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型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
2022-05-30罗星
罗星
儿童友好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幼儿园要提升对儿童友好理念的认知,将儿童友好理念与环境创设相结合。本文基于儿童友好理念,探寻儿童友好型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方法,以期进一步优化幼儿园环境创设。
一、问题的提出
(一)儿童友好型城市呼唤儿童友好型幼儿园
儿童友好型城市(Child Friendly City,简称CFC)概念旨在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创建安全、包容、响应儿童需求的城市和社区,为孩子营造美好城市。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儿童优先发展,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以儿童更好成长为目标,完善儿童政策体系,优化儿童公共服务,加强儿童权利保障,拓展儿童成长空间,改善儿童发展环境,全面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让儿童友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笔者认为,儿童友好型幼儿园建设是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需要引入儿童友好视角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该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以教师个人的主观认知、审美偏好为主,没有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为了突破这样的困境,教师在环境创设中应该以儿童为主体,从儿童视角出发,充分考虑儿童优先、儿童参与、儿童平等因素。
(三)儿童友好理念运用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思考
部分幼儿园存在环境设计同质化问题,缺乏地方特色和园所文化特色,忽视了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没有真正考虑儿童的现实需求。儿童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对自己所在环境的话语权、决策权和参与权明显不足。因此,幼儿园要了解并采纳儿童的想法,对幼儿园环境进行规划、评估和改造。
二、现有研究述评
幼儿园环境作为幼儿园最直观的展示部分,对宣传园所文化、课程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大多是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生态学视域、多元智能理论、可持续发展、建构主义视角等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的,很少有从儿童本位出发,关注环境对儿童是否友好的系统研究。
虽然儿童本位、儿童视角的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部分教师对此依然停留在意识层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和环境创设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很好地贯彻这些理念。幼儿园要结合实际环境,将儿童友好理念植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这也是创建儿童友好型幼儿园的关键所在。
三、儿童友好型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原则
(一)安全舒适性
幼儿园在创设户外和室内环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安全,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如儿童活动场地、材料设施以及儿童与成人的安全监护距离。幼儿园对现有环境进行创设和改造时,要采用安全、绿色、环保且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和要求的材料,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的友好环境。
(二)优先平等性
幼儿园要以儿童为主体,创设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体验场所,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平等享有优质教育的权利。幼儿园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中要优先考虑儿童的实际需求,从儿童视角出发,充分考虑儿童的最大利益,创设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物质环境。幼儿园应该将儿童优先作为工作理念,提高儿童对幼儿园的友好度,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三)儿童参与性
幼儿园在环境创设的前期规划、材料采集、實施建设、意见反馈等环节,应该积极听取儿童的意见,理解和尊重儿童的想法,并鼓励其参与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建立保障儿童需求的长效机制,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助力儿童成长。
(四)教育趣味性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应该体现教育方针和办园理念,因此,幼儿园要围绕儿童发展、园本课程建设,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营造舒适、有趣味的空间环境,让环境创设为教育工作服务,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发展。幼儿园要充分调动一切环境因素,增加儿童与环境的互动次数,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从儿童视角出发,提升教育环境的品质,做到环境无声、教育有声。
(五)自然可达性
可达性也是衡量环境友好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儿童能便捷、快速地到达活动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材料或场地。幼儿园要根据儿童的活动需求,建设自然观光、山地运动、沙水世界、农业种植等环境场地,科学设置各个场景之间的流动路线,形成易接近、可接触的游玩路径和环境综合体。
四、儿童友好型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要点
(一)创设安全可达、自然趣味的户外环境
1.起伏的地形。幼儿园在设计“微地形”时,应整合户外环境中的树、花、草、山坡等自然要素,运用草坪、木梯、轮胎、山洞、迷宫、攀爬网等要素,进行组合搭配,创设儿童喜爱的户外游戏环境。地形起伏的变化能丰富幼儿园户外空间的层次感,让儿童在户外空间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幼儿园模拟自然景观,能使儿童亲近自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多样的场地。除了地形,活动场地的多元化也会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幼儿园要创设真正满足儿童成长需求的多元场地,为儿童提供沙地、戏水池、种植区、小树林、滑索探险、跑道等不同场地,让儿童在开放的、富有趣味的空间环境中玩耍。除此之外,还可以创设主题式户外场地,比如动漫、森林、军事主题等,这能够释放儿童爱玩的天性,丰富儿童的感官体验。
3.丰富的材料。户外环境的游戏性离不开丰富的材料,幼儿园常见的户外游戏材料有飞盘、轮胎、竹梯、球、跳绳等。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坚持安全、趣味、开放的原则,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投放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材料,让儿童自主选择。另外,部分材料需要及时更新,使儿童保持积极性和新鲜感。
4.良好的生态。打造户外生态环境,需要突破封闭的环境。教师要遵循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大自然、大社会”的教育理念,为儿童创设适宜的自然环境,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使教育环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加深儿童对自然的认识,陶冶儿童的情操。
(二)创设生动、实用、适宜的班级环境
1.儿童的参与。在创设儿童友好型环境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让幼儿参与其中。班级环境是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必不可少的载体,包括班级墙的记录、标志、内容展示等,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向儿童传递信息。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从儿童视角创设环境。
2.丰富多样的环境设计。班级环境设计的范围包括主题墙、问题墙、家园联系栏、作品展示区等。教师可以从课程开展、儿童自身、社会热点、问题探讨、主题教育、区域游戏、一日生活等方面出发创设环境内容,让班级环境真正服务于儿童。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需求,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比如创设墙面时加入儿童喜欢的动画元素,或是呈现儿童绘画作品,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价值。
3.层次多样的区域材料。区域环境是班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参照《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设置和材料分层投放,提供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材料,以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
(三)创设丰富多元、互动有趣的公共环境
公共环境是展现幼儿园环境质量和友好度的第一道窗口,能直观地体现幼儿园的园所文化和教育理念。公共环境能为儿童提供游戏、学习的探索空间。幼儿园要为儿童创设“看得见、够得着”的友好环境,并以儿童为主体进行公共环境创设。
1.富有童趣的内容。富有童趣的环境创设能吸引儿童的目光,激发儿童的兴趣。幼儿园在布置公共区域的墙面时,要给儿童留出展示作品的空间,增加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幼儿园要根据儿童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调整公共环境,设置传统文化、本土资源、科学探索、艺术欣赏等主题内容,营造以人为本、文化共享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的发展。
2.温暖、轻松的氛围。幼儿园的一草一木都是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运用幼儿园环境中的资源,如门厅、楼道、过道等,发挥其教育功能与作用,优化整体环境,使儿童感受到温暖、亲近和轻松的氛围,让儿童在与环境互动的過程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