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与探析
2022-05-30焦飞倪艳波
焦飞 倪艳波
[ 作者简介 ]
焦飞,男,山东泰安人,滨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党委委员,党委第二党支部书记,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基层党建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倪艳波,男,山东博兴人,滨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基层党建与三全育人的契合路径研究。
[ 项目基金 ]
山东省基层党建研究课题(2021DJ034);滨州医学院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2104)。
[ 摘要 ]
“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既是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党组织延伸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高校党务业务融合难的有效途径。结合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及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联系自身党建经验和工作举措,积极探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新途径。
[ 关键词 ]
高校;双带头人;党建;育人;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C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2.036
2018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1]。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正是顺應变化、解决矛盾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努力打造一支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党支部书记队伍,发挥基层党组织阵地作用,提高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从而实现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目标。
笔者所在支部为2020年滨州医学院首批“双带头人”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培育单位,在已有基础上工作室经学校推荐参评教育部“双创”全国样本支部。经过一年多的推进和建设,工作室硬件升级、软件优化,达到了有人管、有阵地、有经费、有载体、有活动、有氛围的“六有”支部标准,同时也为推动学科发展、提高育人成效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实现了党务业务的双向融合、互相促进,支部工作经验被滨州医学院院报作为党建优秀案例予以报道。
1 “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重要意义——强基为重,固本为要
支部强则事业兴,根基牢则干劲足。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高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党组织延伸的重要举措,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组织保证[2]。二是高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需要。高校“双带头人”支部的培育和建设,有助于将“立德树人”的使命内化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根本目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巩固党的执政优势,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3]。三是强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双带头人”支部的培育和建设,有助于引导党员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建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支部氛围,使广大教师党员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加速推进高等教育由大向强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4]。四是有助于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高校“双带头人”支部的培育和建设,有助于充分发挥党支部汇聚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学术骨干等各层次人才的关键作用,营造“关键少数”带动引领“最大多数”的教师队伍良性生态[5]。
2 “双带头人”培育建设的工作实践及路径
2.1 统筹规划、合理计划、积极谋划
以工作室为载体,秉承“一一二二三三四四”建设总体思路,以从严治党为中心,以党对各项工作的统领作用为主线,将“筑党建之基 固育人之本”建设理念融于支部“红心工程”“精心工程”“暖心工程”“众心工程”,通过“严真新实”工作举措,打造政治强、业务精、氛围好、全覆盖的工作机制,形成支部工作“党建统领、业务搭台、立德树人、青蓝相续”的党建特色。
具体而言,“一一”即一个中心、一条主线。以从严治党为中心,以党对思政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的统领作用为主线,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真正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二二”即党务业务双带头、教书育人两相宜。牢记“双带头人”的双重身份,发挥其引领、拉动双重作用,推动党务业务、党内党外、教师学生同频共振,实现各项工作整体推进。“三三”即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将教师间及师生间的“传帮带”融入党建工作之中,与教学、科研、育人等业务工作相结合、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与党员的岗位实际工作相结合。“四四”即秉承“严真新实”四字理念,保证党建工作有“四度”。“严”字为先,党建工作有力度;“真”字入心,党建工作有高度;“新”字着力,党建工作有温度;“实”字为本,党建工作有深度;
2.2 以点带面,实现从“领唱”到“合唱”
依托工作室,通过制度建设、纪律意识、奖惩机制相结合的支部管理方式,在将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传导至每名党员和普通教师的同时,提高党员教师的身份认同和责任意识,推动支部工作由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以党史学习及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创新工作方法和载体,全年组织支部活动16场次,通过支部党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平台、灯塔在线、党员微视频、参观红色基地等多种形式,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实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扎实推进 “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支部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问题导向,将OBE理念融入党建工作,找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点”,探索支部重难点问题解决新模式,把支部建设的难点做成亮点,把问题变成经验,建设期间获批山东省基层党建课题(课题名称:依托双带头人工作室构建师生思政共同体)、滨州医学院基层党支部创新活动立项(课题名称:学党史、读好书、育新人——共创书香支部)、滨州医学院党建专项研究课题1项(课题名称:发挥基层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助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在党建期刊发表党建论文多篇;支部依托学科优势,积极服务社会。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被《滨州日报》予以报道;与学校驻地烟台市教育局合作建立疾病分子靶向检测与公共卫生应急诊断平台,服务当地卫生教育事业发展,工作室党建经验获评滨州医学院党建工作优秀案例。
