃离与外界隔绝等。
退化与依赖:形成与既往生活明显的衰退情况和反差,正常力所能及的事情变得很困难,需要周围人的帮助和同情。
易激惹和攻击行为:患者可能出现愤怒、敌意、谩骂、憎恨或羞辱他人,也可能出现拒绝服药、拒绝治疗、拔输液管和引流管及氧气面罩等。
严重的物质滥用情况:饮酒、吸烟、服用某些改善睡眠或者焦虑的药物,甚至接触毒品等情况明显增加,随着应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而需要更多的用量才能达到暂时缓解压力、解除自己困境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们为工作在封控区的志愿者们总结的内容,当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如果发现人们出现了以上情况,就需要警惕,并充分评估,如需要帮助,要及时找到专业的人进行干预,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出现更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