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力娇《和平山》战争中的人性书写

2022-05-30覃晓语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

覃晓语

内容摘要:《和平山》是黑龙江作家陈力娇创作的新作。作者设置偏僻的战场,濒临死亡的环境下勾勒日本士兵和抗联女兵激烈的内外斗争,以人性的视角去探索战争的多元的含义。本文将通过苦难的悲歌、内心的变异和人性的张扬三节给予战争一个多角度的审视。

关键词:陈力娇 《和平山》 抗日战争

日本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创伤。文学作品有对战争描写的小说对战争进行反思。抗战小说也是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型,代表 作有《南京保卫战》《小兵张嘎》 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因政治等因素,抗战小说多讲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艰辛,多是对于民族精神、伟大情感的推崇,个人的情感服从于抗战的大环境。研究的标准也多从政治、民族、阶级等方面着手。在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许多的事情有了新的评价和认识。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需要铭记的历史,铭记惨痛的教训以及先人们在战争中的付出。“新时期以降的抗战小说创作,由于脱离了战争对文艺的影响,在客观上拥有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从而能够把‘抗战作为审美对象予以透视和反思。”抗战小说能够在利益关系之外,对于抗战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回归艺术本体,人性的诉求和心灵的变异、战争之中人的内在世界的冲突”。对于战争,人们逐渐将视野由战争的胜负转向抗战时期的人民的心理状况,不仅是中国的人民,还有日本的人民。

陈力娇是黑龙江著名的女青年作家和文学评论家,黑土文化的先锋,小说作品比较多,比如《军礼》、《猎犬黑豹》等。小小说选刊主编杨晓敏曾评价她:对文学用情太深,几乎每一篇作品,都能感受到她对纯真爱情的呼唤,对善美人性的推崇,对畸形命运的矫正。陈力娇2020年9月1日发表在《北方文学》的中篇小说《和平山》正好印证了这个评价。《和平山》以抗联女兵豆多和日本士兵鹤田井上两条线索展开,既描述了豆多与幸存的三个日本士兵斗智斗勇的激烈斗争,又讲解了士兵之一的井上落下悬崖被抗联士兵子莲所救,日久生情又面临同乡内心挣扎而被杀的故事。在新时期的叙事下,陈力娇在文中表现战争对于人的伤害,对战争环境中个体生命的诗学关注,对人性美的追求,表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

一.苦难的悲歌

《和平山》的故事是发生在抗战末期,一个名叫和平山的东北偏远地方,原始的森林环境制造了生存的困境,也营造了空间距离。有句俗语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作者构建濒临死亡的情境,透视人物丰富的心理感受,表达对战争深层次的思考。

战争与不幸。战争从来没有赢家。战争的发生对个人、民族甚至国家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不仅有财产上的损失,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创伤。战争破坏了人们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人民不得不去逃亡和躲避,丧失了土地和家园,没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基本的生存保障。特别是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真是罄竹难书。文中开端讲述了基本的生存难题,不论是中国士兵,还是日本士兵都面临生存的挑战。“机枪手槐米给她们扔下一捧黄豆,供她和子莲吃三天的,平均下来每人也就几十粒,这已经是非常优厚的待遇了,其他的同志却只有靠着野果充饥了。”一捧黄豆成为了稀罕物品,同样地,这一捧黄豆对于三位日本士兵来说也是珍贵的食物。当食物按粒或着捧小计量单位计算时,说明物资的匮乏。即使掉在地上之后,大家也不会在意卫生的问题,也会捡起来吃掉。战争对人们的身心摧残也是巨大的。“豆多因长年征战,营养严重不足,乳房干干瘪瘪,瘦瘦小小,根本看不出来是男是女。”豆多作为一个女孩子,饱受战乱之苦,在身体的成长阶段没有获得充足的营养,影响身体发育。战争带来生活上的苦难,作者以此无声地批判战争对人的伤害和折磨。

苦难与坚守。在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们采取残忍的手段和行动,毁掉了中国老百姓生活家园,甚至烧村和屠村,做了丧失人性的事情。“这一次山田下狠心了,不但房子一间不剩,人也一个不剩。”井上杀人时,孩子们的血溅到豆多的脸上,豆多该是多么地恐惧和悲伤呢。当自己目睹了亲人和伙伴被杀死的全过程而自己只能畏惧地躲着,看着他们的生命轻轻地在眼前消失,心理充斥着多少的伤心、绝望与无能为力的伤感。幸存下来的豆多,一个十五岁的孩子,面对失去家人、朋友和家园的痛苦,精神上被摧残着,心灵留下了巨大的创伤。活着比死亡更困难,豆多只能化悲伤为动力去上战场杀敌。面对苦难,豆多没有退缩,而是以一种更加坚韧的性格活下去,彰显了个人的魅力。