2.3 以育为媒,实现从“教学”到“教育”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密切结合学科中心工作,秉承“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将教师间及师生间的“传帮带”融入工作室建设之中,实现师生政治本色红色相承,教育初心青蓝相续。“教育者应先受教育”,选树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老教师专家引领岗(山东省优秀教师获得者)“老党员老教师新时代新征程”、中青年教师骨干示范岗(Nature期刊论文主要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获得者)“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年轻教师先锋培育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者)“追随追赶追梦”活动的交流展示,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及育人能力培养;在学科研究生中建立党小组,定期参加支部组织生活及相关教学科研活动,研究生党小组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密切工作室与课题组、导师与学生及研究生相互间的联系,促进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地位落实落地。学科研究生思想上更加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有正式党员2人,预备党员2人,多人正式提交入党申请书;研究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2人获省级优秀毕业生、3人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多人次获评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与本科生主动对接,通过班级学业导师、兼职辅导员、课程思政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动态,通过定期与学生交流、谈话、谈心主动掌握班级情况,对大学生学习生活规划予以引导,协助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另外,通过本科生教学改革、创新创业计划、学科竞赛等形式落实教育部“以本为本”要求,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
2.4 党建引领,构建师生“课程思政共同体”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客观上要求全体师生发挥各自的自组织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合作、配合、互补、同步的协同效应。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建立在高度的专业化分工和僵化的层级式组织基础上,缺乏协同配合的理念主导和积极有效的协同行动,往往导致各自为政、缺乏协同的现实壁垒,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教师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直接参与者,其政治品质、道德素质、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将直接影响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质量,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必然要求[6]。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
师生关系是高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随着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与教育融合,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求教于教师,也可以自主学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养分,甚至可以在某些问题上向学生学习,或与学生一同学习、共同提高,双方日益成为学习合作者。因此,传统的“从游”式师生关系逐渐向“合作式”师生关系转变,“师生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发展趋势。在西方传统的大学理念中,大学仅仅是一种“学术共同体”或“学习共同体”。国外许多教育家提倡“知识”就是大学的追求和目的,推崇“价值中立”。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大学的属性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事实上构成并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共同体”,从而实现对“学术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提升,并以此彰顯中国特色,探索教育创新的中国道路[7]。
通过实施“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将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师党支部建设相结合,构建以爱党爱国的“家国元素”、诚实守信的“德育元素”、求真奉献的“职业元素”、仁爱协作的“人文元素”为主线的课程思政体系,将“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价值引领”统一于育人全过程。这一模式既为支部党建拓展了新载体、新途径、新内容,也为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 “教师供给侧”与“学生需求侧”搭建桥梁,有力推动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合。工作室现有本科生学业导师5人、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2项、山东省大学生实验技能大赛获奖6项,主讲临床专业本科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及研究生课程《分子生物学》,均获评滨州医学院课程思政精品课程,研究生课程思政经验被学校主页以优秀工作案例予以报道(https://www.bzmc.edu.cn/2022/0107/c1810a96111/page.htm)。
3 结语
教师党支部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作用,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培育建设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高校“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即是“领头雁”,起着以点带面、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这就需要“双带头人”要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同时,“双带头人”也是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催化剂和耦合剂,推动党务业务、党内党外、教师学生互动联动、相向同行。通过“双带头人”培育与“三型”支部创建,只有学习真动脑子、创新真有点子、服务真钉钉子,才能实现党建真有提升、教师真有进步、育人真有成效的党务业务“三位一体”全面发展,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入党建工作,突出政治站位,强化学科建设,牢记育人使命,促进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EB/OL].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1703660762675759&wfr=spider&for=pc,(2018-05-28)[2019-09-20].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moe_1417/201708/t20170823_311692.html,(2017-08-02)[2019-09-20].
[3]徐迎寿,高俊琴,任忠诚,马静.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J].北京教育(高教),2019, 867(09):48-51.
[4]黄岚.高校“双带头人”培育制度设计的三个结合点 [J].高教论坛,2021, 257(03):68-70.
[5]张洁.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思考 [J].思想理论教育,2021, 501(01):75-79.
[6]董雅华.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建构 [J]. 思想教育研究, 2017,(11):52-57.
[7] 张烁.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人民日报,2016-12-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