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班主任创新班级管理策略初探

2022-05-30张光春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2年10期
关键词:班级活动有效沟通创新策略

张光春

[摘    要]初中班级管理是初中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环境保障和教育基础,面对管理观念陈旧,忽视学生身心特点;德育教育缺失,忽视班级实践活动等现状,教师应积极探索,采取构建“师者”身份、实施爱的管理、建立有效沟通、渗透德育、开展班级活动等创新管理策略,有效发挥班级管理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班级管理;有效沟通;德育教育;班级活动;创新策略

初中班主任是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引导者”和“领航员”,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承担着班级管理工作。作为班级管理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者,班主任的管理观念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水平。面对教学改革新形势,创新班级管理策略已经成为初中班主任工作中需要探索的重点课题。

一、初中班主任创新班级管理的意义

初中班级管理是初中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环境保障和教育基础,其目的是让班级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朝着学习目标、发展目标和成长目标而努力。但是,初中生整体差异较大,素质参差不齐,且学习基础也各不相同,这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要求初中班主任要创新班级管理。

初中时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班主任在此时期创新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引导和文化熏陶,可有效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对班主任和班集体的认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同时为将来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班主任创新班级管理也是一种实现高效管理和高效教学的管理变革。班主任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班级的发展状况,系统化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知识实施管理,顺利地推进班级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二、初中班级管理现状

(一)管理观念陈旧,忽视学生身心特点

初中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处于身心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理想、信念和世界观逐渐形成,情绪、情感也日益丰富,在学习成败、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感体验比以往要深刻、稳定,但仍缺乏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和宽慰的能力,容易固执己见且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同时,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尚未成熟,学习积极性不高、认知能力不强的情况比较常见。在这种情况下,现阶段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始终采用传统高压、严格的管理策略,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大,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这种班级管理方式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两种极端现象:一是产生畏惧心理,做事畏手畏脚,长此以往会让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遭到束缚;二是叛逆行为会更加明显,以违反校规校纪来“树立”自己的独立成熟的形象。最为明显的是,长期处于严格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比较被动,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不屑于与教师沟通,这不仅降低了班级管理质量,更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反之,过于松散的班级管理又会让整个班级的氛围陷入“管理脱节”的情况,造成学生成长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失衡。整体而言,现阶段初中班级管理呈现出问题的原因是班级管理理念陈旧,没有充分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征,也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班级管理实效性不强,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二)德育缺失,忽视班级实践活动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初中班主任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切班级管理也都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成绩展开的,忽略了学生的德育。只重智育而轻德育的后果就是使学生背上沉重的课业负担,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学,或是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甚至使学生形成错误的三观,做出不良的行为。这种班级管理方式严重违背了教育目的,也使班级管理工作陷入僵局。

同时,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减少甚至取消了班级实践活动。班级实践活动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沃土,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意志的锻炼和品质的提高,也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增进班级的凝聚力。此外,班级实践活动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树立班主任的能力威信和情感威信,从而为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班级实践活动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成效。

三、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策略

(一)构建“师者”身份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学生而言,班主任不仅是他们校园中的“监护人”,更是班级中的主要“管理者”。所以,初中班主任在创新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师者”身份的构建。一方面,如果班主任以管理者的身份,居高臨下地开展班级管理,学生虽然会因为畏惧权威而保持短暂的班级秩序,但长此以往,极易引发学生的不良情绪,导致班级管理秩序失衡。班主任应该深刻理解“师者”的真正含义,时刻关注自身的师德师风和一言一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师者”的引导和帮助,进而自发产生一种信服感。另一方面,班主任应当认识到构建“师者”身份的价值,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切实打造“师者”身份。切忌滥用“师者”身份对学生进行施压,班主任应该将更多管理工作交给学生自主完成,自身担当矫正和引领学生成长的“师者”,保证学生拥有适当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这样,班主任的“师者”身份才能在学生理解、认识和信服的基础上建立。最终,通过“师者”身份的构建,学生才能从班主任身上观察到美好的言行和高尚的品德,并获取良好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的构建方法,进而积极主动地融入班级管理过程,建立和谐有序的班集体。

