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思维在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位及其培养策略
2022-05-30陈得保
陈得保
2021年,我省作为第四批新高考推行省份,正式拉开新高考改革大幕,地理作为备选课目,已然引起各地理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尤其是在学科地位、教学策略、授课方式、课程规划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就教学内容上来看,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方式,以及地理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关系处理,也是需要提前认真深入思考的重要方面。
一、综合思维与地理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关系、地位及所起的作用
在地理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教育的主线,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教育的基础,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教育的抓手,而综合思维则是地理核心素养教育的关键,如同人体各穴道的任督二脉,起着理解、规划、协调、引领和强化的作用。可以说,综合思维的拥有和提升,不仅是应对新高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一把钥匙,更是全面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掌握初步的可持续发展观,具备全能型人才潜力,拥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新型人才的关键。
综合思维是人们对地理环境及事物的综合认识和分析能力,是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它包括逻辑的推理、判断,多角度的分析、理解,多维度的观察、认识,多渠道的动态测评和实验的全过程,处于统筹全局、把握实质、解决矛盾、梳理地理核心素养各系统的关键地位。
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会使教师在新高考下全面认识和思考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把握高中地理课程实施方式,并对高中地理课程进行全局性的系统规划,提出实施方案,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授课方式,推敲授课内容,圈定教学范围,对参加高考的考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高考复习策略,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很好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和提升。而且,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学生更是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使他们提高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比如对地球宇宙观的认识和理解,对地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对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认识和理解,对现阶段我国地理综合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使学生会拥有拉近与现实联系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规划自己的专业方向,运用掌握的综合思维能力,贴近新高考改革目标,制定生涯规划蓝图,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拥有科学探索精神、拥有综合思维能力、拥有自然生态意识的新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開拓者和实践者。
有了地理综合思维,才能更深入地认识并坚持人地协调观这一主线,才能更专注地夯实和理解区域认知这个基础,才能更好地以地理实践力作为抓手,把理论知识落实在行为实践中,相互印证,相互促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理论,使我国教育、社会、工农业等现代化各项事业发展更具科学性。
二、实际教学活动中综合思维与其他地理核心素养各要素在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输与升华,更是综合思维的培养与提高。特别是新高考实行以后,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选修课的地理,在如何提升学生综合思维方面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其具体表现是:
1.学科地位的相对弱化,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综合思维培养产生一定的难度。在新高考中,地理学科处于选考学科,这在中学各学科中是地位相对弱化的一个表现,从而使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安排的重视程度就有所下降,这都将给综合思维的培养带来不小的难度,要么难度降低,要么内容删减,这会成为无奈之举。
2.学习时间相对不足,缩短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建立周期。综合思维的形成和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这既与学生的生理成长有关,也与学生认知能力的成长有关。但新高考下,地理学习时间的相对不足,综合思维能力周期缩短,思维和知识的夹生饭就会产生,然后明显限制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
3.具体成绩的等级化,对尖子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缺乏动力。学生学习成绩的等级化,会抹平差距,使部分拥有突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生无法突出表现出来,失去了有可能成为这一方面优秀专业人才的培养机会,这是一种遗憾。但这些预设问题的存在,也是我们规划在新高考中高中地理教学的一大动力,更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使我们的认识和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周到。
现代教学实践中,任何教学能力都离不开综合思维,如果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比喻为生产过程的原料的话,综合思维就是工业设计和创作,就是人体的灵魂。新高考中,要求学生能运用知识和思维对预设的相关地理问题和周边地理环境作出更合理的理解、判断,给出更科学的解释、建议,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意见、措施,要求有更高的站位,更远的目光。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缺少了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学生不掌握、不提升地理综合思维,我国的教育环节就不完整,就缺失了人地协调观的意识培养,缺失了学生全局意识的养成教育,人才的素养能力储备就欠缺,规划的相关建设蓝图就可能产生漏洞、发生偏差,造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和深远的。
三、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原则与方法
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要注意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要紧紧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随着学生年龄、学识的增加,综合思维就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中小学中实际存在的较为明显的应试教育,所以僵化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的综合思维显得较为死板,维度不够,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更显得欠缺一些。何况新高考对地理综合思维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提出更加切合实际的关于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原则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使学生顺应时代潮流,增强分析、判断和处理地理环境及地理事物的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就需要统一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培养方向的明确。
(一)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原则
