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分析

2022-05-30吴莹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1期
关键词:早产儿

吴莹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口腔按摩;非营养性吸吮;体质量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1-0114-04

随着近年我国围生医学逐步提升和费劲,早产儿成活率也有了明显增高,目前已从5%增高至8.35%。与足月儿进行比较,早产儿生理功能、各代谢系统均未发育完善,肠胃缺乏动力,造成吞咽功能、吸吮力、胃排空能力、消化吸收功能差,出现喂养不耐受状况,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无法经口喂养,仅可用胃肠外营养支持或鼻饲喂养等方式,满足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需求,但易降低其吞咽功能,发生频繁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状况。报告称,大约有20%的早产儿会出现喂养不耐受的状况,此直接影响到早产儿生长发育是否有足够的营养供给,影响其生长发育。为此,近年已有学者倡导将非营养性吸吮与口腔按摩两者联合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认为可改善喂养不耐受的状况,利于其生长发育。但此方面报告较少,目前仍然处于研讨论述此点。现纳入100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者分组论述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胎龄(32.1±1.2)周,出生后5 min时Apgar评分(8.51±0.21)分;阴道分娩32例,剖宫产18例;女性21例、男性29例。观察组患儿胎龄(32.5±1.1)周,出生后5 min时Apgar评分(8.42±0.23)分;阴道分娩30例,剖宫产20例;女性22例、男性28例。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入选标准:(1)胎龄<37周;(2)体征指标稳定;(3)各早产儿家属均接受此次干预方式;(4)出生后则入住新生儿监护室;(5)胎龄29~37周,满足早产标准;(6)口腔黏膜完整;(7)有完整、详细的分娩、就诊记录。

排除标准:(1)口腔急性、严重消化道异常者;(2)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心血管疾病者;(3)感染、窒息、呼吸窘迫患儿;(4)凝血功能异常者;(5)遗传性代谢性疾病者;(6)染色体异常、新生儿畸形者;(7)颅内感染者;(8)新生儿坏死性肠炎者;(9)肝肾、心功能异常者。

1.2方法

两组早产儿均接受呼吸循环支持、保暖、抗感染等干预,体征稳定后,用早产儿配方奶垂钓式间歇管饲喂养,喂奶量需按照其喂养不耐受、体重、日龄、胎龄等进行调整。喂养时,保持斜坡位,即30°~40°,在受重力作用影响下,奶液从胃管进入。同时,需观察早产儿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状况。

对照组接受非营养性吸吮,各早产儿吸吮无菌五孔橡皮奶头,无配方乳和母乳摄入,3min/次,3次/d,喂养前0.5 h,待早产儿完全过渡至经口喂养则停止。达到提升吸吮能力,降低误吸发生率,并让其有满足感。

观察组则接受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干预,非营养性吸吮与对照组一致。口腔按摩需佩戴无菌手套,每日9点、12点、下午3点各按摩1次,10min/次,具体方法如下。(1)定向放射干预:用力抚触早产儿上唇中部、左唇缝隙、下唇中央、右唇缝隙。(2)按摩下嘴唇:从颈左侧至唇左下角,颈中心至唇中部,颞部右侧至唇右下侧。(3)按摩口周(由食指进行):左侧鼻底至唇坐上角,鼻底中心至唇中部,鼻底右侧至唇右上,按摩上嘴唇,按摩耳垂至嘴角部位脸颊。(4)按摩口腔内(由小指进行):从牙龈外侧中部至唇左右角,往返按摩口腔中前后舌面,从前硬腭至软腭。(5)下颌运动训练:操作者需清洗双手,并做消毒处理,被动上下抬动下颌关节,持续5~10次,为1~2min。此不仅可提升其咀嚼功能,并可让其感受到开下颌、合下颌的感觉,进而提升其口腔咀嚼功能。(6)按摩训练咬肌:操作者两手均需佩戴无菌橡胶手套,用中指、食指指腹轻轻按揉咬肌,让其咬肌得到放松,加强咬肌肌力,共5~10次,为1~2 min。此操作可提升咬肌强度和肌面韧性。(7)运动训练舌部:操作者用右手拇指下拉舌,左手中指将舌根压住,持续5~10次,为1~2min。此操作可加强其舌部灵活度,促进口腔咽喉部输送食物和口腔控制食物的能力。(8)训练口腔峡部:操作者用中指和食指指腹在口腔内侧两侧峡部部位,用旋转方式揉压5~10次,为1~2min,对神经肌肉运动有促进作用,并进而诱发患儿吸吮。注意整个按摩操作过程中,需保持力度适中,并在喂养前th和安静环境中进行,以患儿无不适反应为佳。

