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

2022-05-30沈嘉庆

家长·中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沈嘉庆

近些年,伴随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信息技术一直处在更新迭代进程中,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被大范围地运用在了各个领域中,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对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而言,信息技术的适时应用能将书本内容中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立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经实践论证,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授课的实效,进而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助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与自身良好发展。鉴于此,本文通过整合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对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价值、融合策略等相关内容展开了探讨,以供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足

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小学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然而,通过整合分析以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得知大部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致、学习积极性都相对薄弱。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之间学习环境以及个人能力存有差异性,所以对一些学生来讲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难度。比如在学习“九九乘法表”时,有的学生思维较为敏捷,因而可以很快掌握表中的规律,快速将乘法表记忆下来。但对一部分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容易就会因为乘法表背诵过程枯燥而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课程知识的兴致,长时间如此,甚至还会心生厌学情绪,不益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除此之外,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也很容易使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下滑。受限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桎梏,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授课中仍旧在沿用过往老旧的授课模式,在课程活动开展中使用“教师教、学生学”的灌输方式,造成学生的课堂主体核心作用无法被体现出来,一旦如此,就会造成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下降,最终影响到课堂授课的整体成效。

(二)教师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不论哪一个学科,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是一种先进、新颖的教学方式,然而对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当前的课堂授课中依然有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从而无法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学方式较为新颖,教师探索程度不够,以“长方形与正方形”这部分教学内容为例,通常很多教师会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课程活动的开展,但除知识的教授外并未有更多的思维性拓展。加之教师并未有足够的实践机会探索恰当的融合方式,导致未能完全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年纪相对较大,面对信息技术等新科技存在排斥、消极心理,仍旧延续过去传统教学方式,革新欲望较低,这些都会降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价值

(一)有益于丰富数学教学资源

在以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选用的教学资源都以图片、数据及教案为主,这些教学资源都是教师多年积攒下来的,信息过于单一,资源比较落后,很难满足当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并且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也难以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作出有效的拓展。一旦如此,就会致使数学课堂欠缺趣味性,学生缺乏学习兴致,课堂的效果并不理想。然而,伴随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普及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及时获取网络平台上面的资料及教学资源,这样一来,就能充实小学数学课程的授课资源,切实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大范围运用,学生也逐渐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信息库,将优秀的教学案例及教学内容科学地整理,以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二)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当前时期,基于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促使教育工作迎来了变革。在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对PPT、视频及图片等形式的运用,借助电子设备辅助课程活动的开展,如此可汇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关注点牢牢地集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情境的创设,将数学相关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到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开放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可视化情境,以直观方式讲解教材抽象知识

当前,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也更为趋于多元化。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虽然较为基础,但其中不乏一些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这一类知识不但是教师的授课重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所在,因而如何凭借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此类理论知识成为广大数学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对此,作为小学数学课程教师便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可视化情境,促使学生能自觉地投入学习情境中,通过直观可视化方式简化书本抽象知识的学习难度。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就会增强,使同学们体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与益处,让学生学懂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逐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素养。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向学生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与体积公式,进而充分了解它们的平面展开图。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便可在课堂授课中应用信息技术随机呈现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随后请同学们拖动信息技术中的几何体,由此实现对两个几何体的全方位观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直观呈现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同学们能以直观的方式了解两个几何体的特征,而在讲解相应的平面展开图时,教师则可以继续应用信息技术演示两个几何体的展开过程,进而让同学们直观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现如今,几乎全部学校的班级中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期间,便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革新教学形式,以强化课堂授课成效。与此同时,在社会领域中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新形势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已經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也很难促使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习中。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拥有创新意识,适时更新与优化授课方式,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唯有如此,才能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向学生讲授“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便可在新课导入环节设置学习问题:“同学们,请你们猜测在抛硬币实验中,正、反面出现的概率是多少?请你们进行动手实践,进一步验证自己猜想。”以此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待问题提出以后,就能引起学生的激烈探讨,有的学生说正、反面出现的概率都是50%,也有的学生说自己十次抛硬币试验中,只出现四次正面,为此正、反面出现的概率不可能都是50%。学生之间因为这一教学问题得出多种猜想,在短时间内无法统一答案。根据学生当前的猜想和观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观察。此时,教师便可使用概率软件,对抛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情况展开分析,促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实践过程并不存在问题,而是抛硬币的次数较少,无法测量出更加精准的数值,倘若增加实验次数就可以进一步精确数值,得到更加精准的答案。通过对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软件的应用,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但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也可以促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分析相关教学内容,在感受数学魅力的同时,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

