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共育

2022-05-30谈梦菲

幸福家庭 2022年11期
关键词:幼小家园习惯

谈梦菲

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阶段的过渡阶段。小学教育是系统性通识教育的开始,幼儿园教育是学习兴趣培养与学习能力养成的开端,幼小衔接教育的重点在于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现阶段幼小衔接教育的背景是“双减”与“去小学化”,减负是教育改革的主题,要想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完成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转变,幼小衔接离不开家园共育。笔者认为,幼小衔接阶段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应该服务于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减负”主题。

一、关注幼小衔接现状,触发行动反思

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幼儿的生理发育迅速、心理发展可塑性强。教师与家长两方面需要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完成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幼小衔接教育模式的转变给幼儿家长带来了一定的教育焦虑,家长在此阶段为幼儿报名课外兴趣特长班并让幼儿提前预习小学课程,导致出现了“内卷”的恶性竞争现象。幼儿在本该注重性格养成和习惯培养的阶段承受了过大的学习压力,这导致幼儿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双减”和“去小学化”的大背景下,要想转变当前幼小衔接的不良现状需从以下层面入手。一是社会层面,幼儿的幼小衔接教育需要限制教培资本的介入;二是理念层面,需要不断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三是实践层面,需要幼儿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二、幼小衔接教育家园合作原则

(一)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幼小衔接教育需要首先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园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课程游戏化,重视让幼儿在游戏中达到锻炼身体与学习新知的目的。幼儿园可以将幼小衔接阶段课程的户外游戏与小学体育教育结合起来,以专项体育运动作为基础,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开展一些简化版与游戏版的运动,在培养幼儿运动兴趣爱好的同时加强幼儿的心肺功能,培养幼儿的耐力、协调能力等。同时,家长要重视与幼儿的沟通,善于发现幼儿在体育运动方面的爱好,并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除了保证幼儿体育锻炼的时长与质量,家长和幼儿园还需要保障幼儿的饮食营养均衡和睡眠时长,使幼儿养成不挑食、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鼓励幼儿每天早睡早起,要求幼儿早上8点前到园参加体育锻炼,并努力为幼儿营造运动氛围,确保幼儿每天有两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以帮助幼儿养成积极锻炼的好习惯,提高幼儿体能。此外,幼儿园还会与小学教师充分沟通,为幼儿进入小学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并在运动达标方面安排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跳绳考试,教师会从跳绳方法、跳绳练习计划、跳绳目标要求等方面为幼儿做好规划。幼儿园会多次进行跳绳比赛活动,以激发幼儿参与跳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大班幼儿基本完成了跳绳目标,这使得幼儿进入小学后在跳绳方面更加自信、积极主动。

(二)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帮助幼儿疏导不良情绪

幼儿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向小学教育靠近,重点培养幼儿的集体责任感和学习主动能力。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对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帮助幼儿拓展知识面。幼儿在与同年龄段幼儿的健康人际交往中能够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幼儿沟通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与孩子的积极沟通,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开明、平等的家庭氛围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除了沟通交际能力,自信心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教师和家长要在教育理念上保持一致,对幼儿的教育应以鼓励与赞扬式教育为主,避免“打击式”教育。家园还要共同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心理健康疏导。在幼儿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了解小学生的一日活动,用积极的语言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让幼儿知道进入小学后能学会更多技能。在家庭方面,家长要避免用各种不良的小学生案例刺激幼儿,以免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抵触心理。家长要用良好的案例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之情,并为幼儿提供与人际交往相关的绘本,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只要家园共同努力,选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就能帮助幼儿克服对进入小学所产生的焦虑情绪,建立良好的与人交往的意识。

