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中见奇 大巧不工

2022-05-30

江西教育B 2022年10期
关键词:自然段句式词语

执 教/邹景斌 评 析/邵甜桂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即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学生“学会积累、学会阅读、学会表达”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很多“家常”语文课,简约而不简单,看似平淡却能见奇效。

【课例呈现】

一、聆听海底之声,感受奇异之趣

师:同学们,会读书的同学,能够把长长的一段话读成一句话。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能把这段话概括成哪句话呢?

生: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师:我们还能把这句话凝结成一个词语,那就是——

生:窃窃私语。

师: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

生:怕被其他人听见,说悄悄话。

师:大家什么时候会窃窃私语呀?

生:上课了,坐在后排的同学和同桌还在窃窃私语。

生:晨会前,个别同学趁老师不注意,在队伍里窃窃私语。

师:我们可要守纪律。哪两名同学来给大家演示一下“窃窃私语”?

(生表演)

师:好极了!文中的窃窃私语指的是?

生:海底的动物们。

师:很好,请大家比较这两句话“海底的动物常常窃窃私语”“海底的动物发出很轻的声音”。

生:课文用了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读起来更新奇、更有趣。

生:把海底世界的奇特声音写得很形象、很生动,就像在我们身边。

师:你能把这些感受,通过朗读分享给大家吗?

(生朗读,师指名读)

师:读得真有趣,我仿佛听到它们在窃窃私语呢!

二、静听自然之音,感受自由快乐

师:我们再次“走进”海底世界,大家能“听到”哪些窃窃私语的声音?请把相关词句找出来。

生:嗡嗡、啾啾、汪汪……

师(指名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模仿声音的词。

师:谁来模仿一下这些声音?

(生模仿)

师:太有意思了。我们把这些拟声词放入句子中,再读读看。

(生齐读)

师:文中写道“还有的好像打鼾”,生活中大家肯定听过鼾声,谁来说说?

生:我爸爸妈妈睡觉的时候经常打鼾。

师:怎么样的?

(生模仿打鼾的声音)

师:真有意思。我们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生:呼噜噜。

师:很形象。我们把“呼噜噜”加入原句,大家再读读看。

(生自由读)

师:读着读着,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用排比句把这么多的声音排列在一起,让我觉得海底的声音非常丰富、非常有趣。

师:让我们再次感受海底奇妙的声音。

师:如果只是想告诉我们声音:有的嗡嗡,有的啾啾,有的汪汪……這样写也可以呀?

生:这样就有些枯燥。

师:在深海里,能听到陆地上的声音,多有趣呀!大海里就只能听到这些声音吗?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

(生练习)

师:多么美妙的声音!海底的动物们一直都是同样的声音吗?

生:不是的。它们吃东西的时候会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师:多么有趣的海底世界!我们一起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链接旧知,感受表达之妙

师:同学们,第二自然段写的是——

生:海底很宁静。

师:其实,这样宁静的海底也是——

生:有声音的。

师:那这两段话是由哪句话连接起来的呢?

生: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段是怎么连接的。第二自然段是说海底——

生:很宁静。

师:这样宁静的海底——

生: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师:其实——

生:海底有声音。

师:这句话就像一座桥,把两段文字联系起来。我们曾经也学过这样的用法,记得在哪一课吗?

生:三年级下册《花钟》也是用设问句过渡,非常自然地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师:十分正确!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海底奇特的声音世界吧!

【评析】

《海底世界》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人文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课文,体现了大自然把无穷无尽的奥妙藏在天地间,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发现。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是在同本教材第三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教学过程中,邹老师抛出问题,要求学生把第三自然段概括成一个句子,再凝结成一个词语,进而围绕“窃窃私语”展开教学,教学目标清晰,内容环环相扣,逐步突破教学重点,把“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这一语文要素落到了实处,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实在在的训练中获得了提升。

一、授之以“渔”,于无痕中教方法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潜移默化的浸润、持之以恒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们欣喜地看到,邹老师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意识非常强。带着问题阅读,带着任务思考,“用横线画出相关词句”,就是培养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整个教学环节,我们看到,教师始终将学生能力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启发学生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发现句式表达的精妙。把发现的机会让给学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

二、抓关键词,在表达中细品语文味

邹老师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感受“课文是怎样把海底的声音写具体的”时,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教学手段扎实有效。从“窃窃私语”这个词语的教学中,可窥一二。

在引导学生找出整段中心句时,邹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再读成一个词语。在学生找出整段话的中心词“窃窃私语”后,邹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大背景下学习语文,扎扎实实将“语言积累与运用”落到实处,词语教学层次分明。

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精妙时,邹老师巧妙采用句式对比的方式,把“窃窃私语”和“发出很轻的声音”对比,让学生在发现中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妙,浓浓的语文味徐徐散发,可谓行云流水。

三、找准训练点,于潜移默化中学表达

设计有效的练笔作业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挖掘适合练笔的内容。本课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是非常适合学生练习仿写的。留心倾听,我们会发现,邹老师的教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非常巧妙。

邹老师紧紧围绕“聲音”展开教学,从读成一句话到读成一个词,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在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精准的同时,找准语言运用的迁移点——拟声词。邹老师挖掘教材语言表达的空白处“还有的好像在打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演一演,并仿照前文句式巩固练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很容易完成仿写“有的像打鼾一样呼噜噜”,在填补教材语言空白的同时,巧妙地完成语言内化,初步积累文本语言,成功为后文的句式仿写做好铺垫。

第二个层次的语言实践运用,邹老师在学生初步积累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海底还会有哪些声音?尝试使用文中的排比句式练习。有了前文的铺垫,这一环节彻底打开了学生的记忆大门,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本堂课的语用设计有层次、有梯度,从“扶着走”变“半扶半放”到“放手”,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语言运用的实践平台,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语言表达的技巧,如“像小鸡一样叽叽”“像小羊一样咩咩”等词如雨后春笋,争先恐后地从学生口中“冒”出来。

这样的教学引领有层次,语言实践有坡度,学生不知不觉掌握了构词方式,在跃跃欲试中完成了句段仿写。这样的教学环节看似平淡,却是平中见奇,大巧无痕。

(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第四小学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第六小学)

猜你喜欢

自然段句式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美丽的秋天
一枚词语一门静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