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笔为刃,书写正义

2022-05-30李若莹

求学·文科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新闻学学院学科

李若莹

我从小就想成为一名新闻人,以笔为刃,书写正义,用自己的文字带给更多人帮助和力量。在真正接触这个行业后,我也了解了许多之前自己未曾想到的东西。

你想过从事新闻行业吗?那就听我细细道来吧!

忠于真相的新闻人

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最初走上新闻之路,是因为热爱文学、热爱写作,但实际上,文学写作与新闻写作是不尽相同的,除了个别体裁,新闻写作会比较偏模式化、标准化,因为新闻的本质是对事实真相的准确揭露,而不是凭想象自由发挥,要竭力避免个人情感的掺杂。你写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需要考证的,而你引用的每一条信息、转述他人的每一个观点,也都需要保证其准确与严谨。

真相,是这个行业所信奉的准则。什么是真相?实际上,准确、真实的记叙也只是真相的表层,你看到、听到的就一定是真相吗?有人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后真相时代”,传统媒体所信奉的平衡报道原则在新媒体世界对时效与猎奇的追求中分崩离析,我们不停地看见事件反转反转再反转,信息的洪流之中,哪一个才是真相呢?

对真相的挖掘与追寻是新闻工作者的天职,这需要我们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冷静观察,独立思考,依靠专业知识储备发现疑点,探明究竟。很多新闻工作者为了制造引人注目的噱头,将未经核实的信息匆匆抛出,对当事人造成重大影响后又悄悄删稿,自己成了跳梁小丑不说,媒体更是公信力扫地。也有很多时候,事件并不是简单又清晰的,采编人员自己也无法了解事情的全部真相,并非有意造成社会上的争议。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首要任务就是对真相负责,宁愿不写,不能写错。

以笔为刃,忠于真相,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座右铭。社会需要媒体力量的监督,有很多事件正是因为媒体的大力报道而得到广泛关注。著名的孙志刚事件、魏则西事件,起因皆是一个普通人的死亡,但媒体敏锐地意识到了事件背后的意义,将其公之于众,一个推动废除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另一个促进了国家对百度广告的整改,这才是真正做到“以笔为刃”。

做一个“杂家”

要做一个出色的新闻人,学好专业课是基础。新闻学专业的课程大体可以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大类,理论课包括新闻学概论、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等,可以使学生学好理论知识,打好基础;实践课包括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等,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新闻实务技能。为了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获取信息,我们还会学习数据库、Python等计算机类课程,利用新技术对传播中信息的特征进行分析。

新闻学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学科,不同的学校在学生的培养上有不同的侧重点。我的母校中央财经大学主打“财经新闻”的特色,所以我们除了学习本专业的内容,还要学习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证券投资学等财经类课程。也有些学校会结合自身特色,将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纳入培养计划之中。

新闻学是应用各种学问之学问,所谓的“新闻无学”,其实是“新闻之学无涯”。学新闻必须要准备成为一个“杂家”,什么都要知道一点。但同时我们还应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所侧重。有志从事财经新闻报道的,可以去辅修经济系的课程;对体育报道感兴趣的,就要多了解各种体育赛事的相关知识;想从事外事新闻报道,就要熟练掌握外语,能够无障碍地阅读国外媒体信息……只有这样,在做新闻的时候才可以进行更专业的采访、分析和报道。

一个新闻人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除了要有广阔的知识储备以及对社会的深刻认识,我认为一个新闻人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正义感,有正确的价值观与明辨是非的能力。中央财经大学有一位研究员刘姝威,她率先揭开了蓝田股份公司的财务黑幕,成了化解重大风险的吹哨人。但是这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狡猾的坏人被逼上穷途末路,妄图封口以铜臭,被拒绝后扬言让她万劫不复。她却毫不畏惧,大声疾呼,痛斥该公司对国民经济的荼毒。后来,她被央视称为“与神話较量的人”。身为中央财经大学的学子,我一直以刘老师的事迹提醒自己,新闻人该有一身潇潇君子骨,坚守正义,不为钱、权、色所惑。

同时,我认为新闻人应当永远怀有一份同理心,懂得怜悯弱者与受害者,尽力去保护他们,不让他们受到伤害。有时候,过度的采访、铺天盖地的报道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文章中的错误指责更可能是压垮受害者的最后一根稻草。完美受害者很少,一个人或多或少会有些缺点与瑕疵,永远不要把这些瑕疵无限放大以追求“新闻反转”的效果。韩国电影《素媛》中,媒体围追堵截要求采访女孩,虽然的确是对真相的追求,但这也迫使女孩不停地回想起那段痛苦的经历。而有时候,坚持不懈的追寻是为弱者发声,是为了给正义一个交代。《青岛晚报》记者姜宝虎策划报道“中国二战赴日劳工对日索赔案”,历经一年时间,进行过成千上万次寻访,他找到了当年赴日劳工中的幸存者,最后成功对日本企业提起诉讼。这是对受害者的交代,也是对历史的交代。

