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灵与美共栖

2022-05-30胡娟霞

家长·中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育

胡娟霞

伴随着当今的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部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了更高的重视。在小学阶段,学校音乐的教育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加以训练,音乐教师也需要在实际开展学校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渗透对审美的教学,从而帮助小学生在对音乐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并推动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教师、家长都需要高度重视音乐的教学,通过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审美教育的概述

通常情况下,审美教育主要是指教师通過艺术的形式来对学生开展教育。

教师利用更加合理的精神、物质产品,以及生活中的美等形式,通过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就可以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以及心态、观念等进行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师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就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来完善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对音乐的魅力进行感知,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通过渗透审美教育,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素质,不但能有效改善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能促进他们综合才能的发挥。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艺术思想

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思想,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科认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充分感受音乐艺术的特性与内涵,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理念强调要增强学生的乐理能力,培养表演意识、锻炼演唱功底,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二)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授课模式大多是听、唱、学、演,让学生按照音乐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掌握歌词、音调等,这种教学模式存在滞后性和片面性,为此,教师要结合新课改教学目标任务,有效开展创新性引导活动,结合审美教学活动,给予小学生音乐启发教育,让小学生对曲调、节奏、乐感、律动等综合能力的训练,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核心素养,提高音乐学科综合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综合能力

音乐审美教育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科学应用适宜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发现音乐的特点,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丰富对音乐学习的体验,促使小学生在音乐审美学习实践中,有效形成音乐探究思想意识,强化音乐创新学习能力,保证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得到拓展,强化小学生对音乐演唱、表演的技能,更为生动、形象地开展系统性音乐审美教学活动。

(四)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要结合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要求,合理应用审美教育形态进行拓展性教学活动,促使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思想有效形成,进而逐步了解音乐学科的特色,达到拓展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启发音乐学习的教育目标,从音乐的艺术层面、教学层面提高教学水平,强化教学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有很多教师都会更加注重于重点考试科目,从而忽视了对音乐这一课程的教学。有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更新,并且会认为,音乐这一课程主要就是教学生唱歌,向学生讲解一些音乐的知识。因此,在实际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他们通常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过于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

现阶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音乐技能进行培养,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教育。这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致使学生没有得到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更好地对音乐进行感知以及了解。

(三)教学内容比较乏味

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真正明确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很少会让学生自己参与实践来对音乐进行感受。由于学生不能更加全面地对音乐进行接触以及感受,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手段存在问题

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些教师由于没有更加深入地渗透审美教育,实际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严重影响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

四、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创设音乐审美的情境

在小学音乐的教育中,要更好地渗透音乐审美教育,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音乐审美情境,并要求他们融入歌曲的意境中,引导他们充分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并从中感受到歌曲的灵魂。在歌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与作者一起在同样的氛围中,对歌曲内容进行感同身受。若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审美教育情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歌曲内容进行学习的兴趣,从而避免了歌曲教学时氛围沉闷的情况,也减少了学生在歌曲教学上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比如,教师在讲解《天天好心情》时,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拍手歌》《健康操》《快乐小舞曲》等经典童谣,并教给他们几个跳舞的动作,然后让他们一边听童谣,一起蹦蹦跳跳的游戏。他们一起跟着歌曲一同跳舞,可以更有效地活跃音乐课堂学习的气氛。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也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更加愉悦的心情进行感受,体会到作者在音乐中所表达出的欢快以及喜悦感。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形成之后,音乐教师便应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堂上的音乐教学要点,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天天好心情》。如此为小学生创设了音乐审美情境,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心情美进行感受,体会到音乐中体现出的美,进而增强他们独立掌握音乐知识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对音乐知识进行掌握的浓厚兴趣,帮助他们逐渐养成审美的习惯。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学习气氛下,他们会充分体验到音乐的丰富内涵,进而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挖掘审美教育的内涵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合理渗透审美教学,要求音乐教师指导小学生对美的内容加以全面挖掘。歌曲是由人物、和声、旋律以及节拍一起构成的,要让小学生全面体会歌曲情感,全面挖掘歌曲含义。通过人物、旋律、和声以及旋律中产生的变化,就可以帮助学生对歌曲去感知与感受,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进行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小学生充分体会《白鸽》所要传达的情感,并要求他们认真地体会歌曲旋律中的变化。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可以体会歌曲中作者表达的对白鸽的热爱之情,进而感受到白鸽的美。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帮助学生感受到这一歌曲的旋律美,進而训练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例如,音乐教师还需要引领他们通过感知旋律的变化,从而进一步体会音乐中《紫竹调》的情感含义,学生在感受旋律的变化过程中,就可以全面认识到作品中所要传达的音乐情感,以及其中旋律表达出来的美感。而教师通过在音乐课堂中合理渗透审美教学,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从而逐渐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充分展现美的形式