1.3指标判定

(1)记录各早产儿体质量;(2)喂养不耐受指标(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摄入耐量、残奶量等);(3)记录其摄入奶量比、完全经口喂养矫正胎龄、完全经口喂养起始时间;(4)喂养不良反应,记录口腔感染、呼吸暂停、SpO2降低等发生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喂养不耐受指标、早产儿体质量等计量数据用(x±s)表示,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22.0版本)中,采用f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体质量指标比较

比较体质量,出生时,组间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完全喂养时候、出院时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喂养不耐受指标分析

观察组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残奶量低于对照组,摄入耐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摄入奶量比、完全经口喂养矫正胎龄、完全经口喂养起始时间

观察组摄入耐量比、完全经口喂养矫正胎龄高于对照组(P<0.001),完全经口喂养起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兩组喂养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喂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相比于正常孕周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吸吮能力更差,经口喂养时易出现误吸、喂养不耐受等状况,多合并呼吸窘迫。所以,临床需通过鼻管或静脉营养加强营养干预,但长时间采用此类干预,易降低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功能,不仅加大了医疗开支,且对其生长发育有直接性影响。因此,近年临床多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此方式可刺激其口腔中迷走神经,促进分泌胃蛋白酶和胃酸,加强肠道蠕动,让胃出现容受性舒张,清除胃残留和肠道内容物。但单一采用此方式干预,早产儿吞咽功能得不到提升,甚至可能降低。为改善此点,已有报告显示,将非营养性吸吮与口腔按摩两者联合用于早产儿中,可显著改善喂养不耐受,提升其体质量。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体质量、喂养不耐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证实了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干预的优势。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摄入耐量比、完全经口喂养矫正胎龄高于对照组,完全经口喂养起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口腔按摩对口咽部肌群和组织有直接性刺激作用,在在经口喂养过段阶段则可让早产儿启动吞咽和吸吮反射,促进形成吸吮能力,加大吸吮压力,改善其胃肠道吸收功能,增强吸吮活动能力,提升早产儿喂养质量,进而达到提升体质量等目的。口腔运动干预可刺激到早产儿口腔肌肉群感官和口咽部感官,口咽部生理学机制受到影响后,对建立原始反应有促进效果,更为有效的改善其口腔神经性运动,且持续性更强,增强其吞咽反射功能,提升经口喂养能力。目前,口腔按摩干预已在国外被用于建立新生儿口咽机制功能的主要措施之一,按摩口腔对其口腔肌肉骨骼输入感觉有改善效果。但因提升其吸吮力,口腔腺体分泌量得到增加,对建立类乳头的条件反射有促进效果,并对促进其逐步过度到母乳或奶瓶喂养阶段,促进其胃肠功能成熟和发育。同时,本研究也显示,观察组喂养不良反应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10%,差异显著(P<0.05),提示即使采用联合干预方式也不会加大喂养不良反应,可确保临床使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早产儿接受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喂养不耐受的状况,增高体质量。

猜你喜欢

早产儿
肠外营养对早产儿生长激素释放肽的影响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的疗效
高原地区早产儿凝血功能分析与输血浆后疗效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为了200万早产宝贝——记最大的华语早产儿交流平台早产儿联盟创始人马佳年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