有人说世道艰险,正义之士多不得善终。追求正义或许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我始终认为这世间邪不胜正,从不缺乏“为众人抱薪者”。新闻工作者本身既可以是“抱薪者”,也可以是向抱薪者施以援手以防其“冻毙于风雪”的人。黑暗中总有星辰开道,一个新闻人不应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应竭尽全力,令这世间正义不朽,星河长明。

在这里,我很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从事新闻行业,掌握着发声的权利,所写的文字受人瞩目,是很容易使人迷失自我的,甚至会有人为了名利而刻意发表独特偏怪的见解。希望你们不要忘记,从事新闻工作本身的目的应是让正义得到伸张,让事实得以传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初衷应是促进问题的改进,而不是含沙射影、阴阳怪气地借题发挥,刻意在舆论场上掀起滔天巨浪,引发社会的撕裂与动荡,自己则享受在风口浪尖上翻云覆雨的快意。这是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操守,也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该坚守的底线。

做一个大写的新闻人,以笔为刃,忠于真相,深入挖掘,直言不讳,做历史的记录者,做社会的推动者,为弱者说话,为正义发声。以上,才是我最想告诉大家的。

代表院校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其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

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学校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被评为“A+”。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新闻教育机构,始建于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汇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燕京大学三校学科资源,经过六十多年发展,成为新中国记者摇篮、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重镇、新闻传播教育工作母机、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者、全球新闻教育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东方风来满眼春》等深刻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历史篇章皆出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生之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设有新闻系、传播系、视听传播系、广告与传媒经济系、国际新闻与传播系五个系,建立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等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学院首批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依托机构。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着力构建以本为本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和生态型培养体系,本科人才培养全面打通专业壁垒,开设了“新闻学-法学”实验班、创意传播实验班、国际新闻全英文项目、未来传播学堂等以学生兴趣、爱好和实践前沿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项目,最大化实现个性化培养和因材施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名师辈出,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奠基性、开創性的贡献。官网显示,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2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3人。目前,学院有28人次入选国家各类重要人才项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为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学院设有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和文献中心。2008年,新闻传播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编辑出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际新闻界》,影响力指标居国内同行前列。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被评为“A+”。2017年,新闻传播学科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成为学校两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之一。同年,新闻学专业成为全国首个通过教育部专业试点认证的人文社科类专业。2019年,新闻学专业和传播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新闻学院许多校友已经成为中央和地方媒体的领军人物、“长江韬奋奖”获得者。

中国传媒大学拥有《现代传播》《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两本CSSCI来源刊物,还有ESCI英文学术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以及《媒体融合与传播》《艺术传播研究》《媒介》等学术刊物;联合主办《当代电影》《现代出版》《中国电视》三本CSSCI来源刊物以及记录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科研进步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中国传媒大学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发起成立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建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确立了27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复旦大学列全球第40位,国内高校第3位。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科2007年获批为全国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学科基础扎实丰厚。创刊于1981年的《新闻大学》,由复旦大学主办,是国内创办最早的新闻传播学术刊物之一,在全国历届新闻核心期刊评选中名列前茅。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被评为“A”。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传播教育机构。学院地处上海杨浦区五角场商业中心区,交通便利,信息通畅。院区占地88亩,图书楼、办公楼和教学楼等总建筑面积达9300平方米,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收藏和一流的教学科研设备。

新闻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广播电视学系、广告学系、传播学系四个系,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多层次的新闻传播人才教育体系。学院共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三个博士专业,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媒介管理学五个学术硕士专业;自2011年起设立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两年制),现有新闻与传播、财经新闻、新媒体传播、国际新闻传播、全球媒介与传播国际双学位等五个专业方向。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为本科、硕士、博士各专业学生量身打造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整合发挥复旦大学多学科的复合优势,实现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学院与业界保持高度互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与案例教学,采用新媒体互动技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上海广播电视台(SMG)签约合作建设复旦大学-SMG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并与澎湃新闻、网易、腾讯等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将各自在新闻传播专业领域的高端优势整合起来,培养具有深入新闻分析能力及专业知识背景的高端新闻传播人才。

其他院校一览

·华中科技大学·

学校依托强大的理工背景,坚持“文理交叉见长,复合特色取胜”的宗旨,倡导学生在独特的文理交融氛围中全面发展。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被评为“A”。

·暨南大学·

新闻学系于1946年正式创立,积淀深厚,声名远扬。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任名誉院长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社长范以锦教授,院长为支庭荣教授。学院设有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家话语体系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舆情大数据研究中心”,参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两个国家级基地。

·兰州大学·

校友遍布国内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声誉很高,在新华社系统、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级新闻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有数百名,多是所在单位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广西大学·

学校是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的13位常务理事单位之一,拥有一个国家级校外实践基地——广西电视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此外还有三个基地,分别是新闻出版总署西南地区人才培养基地、广西新闻出版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和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传媒)人才培养基地。

猜你喜欢

新闻学学院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初等教育学院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超学科”来啦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学院掠影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