要更好地把审美教育渗透到学校音乐课堂中,教师应丰富地展示美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学生会需要一座属于自己的音乐舞台,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示自我。教师在歌曲教学上,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听歌曲的过程中,能按照歌曲内容进行一定的动作,以引导他们充分感受歌曲情感。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也会更好地参与小学音乐课堂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精神境界。例如,音乐教师在传授给学生《卖报歌》这部音乐作品时,先应给学生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词作者的历史背景与生平等,再在课堂上演奏音乐。如果教师在演奏歌曲之前就先给学生讲述了该歌曲的相关常识知识,会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历史代入感,以便深刻体会歌曲表现出的时代特点。而在表演完歌曲以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共同谈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在交流对歌曲的自身感受这一过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感受到当时卖报场景,及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在欢乐中夹杂着悲伤。通过这样引导,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小学歌曲的教学活动。

(四)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美的情感

在进行小学的声乐教育时,为更好地融入审美教学,声乐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内容,不断完善审美教学情境,并全面挖掘审美教育内容及其美的表现形式。教师应正确引导小学生感受艺术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进而把这种美升华为表现美的动机和愿望,让他们可以通过音乐的方式传达心中的想法。例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嗯嗨呀》这首歌时,必须事先指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并采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对歌曲中的情感内容加以充分感受。真正帮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深入了解朝鲜族人民的勤劳以及乐观的品质,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中的审美情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旋律与节奏上的转变,以及借助人声在歌曲中起到的影响,有助于音乐学习者进一步了解歌曲中所包含的勤劳以及乐观情感。

(五)加强学生的学习印象

小学生在掌握与音乐有关的知识内容时,一般会采取循环记忆的方法。但为提升校园音乐教育的品质,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课后的音乐教育环节。课后的音乐教育环节,对学生审美教学成果以及他们对音乐知识的吸收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学生要利用课外时间复习已经学到的歌曲。另外,教师还应为学生布置创新性的音乐课后作业,以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于掌握歌曲知识,并学习创作歌曲。而只有经过教师长期的指导以及对他们进行美的熏陶,才有利于他们形成更加优秀的音乐素养。例如,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向小学生介绍《少先队植树造林歌》的曲目之后,要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印象,并合理布置好课后作业。而因为在本单元中所学的歌曲题材大多关于绿色,所以音乐教师在教会学生歌曲之后,还应该要求学生在返回家后给自己的父母演唱,并指导他们运用互联网的学习方法,以获取更多有关于绿色的音乐作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比较充裕的时候,要求学校学生对《少先队植树造林歌》的编曲加以创新,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喜欢的音乐风格进行创作。在编创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从音乐的审美体验中帮助学生感受到植树造林对人们生活的意义。教师要指导越来越多有能力的学生以绿色为主题进行创作,可以是编一个曲子,也可以是舞蹈。学生使用这种方式就可以全面锻炼创作歌曲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可以对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体会。

(六)培养学生的美感表现力

在多姿多彩的声乐世界中包含多样的声乐艺术形式,如独唱、独奏等个人表现和合唱、演奏等团体表现等。其中,当小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若能集合了所有学习者的力量,将有利于学习者发现美和创造美,进而培养学习者整体的审美能力、审美表现力以及审美创造的能力。所以,作为学校的声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导入合作教学模式,以有效增进学习者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并以此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前行。例如,教师在开展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有关内容教育时,如果仅仅通过简单介绍,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也很难非常深入地掌握。因此,教师在学校音乐课程的实践教育过程中,可以引入搭节奏的游戏,并有效结合合作学习思想,把学生分成几个音乐活动组,以此帮助学生能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了解相应的音乐知识点。在此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让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逐步理解到作者创造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美感。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受到心灵上的冲击,进而感受到作者对音乐进行创造以及发现的美感。

五、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正极力推行素质教育,而小学音乐教育也成了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所以只有开展音乐审美教育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作为学校音乐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审美教育,并加强对学生声乐素质的培训,并借此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小学生音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音乐
我是小学生
音乐
秋夜的音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