1.综合性。综合性是培养学生多维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科技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领域的进步与研究对能力的综合性要求越来越高,学科的交叉综合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现实的必然趋势,因此,现实和未来对人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目前人类积累的知识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深度与宽度,学贯中西、精研古今的人物的出现变得越来越困难。但相关领域学科交叉和同一领域学科深度的要求却又显得日趋重要和现实,而且对于同一学科内部基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框架之下的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越来越显示出了其独特性、现实性和必要性,也是面对现实和未来世界进行学科交叉研究和独立创新的硬性要求。
地理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交叉内容,各学科的理论都会在地理方面有或多或少的体现。而地理综合思维就是要把独有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整合,再把相关学科的内容和理论纳入本系统,这样形成一种综合的地理思维。然后让人们运用这种综合的地理思维去分析、判断和处理现实问题的时候,能充分运用这种地理综合思维切实考虑到相关问题里面的地理环境问题,使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具有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和现实性。
2.实践性。实践性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现实要求。任何地理综合思维的正确与否都必须放到实践中进行验证,看这种地理综合思维能否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由于偏颇地发展经济,不注重甚至漠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相当长的时期内,甚至只是把地理知识作为发展经济的手段,而没有形成必要的地理思维来考虑问题,制定经济政策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没有预料到大自然会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为此,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接受了惨痛的教训。
在现实面前,决策者和实施者除了要具备必要的人地协调的基本理念之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地理综合思维,只有具备了地理综合思维,才能在制定相关决策时涉及如区域发展、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工程建设等地理环境内容时,把人地协调的理念付诸现实,把地理综合思维落实于实践。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使学生拥有初步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意识,让学生在未来成为各方面人才时针对各种工作实践,具备一定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使其工作实践更具有合理性。
3.统一性。统一性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必备要求。这里的统一性是指对学生进行全局观、整体性教育的时候,必须让其具备地理综合思维这一基本能力和要素。这里的统一是指地理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相统一,地理综合思维与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相统一,地理综合思维与地理环境相统一,地理综合思维与高中课程标准指定的基本内容相统一。特别是要顺应新高考的要求,同时也满足新高考对地理综合思维的要求,以地理综合思维作为突破口和关键点,把地理核心素养的各要素统一规划,在教学活动中统筹发展,同步提高。既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又有综合思维的形成和提高,还要与具体的地理环境相结合,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又要从实践中凝练出新的理论成果。因而,这种统一性既有客观的内在要求,又有主观的精心策划,做到张弛有度,有序渐进,以适应新时代对地理核心素养能力的呼唤。
(二)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方法
1.分类推进,因材施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在认知、判断和解决具体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事物中的问题时,会表现出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特点,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爱好、知识深浅、理论虚实、能力大小,分门别类,因材施教,按布推进,即便不能达到殊途同归,也应通过不同方法使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做到个体的最大提高,群體的整体提升。
2.戒骄戒躁,循序渐进。高中教学活动任务重,时间紧,又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而且现实中学生初中地理知识又不扎实。因此,在地理基本知识相对欠缺和地理基本技能相对薄弱的状态下,要求学生在高中而且新高考条件下,地理时间相对不足的条件下,来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困难无疑是巨大的。但越是这样,就越要冷静分析,戒骄戒躁,反对急功近利,反对急躁冒进,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进度,循序渐进,真正把地理综合思维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节地理课程中,在潜移默化中稳步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3.求真务实,注重基础。面对新高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地理教学策略时,切忌把地理综合思维当作凌驾于基本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的玄学,它是很实在的分析判断、逻辑推理、多维视角,它是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机整合,它是处理现实地理环境诸类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它也是内化为自身素质的一种本能和意识。所以,新高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养成与提高,这些都是扎扎实实的工作,真材实料的干货,对学生将来形成更高阶的地理综合思维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万不可形而上焉。
4.深入实践,教练结合。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又要得到实践的检验与认同,而且还会在实践中提炼出更精深的理论成果。所以,即便是高中课程,其地理综合思维的形成也必须放到实践中加强认识。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设置不同情景、不同区域、不同地理环境的相关地理问题,从多维度、多角度对同一问题或不同问题设问,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和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近距离地感受大自然的壮美,考察自然界的内在规律,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对大自然的理解中,把拥有的地理综合思维应用到对地理环境的解答中,真正形成完整的人地协调观指引下的厚实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结语
地理综合思维作为地理学科素养各要素中的关键环节,起着对其他诸环节的理解、深化、提升和综合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主导功能。它促进了地理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完善,也会在地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中得到提升,还会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使我们的祖国更美丽,发展更健康。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新高考下地理核心素养评价与学业质量检测实效性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1696)的研究成果。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