二.内心的变异

当抗战小说回归到艺术创作上,人的内心诉求、心灵的变异、战争之中人的内在世界的冲突成了关注的重点。在小说作品中,人物是小说的重要内容,人物性格的饱满也能够让作品有更丰富的层次和含义。在东北的原始森林中,在极端的情况下,人们对于自身的思考以及内心的挣扎让这个故事有了更深的意味。“战争是不能忘记的。不论战争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果实。战争将一切都推向极致,无论是人性还是兽性、是美还是丑、是善还是恶。只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人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和他人,才能真正体悟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陈力娇在小说中描绘了三个日本士兵的形象。三个人的背景、认知和思想状态是不一样。三人激烈思想碰撞的表现使得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队长山田是战场里的老兵,井水是有过战争磨练但仍留有善意的人,左江爱吾是个新兵。陈力娇通过这三个人的描绘表现了对战争的思考。

心灵的变异。山田已经被战争异化了。战争的磨练下,他已经渐渐变得麻木,丧失掉了人性。面对中国人,没有一点同情心。“反正大日本帝国要给满洲人换种,变成日本人的天下,留着他们也是祸害。能杀一个是一个,比一百年后杀一百个来得直接又实惠。 ”可以看出日本帝国的狼子野心,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生死。侵略战争是日本为自己国家的欲望而战,损害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利益。日本民众的善心已经被自己国家摧毁,“那么是谁让我们当了畜生呢?是日本军方,我們一踏上这片土地,我们就注定丧失人性,注定做畜生才会做得事,由不得我们。”山田的这一番话更是表现了民众在国家权力压迫下的无奈,麻木的精神异化,也致使其做了一个麻木的人。这句话中暗含了一个条件,战场中只有敌人,没有伙伴。只有当某一方的全部人被消灭时,战争才有可能停止。战争使人忘记甚至丧失了人性,变得只有兽性。如果世界上只有兽性的人,那世界该是何等的残酷。“我感到一种实实在在的迷茫和压抑,同一个民族,同一个人,在战争之中与战争之外竟如此面目迥异,战争究竟是一个怎样使人‘变异的妖魔呵!”对于豆多,山田想以生剖子宫这样残忍的手法杀害她,他心中只剩下了杀性和兽性。面对中国人,只有无尽的杀戮,只有那一声声的“杀给给”。山田即使心里知道自己的做法的不对,却依然由着自己的无尽的欲望驱赶着,“日本生活在岛礁上,没地方长粮食,眼见着别人吃地满嘴流油,你不想登上大陆吗?你眼睁睁让自己家人饿死吗?不抢,不抢支那人会把土地白给你呀?所以就得杀!杀!杀!杀光,烧光,抢光!”欲望让人失去了理智,只顾自己的好坏,不顾别人的忧愁。日本政府甚至以种族优秀论给民众洗脑,让民众能够心安理得地去侵占别的国家。日本政府给民众以虚假的生存谎言和承诺,驱使着民众去做违背道德的事情。但是,战争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不仅不会让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反而让这个问题扩大化了。战争让双方的士兵、民众在身体和心灵上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战争的威胁,回家的无望,不正当的侵略让士兵心灵产生了变异。人民家园被毁,妻离子散,百姓们对战争痛恨以及厌恶,为了生存,不得不拿起武器反抗。

精神的冲突与人性的发展。井上在故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丰富且矛盾的心理,道德与理智的交锋让他饱受折磨。左江爱吾是一个新兵蛋子,对于战 争没有什么认识,依稀能从别人的话语中去了解战争。山田在日本政府的谎言下历经战争的磨练, 内心已经变得麻木不忍。井上虽然经历了战争,但是心中依旧保持着那份善良。但对于战争,井上内心是茫然的。在山田身边时,面对上级“杀给给”的命令时选择服从,一次次的服从让他对于战争渐渐麻木了。但是,井上在屠菜籽村的时候,一句“欧尼桑”(哥哥)在他心中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正是这一声亲切的呼唤,井上想起了自己家中的亲人,唤醒了心中的那份善良。在悬崖边上,豆多的那一声“欧尼桑”(哥哥),井上那一刻的眼神“惊讶而无助”,可以看出他心中的犹豫,也表现出这一声呼唤对于井上心灵的冲击。井上在子莲的照顾中,作为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交流下,对于自己国家发动战争的真相以及所带来的后果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明白战争对于侵略国家的伤害,更明白“人为了什么而活”,更加明白自己生存的意义,“都是为了人类解放的大事业”。这是对山田战场双方必有一方阵亡想法的反驳,战场上不止有敌人,也可以有朋友。井上选择为心中的正义付出行动,积极地帮助子莲去寻找当地的布防图。不过,最后与山田的相遇,同乡之谊的顾忌,井上丧失了生命。“井上愣住了,他听出是山田,他还活着?要不要向他开枪?”“他无法想像他(山田)会死在自己的枪口下,他是他的同乡啊”等通过井上的复杂心理体现出他的善良。然而,井上被山田突然一枪杀死,善良的人的不幸地死亡总是让人唏嘘。结尾处,井上对于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和家人的思念让主题有了进一步的升华。战争无赢家,战争爆发受伤的只有民众。人民对于美好的向往总是打动人心的。陈力娇对于战争丑陋面目的揭示是更深层次的批判。