(三)重视幼儿的习惯培养,为进入小学做好行动准备

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家园要强调幼儿学习方式、方法的养成的重要性,而不是让幼儿超前学习小学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布置一些在幼儿能力范围内能完成的作业,培养幼儿完成作业的意识。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家庭生活中对幼儿进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幼儿的不良习惯,幼儿园和家长要联合起来进行干预和矫正,同幼儿阐明道理并分析利弊。幼儿在入学前提前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的紧张焦虑情绪。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会根据大班幼儿的情况,制定一系列的行为习惯培养计划。九月份,对幼儿在课上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使幼儿做到不随便下位和交头接耳,少做或者不做小动作,并且要求家长在家也要注重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十月份,对幼儿握笔姿势、坐姿习惯进行培养,努力让幼儿做到“一尺一拳一寸”,家长可以拍一些幼儿在家练习的照片与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握笔和坐姿习惯;十一月份,对幼儿阅读习惯进行培养,开展长短期阅读打卡活动,短期活动“21天我阅读啦”帮助幼儿初步建立阅读习惯,长期活动“我是阅读小达人”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使幼儿做到每天睡前半小时阅读,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三、幼小衔接教育家园合作方法实践

(一)知行合一的学习方法,提高幼儿认知水平

虽然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教师的教导,但是知识的实践离不开家长的引导与陪伴。由于班里幼兒较多,存在教师难以兼顾所有幼儿个性化需求的问题,所以,教师与家长需要统一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课后的实践作业,鼓励家长与幼儿合作完成,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帮助幼儿巩固课堂知识。例如,教师布置整理书包的任务,家长在家就可以帮助幼儿一起整理书包、整理书柜,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教师布置一定的数学练习,家长就可以在书桌前监督幼儿完成,并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指导。教师布置一些常识、绘本阅读等任务,家长就可以与幼儿一起查找资料,共同阅读。

(二)实事求是的教学模式,帮助幼儿提高适应能力

幼儿园要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多动等现象,这是幼儿大脑负责自控力的区域晚熟造成的,幼儿园和家长都需要客观认识到这一点。笔者认为,与其要求幼儿长时间地听讲,不如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获得知识的效率。幼儿园要结合幼儿心理与生理发育的实际状况,实事求是地安排教学任务,张弛有度、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适应小学阶段的授课强度。家园之间要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在尊重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帮助幼儿顺利度过过渡阶段。例如,家长要清楚地认识到幼儿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如果发现幼儿对书写练习缺乏信心、出现哭闹情绪时,家长要检查难度、任务量是否超出了幼儿的承受范围,要及时给幼儿减负,并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让幼儿积极乐观地面对问题。

(三)激发兴趣的教育方法,提高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究能力

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和家长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媒介,不断拓展与幼儿兴趣相关的知识面,同时也要根据这个阶段的幼儿喜欢探索世界的天性,帮助幼儿发展新的兴趣点。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幼儿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注重给幼儿传授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幼儿通过查阅绘本、上网搜索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我的家乡”任务中,幼儿通过调查和采访的方式了解到家乡的美食、家乡的旅游景点、家乡的特色建筑;幼儿通过绘画、故事创编描绘出家乡的美景和历史故事。在“蜗牛日记”任务中,幼儿通过网络资源了解到蜗牛的外形和特点;通过饲养蜗牛,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食物偏好;通过阅读大量绘本,丰富对蜗牛的认识,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道理。因此,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教育需要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能力,帮助幼儿养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四)监督互补的合作机制,促使有效衔接正常有序

教育从来不是教师或者家长某一方的责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家园之间建立一套监督互补的合作机制非常重要。家庭教育更偏向于情感的联系、道德观的塑造和志向的养成,家长无条件的支持与鼓励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更加注重幼儿的社会化培养、人际交往的锻炼和集体意识的塑造,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因此,家园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相互监督,并以幼儿身心健康为基本前提,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建立监督互补的合作机制。

在当前的幼小衔接教育中,部分家长秉持着“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理念,采用忽视幼儿身心发展客观规律的“鸡娃”教育模式。幼小衔接教育不等于超前进行小学教育,提前让幼儿背负过于沉重的学习压力会让幼儿收获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在幼小衔接階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言传身教地引导幼儿,鼓励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为其进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玖里书香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小家园习惯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上课好习惯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