(二)实施爱的管理

初中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自身的学习行为。而这一目标的达成往往需要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配合班主任完成班级管理。因此,走进学生心灵,实施爱的管理便是初中班主任创新班级管理的重要策略。班主任实施爱的管理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和健康发展,使他们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

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课堂讲话、打架斗嘴等情况,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倾听者的身份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发生矛盾背后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得以解决之后,班主任便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互帮互助,并引导学生融入班集体、爱上班集体,不断提高班级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三)建立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是建立师生交往的通道,也是班级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能使班主任及时掌握班级的最新动态,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心甘情愿地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初中生大部分处于身心发展的起步阶段,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对于传统说教式、批评式的沟通方式相当反感。一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采取了错误的沟通方式,就无法和学生实现真正地沟通,不利于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改变以长辈、过来人等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方式,而是应当以朋友的角度,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的沟通。同时,班主任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与学生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获得学生的拥戴,拥有更强的号召力。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愿意听从班主任的管理,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

此外,班主任还要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找到相对应的话题与学生进行沟通。比如,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时参与学生的一些课外活动,找到吸引学生的兴趣点,以这些兴趣点作为切入口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以朋友对话的形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得以增加,学生对于班主任的信任感也有所提升,更愿意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并配合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

班主任还需要关注学生动态,掌握学生兴趣点,并结合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捕捉学生的想法和态度,从而以建立友情和建立信任为基础与学生进行沟通。让班级管理成为“打交道”和“交朋友”的沟通渠道,不仅能提升班级管理的成效,还能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四)渗透德育

德育作为初中阶段教育教学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有着一致的目标。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不仅关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构建,还关乎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是学生积极学习和乐观生活的保障。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是初中班主任创新班级管理的又一策略。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德育的渗透,学生具备了正确的是非观念,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大大地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具體来说,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示范和班级榜样对学生德育的影响,不断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引导学生在模仿和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德育,班主任都应当按照道德行为规范为准则,带领学生遵守班级中相关的规章制度。比如,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教室的卫生清洁工作,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与学生的日常沟通过程中,注重礼貌和尊重,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或者学习中的难题,让学生感受帮助他人的德育思想。通过班级管理中一些小细节和小事情的榜样示范,学生就会从点滴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管理和德育的有效融合,推动了初中班主任创新班级管理的实施,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五)开展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初中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班级管理成效最为有用的切入点。同时,班级活动也是初中生最喜闻乐见的班级管理方式。因此,积极开展班级实践活动也是班主任创新班级管理的必然策略。具体来说,班主任应当有计划地将班级管理的内容融入班级实践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在班会中通过交流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并逐步感受到严明纪律、道德品质的价值。同时,为了突出班集体的重要性和班级管理的价值,班主任在组织班级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管理的内容,尽量通过创新管理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班集体对于其自身的益处。

班主任可以组织“野外拓展训练”的班级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班主任首先需要严明纪律和行为规范,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训练守则,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训练要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管理。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在开展训练过程中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阵营”,由“阵营”的“营长”带领营下的学生完成训练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划分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能力特征。在整个“野外拓展训练”的班级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阵营”感受到集体力量和管理的意义。这样,学生就会逐步明确班级管理和班级的重要性,为初中班主任创新班级管理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引导价值和管理价值。因此,班主任要有效发挥班级管理过程自身的“引导”作用和“管理”作用,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成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创新、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模式下,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程丽明.学生自主管理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实践路径分析[J].华夏教师,2022(08):18-19.

[2]朱建华,严万铎.浅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J].科教导刊,2021(19):180-182.

[3]高小静.沟通艺术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33-34.

[4]张小萍.浅谈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21,34(02):87.

[5]苏锐.初中班主任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28-29.

[6]潘又保.基于信息化视野下初中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10.

[7]陈惠娟.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教育方法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08.

[8]田俊成.初中班主任管理对班级整体表现的影响[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32.

[9]任泉兴.初中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反思与创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46.

[10]吴文柱.探究如何在初中班级管理当中进行德育教育[J].才智,2020(18):73.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班级活动有效沟通创新策略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