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学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2022-05-30潘丽娟
潘丽娟
人们常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教育不好学生的老师。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既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书育人的责任所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本文就小学后进生的转化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一、转化后进生的前提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育家加德纳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对于一个孩子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找到一个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感到满意而能干”。教师要客观认识“后进生”现象,明确学生只有个性不同、发展方向有异,而没有等级差异和好坏之分。后进生的暂时落后并不意味着智力的低下,而意味着他们的潜能还没有开发出来。教师要帮助暂时学习有困难和行为有过失的后进生树立信心,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二)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意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生。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也将“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每名教师都要把“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在行动上,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转化后进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走上成才之路,真正达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教师要树立“转化
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名优秀生同等重要”的思想意识
教育的效益体现在育人的质量上,对教师而言,培养优秀生是效益,转化后进生同样是效益,而且是更大的效益。让每一名学生都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教师要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名优秀生同等重要的意识,不让一名学生掉队,让每一块金子都发光,让每一名学生在校园中都能健康成长,这也是新时代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担当。
(四)教师要树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坚定信念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与其说学生的个别差异,还不如说学习中的个别差异来得更贴切些。这种差异大多是学校和家庭造成的,也就是说是人为的,而不是天生造就的”。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特殊使命,应牢固树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坚定信念,要相信每名学生都可以教好,都能成才。
二、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
(一)情感性原则:用爱心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提醒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爱护学生,特别是要厚爱那些后进生。教师只有心中充满了对学生深沉的爱,才会有认真负责的教育态度,才能赢得后进生发自内心的信任。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用爱心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1.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前提,教师要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等,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比如,教师可通过家访、社区调查、学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以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
2.教师要爱学生。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它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也是转变后进生的催化剂。教师要真诚地温暖滋润后进生的心田,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教师只有与学生在感情上建立联系,才能了解学生的所想和所作所为。学生只有对教师产生了尊敬、信任和亲近之情,才会乐意听取和接受教师的教育,并努力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3.教师要关注学生。大多数后进生的心理比较敏感,他们既有自卑感,又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既渴望理解与尊重,又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他们既希望进步,又意志薄弱。他们的外部行为表现常常与心里的想法不一致。因此,教师要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比如,对他们的想法,教師要耐心地倾听,而不是乏味地说教;对他们的教育,教师要循循善诱地引导,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挫折时,教师要及时关心。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就会对教师敞开心扉,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4.教师的爱不是无原则的偏袒。爱是教育的生命线和润滑剂,但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溺爱和无原则的偏袒,而是建立在理性与责任之上的情感。教师对后进生的爱,不能只停留在慈祥的态度和关怀备至上,更要在思想上、行为上、心理上关怀后进生,并通过严格的要求、合理的引导,增强后进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自觉成为自尊自强的人。
(二)激励性原则:培养后进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无论哪类后进生,意志薄弱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如学习上主动性差、纪律上自制力差等。基于此,教师要注重激励性原则,对后进生加强正面教育,以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具体来讲,激励的方法包括目标激励、尊重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关怀激励、表扬激励、实践激励等,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
(三)个性化原则:挖掘“闪光点”,因材施教
教师要善于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毫不吝啬地赞美他们的优点。教师要运用赏识教育,有意识地在班级、学校、家庭给后进生创造有利于他们施展特长的环境,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潜能、特长发挥出来,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自觉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取得进步。
教师还要善于对后进生因材施教。孔子所强调的“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异、运用差异进行教育的典范。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对一些有厌学情绪的后进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参加课外活动,如科学小实验、体育活动等,以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形成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从“量变”到“质变”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艰巨和复杂的过程。后进生由于思想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和纪律方面常常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教师要正确对待后进生转变过程中的反复,及时掌握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思想动态,在行为上勤督促,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给后进生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备,重教育、轻处罚,有效促进后进生转化。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要坚信每一名后进生都是可以教育的。转化后进生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在制定转化目标时,要使每个阶段的目标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看到希望,使他们不断感受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乐趣。只要教师对后进生有信心,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多做细心工作,后进生就一定可以在教师的关怀下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五)潜在性原则:优化育人环境,发挥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
学校环境不仅是学生获得成长的关键,同时也是影响他们形成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因素。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外部条件。教师要优化校园环境,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教师要重视对校园环境建设,精心设计校园内部的陈设布置,发挥环境的熏陶功能;注重校园的绿化、美化,发挥环境的美育功能;精拟校园的标语口号,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有效促进后进生转化。
(六)整体性原则: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各司其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也影响着后进生的转化。教师要积极利用社会和家庭的教育资源,构建育人网络,使三者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后进生转化。首先,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要引导后进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也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教育资源。教师要采用家访、家长会、家校联系册、网絡信息平台等方式,主动和家长联系、沟通,与家长共同商讨转化后进生的最佳教育途径,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最后,社会教育资源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例如,近几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活动,加强了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实现了校内校外教育互补,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以上是笔者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一些粗浅看法,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探究。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体现出独特的教育内涵与时代意义。笔者认为,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教师的崇高师德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重要条件。教师的道德、品行、人格、作风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学生。事实证明,凡转化后进生卓有成效的教师,无不是师德崇高的人。总之,转变后进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遵循教育规律,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用师爱呵护每一名学生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爱德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