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管理合并PDCA管理模式在一级护理质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022-05-30杨玉霞李静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1期
关键词:护理质量精细化管理

杨玉霞 李静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PDCA管理模式;质控管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4 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1-0162-04

护理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医疗效果,而护理质量产生于护理的具体环节中。精细化管理是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做到精确化、数据化,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从整体上提高组织的效益。针对本院一级护理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精细化管理和PDCA的模式,制定适合本院一级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庆阳市人民医院临床护理单元。

1.2研究方法

将2018年一级护理质控模式为对照组,将2019年精细化一级护理质控模式为实验组,对比两种管理模式下护理质量、跌倒/坠床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1.2.1原有的一级质控管理模式

传统的一级护理质量控制由护士长或以护士长为主导的2~3人完成,根据质量检查标准常规对终末护理质量进行评价。

1.2.2精细化一级护理质控管理模式

构架精细化护理管理体系:各科室成立一级护理质控构架,确定质控核心成员。各科室按照院级护理质控的分组(健康教育、消毒隔离、分级护理、护理文书、静脉治疗、安全管理、三基培训等),科室成立相应的质控小组,每组2~4人,根据工作能力、自愿参与、工作特点、个人特长的原则,由护士长确定质控小组的组长;组员采取自愿选组、护士长调配的原则,全员参与质控。护士长与各小组组长设定为科室一级护理质控的核心成员。

制度及岗位责任精细化:根据需求,将科室一级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登记本设定为季度成册,内容分为三部分,涉及内容17项。

第一部分,公共部分:(1)科室护理质量考核制度及控制办法。各科室根据科室的质控内容以及一级护理的质控结果,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2)科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填写本季度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与各质控组人员构成,质控成员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轮换或调整,但由于质控成员存在修婚假、产假等,每季度可以灵活调整。(3)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设定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监测指标、目标值以及计算方法,指标主要由护理部制定的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和科室的专科指标共同构成。结构指标包含床护比、护患比、三基培训率、三级培训合格率;过程指标包含出入院护理质量合格率、患者转运交接正确执行率、安全用药护理质量合格率等18项;结果指标包含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专科指标是根据科室的工作特点及薄弱环节,设定监测的指标、目标值、计算方法(如静脉留置针回血率、静脉留置针堵管率等)。(4)主要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部每年组织对各项质控标准进行修订,为使护理质控工作在去全院范围内达到同质化,将护理文书、分级护理、病区管理、健康教育、静脉治疗、护理安全、消毒隔离、特殊科室等八项标准进行装订成册、并下发,各科室按照标准进行一级护理质控工作。

第二部分,月质控工作:(1)护士长工作手册。护士长对本月的工作要有月计划、周安排、月小结,具体细化每一项工作。(2)每周护理质控控制记录。每一个质控小组对其负责的工作每周要进行督导,并对存在的要详细记录,按照PDCA模式,提出整改措施、追踪整改效果,护士长对每个质控小组的工作每周进行抽查、评价。(3)护理关键环节质量标准及指控记录:根据本院高风险和薄弱环节,提出9项环节质量管理(用药安全、出入院环节、危重患者转运、围手术期、急救用物管理、跌倒、压力性损伤等),由护士长对环节质量每月督查至少2次。(4)专科护理质量管理记录。根据本季度设定的专科监测指标,制定专科评价标准,每月进行督查,需要有督查资料及数据统计过程,由护士长及科室质控核心成员完成。(5)月护理质量达标情况。针对每月质控小组、关键环节、专科指标的督查,汇总核算本月质量达标情况。(6)月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根据国家数据平台监测的指标,制定本院护理敏感指标,并每月进行统计。(7)月护理质量总结分析根据PDCA的模式对每月的一级护理质控进行分析、持续改进。每月护理质量总结分析内容包含上月存在问题的追中整改情况、本月护理质量管理的亮点及成绩、本月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存在问题、针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等,其中要求对护理工作不规范的问题进行频次统计、质量合格率用图表说明、重点问题用柏拉图进行寻找、顽疾问题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等。(8)月护理质量分析会议记录。护理部每月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议,就本月的突出问题、整改定性问题、考核结果等进行反馈,各科室需在科室进行组织学习,并记录。

第三部分,季度总结及评价:(1)季度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汇总统计。根据本季度每月的敏感指标,统计汇总本月的敏感指标,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结合各科室的数据计算全院的敏感指标,并进行分析。(2)护士配置相关量表填报表。填报的内容有职称分布、学历分布、层级分布、工作年限分布情况的情况。(3)科室主要质控事件记录。可将本季度的重点突出事件进行描述、分析;或第二、第四季度末,各科室需附半年/全年总结。(4)护理部评价。护理部每季度对科室的一级护理质控工作进行指导、评价,并记录。

1.3效果评价指标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由护理部统计一级质控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指的是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发生未预料到,不属于计划中事件,包括患者跌倒/坠床、非计划行拔管、压力性损伤等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意外事件。跌倒/墜床=(同期住院患者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例数/统计周期内实际占用床位日数)×1000‰,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同期住院患者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例数/统计周期内置管天数)×1000‰,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同期住院患者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例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100%。

病区护理质量:各科病区按照月护理质量达标统计表单进行上报,主要包含护理文书、消毒隔离、病区管理、健康教育、静脉治疗、分级护理、护理安全等,对比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各病区的护理质量。

专科监测指标:对比实施精细化管理合并PDCA管理模式前后,开展专科监测指标及新技术、新业务监测指标分别为10项和56项。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用(x±s)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区护理质量

实验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非计划行拔管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专科监测指标比较

实施精细化管理合并PDCA管理模式前后,开展专科监测指标及新技术、新业务监测指标分别为10项和56项,实施后较实施前增加46项。

3讨论

3.1精细化管理合并PDCA管理模式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护理人员的专业核心能力、责任意识、服务理念等决定着护理质量的水平,其服务理念是核心因素。以往的粗放型护理工作引发的一系列护理不良事件并不少见,甚至引发纠纷。精细化管理是重细节、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在每个细节上精益求精,管理理念以病人为中心,保证护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都有章可循,并呈现数据化,根据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ction)四个步骤,以一个月为循环周期,促使各项工作持续改进,同时开展专科特色护理,满足患者对于专科护理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每一位患者在院的治疗,都不是简简单单的操作几下就可完成,而是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就会引起患者不满每位患者接受的治疗。护理工作是由诸多环节相扣而成,只有人人参与管理、重细节、做好环节管控,才能不断改善护理服务流程进而保证护理质量。

3.2精细化管理合并PDCA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每一个医院都不可能避免,只有对不良事件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才能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漏洞,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有效规避风险。通过对高风险、薄弱环节的细节管理,应运PDCA模式对典型案例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实现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前馈控制,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4结论

本课题根据精细化管理合并PDCA的模式,结合一级护理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架精细化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一级护理质控的方法及落实措施,有效监管了护理质量的环节管控和过程安全性的風险控制,降低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的安全,提升了护理质量。虽然本研究已在实际工作取得成效,但是护理管理者在数据分析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护理质量精细化管理
浅谈现代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路径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