三.人性的张扬

《和平山》中,作者除了对于人物心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外,还有对于在战争中人性的美好予以发现和赞扬。人性美的发现增加了作品的多维度。

崇高之美。战争中,人性变得更加复杂和捉摸不定。但是,战争的危机是对人性的考量,在生与死的缝隙间,善良的展现表现了人独特的精神震撼力。中国民众在抗战中为了自己的国家,义无反顾的精神,显示出了一种崇高。爱吾刚到战场,对于战争充满好奇。作者借由他的话语表现当时中国人民的无畏,表达一种敬意。“爱吾就不明白,中国的女人怎么都那么傻?当了兵后连死都不怕?难道她们的人生就只有一种选择?”一个四十岁的老兵解答了爱吾的问题。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中国女兵,抗战时期生了孩子杀死后自杀,谈到“有一种东西比孩子更重要,比自己更重要,那就是山河。”女兵为国家存亡而勇于奉献自己的生命,义无反顾的决心给予人一种震撼。

真善美的体现。子莲和豆多虽然同为抗联的女战士,但是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比较。豆多因为亲历了屠杀,对于日本人有着切肤之痛,在一开始她就

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走进山林。因为力量的悬殊,计划也是很久都没有实施。豆多设计陷阱去对付井上,在推他下山时,心里也有着犹豫和不忍心。后来,豆多因为想到井上的恶劣行径而坚定地实施了计划。豆多想法的变化表现出人复杂的心理。子莲是出生在中医世家,从小对于中医知识耳濡目染,有着良好的知识修养和认识。子莲碰见井上,发现他还有呼吸之后就决定救他。子莲知道他是日本人,也能推测他可能杀了人,但是子莲还是因为善心的驱使救了他。子莲的善良让战争不再那么冷酷,也体现了一丝柔软,体现人性的力量和美。对未知,敢于面对;对错误,能够纠正和原谅。这是对于人美好品质的进一步思考和打量。在井上醒来之后,子莲的照顾与交流,让二人彼此之间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井上了解了本地民众的善良,了解日本发动战争给民众造成的伤害以及日军所做的恶行,让他对于日本战争的实质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子莲则是知道战争发起的原因,虽同情但依然反对,但是她也改变对日本人刻板的看法,发现日本人除了残忍之外还有善良的一面。子莲对于井上真诚的照顾,打动了他的心;同时,井上认错以及改正想法的态度,改变了子莲的认知。两人在山洞中建立起默契的联系。敌人之间的仇恨化解看到了一种别样的魅力。实际上,民众之间的友谊也是很可贵的。井上在死亡与被救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救赎,发现了生命的意义。豆多犹豫的善良与山田的狠辣形成鲜明的对比,子莲对于敌人的救助都显示人性中的真善美,显示了人们在战争中存在的美丽性情。

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伤痛。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血的教训。日本发动战争有着背后潜在的原因,但是也不是侵略别的国家的理由。铭记历史,勿忘国殇。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性地看待现实,对能够直面历史,与友好交往的日本人保持一个和平的联系。

《和平山》中,陈力娇从一个更多元的角度去思考抗日战争,表现了战争中人民的不易,思考人性的问题。之前有些抗战小说把日本人妖魔化,这就是历史的本真,日本侵略者无须被丑化。陈力娇对战争进行新的反思,关注点由战争转移到战争中的人,由小见大,以5个人物表现出复杂的人性变化。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是人,有各自的忧愁哭乐。少数日本人也有作为常人的懦弱与善良,面对生存危机的无奈。作者探索了战争背后人的因素,增加对战争的思考,了解个人在集体下的渺小与无力,增加对这部分日本民众的同情。描写战争而不局限于战争,更深层次的人性描写,增加了一个认识的纬度,展现对人性的认識,表现对美好品格的赞赏。在反思中步向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潘海军.变异与拓展——新时期以来抗战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0.

[2]潘海军.变异与拓展——新时期以来抗战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0.

[3]陈力娇.和平山[J].北方文学,2020(25):3-28.

[4]陈力娇.和平山[J].北方文学,2020(25):3-28.

[5]陈力娇.和平山[J].北方文学,2020(25):3-28.

[6]尤凤伟著:《尤凤伟文集》,第3 卷,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539页.

[7]陈力娇.和平山[J].北方文学,2020(25):3-28.

[8]陈力娇.和平山[J].北方文学,2020(25):3-28.

[9]尤凤伟著:《尤凤伟文集》,第3 卷,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539页.

[10]陈力娇.和平山[J].北方文学,2020(25):3-28.

[11]陈力娇.和平山[J].北方文学,2020(25):3-28.

[12]陈力娇.和平山[J].北方文学,2020(25):3-28.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第一卷)
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可喜成果——“抗日战争史丛书”首批著作出版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
《抗日战争研究》创刊三年
《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卷简介
抗日战争期间苏联在华军事顾问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