(三)建立立体空间模型,增加学生空间感知

每名学生的成长背景、生活经历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所以,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差异十分明显。比如,一些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面对难度较大的数学题时,往往会退缩、放弃,如此便很难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加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空间教学的部分总会使学生很是烦恼,因此很难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魅力。

那么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电脑上提前做好相关内容的PPT到课堂上运用,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空间模型的目的,让学生在脑海中可以展现出模型。在这种状况下,不但能汇集学生的专注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新知识的感知。与此同时,在课程活动开展中适时运用信息技术,还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懂更多的数学课程知识。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向学生讲授“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时,便可提前在备课阶段依据课程内容将ppt课件做好。与此同时,因为观察物体实际是观察这个图形的三视图,所以,在课堂授课中教师可以带上若干个小木块在课堂上随意摆放,然后在PPT中展示答案,并且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检验学生对观察物体的感知。在学完这一节后,通常的题目是给出三视图中的任意两个,让学生们画出另外一个或者画出这个图形完整的样子。所以在本节课的课堂内容中也可以加入练习部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最后教师在根据学生们的上课情况和练习情况进行总结,以便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如果有做得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加以适当表扬,并且也要鼓励那些做得不好的同学不需要气馁,根据信息技术PPT上的内容重复学习,也可以配合教师的单独辅导,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四)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样习题,发挥课堂练习环节价值

对小学数学课程而言,课堂练习环节属于其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不但可以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而且还能开放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但是在以前的课堂练习环节中却出现了效率低下,给学生带来较大学习压力的情况。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解决,并发挥出该环节的教学价值。在开展课堂练习环节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设计多样习题,使学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起到显著的促進效用。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向学生讲授完“简易方程”这部分内容后,便可先应用信息技术为同学们布置一些求解方程答案的计算题,由此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学生完成上述基础题的计算后,教师再应用信息技术给出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应用题,布置此类习题的目的是锻炼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学生尝试对应用题进行解答前,教师可以先选择较为典型的例题演示求解过程,由此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最后,教师再应用信息技术给出一些课后思考题,从而使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思考求解的方法。

(五)加大教师专业教育培训力度,转变教师的数学教学理念

现阶段,在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活动期间,倘若想要最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授课的实效性,就应想办法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为此,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以更新教师的授课理念,换言之,唯有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信息化授课模式的关键性,才可以将信息技术在课堂授课中的应用价值全面展示出来,进而提高课堂授课的效率。首先,教师需要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新颖的授课理念与教学思想,并且依据数学课程的特征,对先进的数学授课模式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辩证理解信息化数学模式的应用优势,以保证数学课程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逐步提升数学课堂授课成效。其次,学校应当加大教师信息技能的培训力度,让数学教师可以娴熟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巧,以辅助课程活动的顺利开展。但现实中,有很多年长的老教师,在课堂授课中习惯依据授课经验辅助数学课程活动的实施,对信息化教学模式存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在这种状况下,学校需要多多给教师提供参与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机会,以强化教师的自我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娴熟使用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充实小学数学课堂授课资源,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成效达到预期标准。

四、结语

总体而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将是未来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紧紧跟随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步伐,在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内容,选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课堂主体核心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以助于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成效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促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