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过程性学习的“三探”式幼儿微项目活动

2022-05-30钱津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探究

钱津

【摘 要】微项目活动是幼儿围绕一日生活中某个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问题,在教师的陪伴、支持和无痕引导下,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开展的微型系列探究活动。大班微项目“池水变干净”,基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过程性学习,通过自主初探、合作共探、深入再探的“三探”式活动路径,旨在提升幼儿的科学关键经验,培养幼儿敢于探究与尝试、乐于想象与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使幼儿成为有能力、会思考的学习者。

【关键词】过程性学习 微项目活动 探究

微项目活动是幼儿围绕一日生活中某个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问题,在教师的陪伴、支持和无痕引导下,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开展的微型系列探究活动。微项目活动紧跟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坚持幼儿本位,指向过程性学习,让幼儿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以园内“小池塘里的水变脏了”为切入点,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开展班本微项目的研究与探索。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重组经验—建构知识”的循环过程,幼儿探索把池水变干净的方法,提升科学关键经验,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一、微项目活动之缘起

“我看到小金鱼啦!”

“它们在水草里游来游去呢!”

午后,幼儿来到小池塘边观赏金鱼。“池塘里的水最近怎么变脏了?”

“水面上还飘了很多树叶、垃圾呢!”

“水变脏了,鱼儿住在里面肯定很难受。”

“那我们把小池塘的水变干净吧!”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这是幼儿的天性。在午后的散步活动中,幼儿在小池塘边驻足观赏、自主交谈,产生了把小池塘的水变干净的意愿。教师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顺应幼儿的想法,尝试开展有关“池水变干净”的微项目活动。

二、微项目活动之准备

(一)梳理幼儿经验

大班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想法。不过,在师幼交流中,教师发现幼儿对“怎样把池水变干净”的认知是零散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基于幼儿的现状,教师发放关于“池水变干净”的调查表,通过幼儿口述、家长记录的亲子合作来搜索幼儿对“池水变干净”的真实想法,再汇总梳理出幼儿的已知经验、未知经验和想知经验等,让这些关键经验有效支持微项目活动的科学开展。(见下表)

(二)预设思维导图

“池水变干净”的方法有哪些?怎么来实施这些方法?需要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呢?教师聚焦幼儿关于“池水变干净”的兴趣点,以现有经验为导向,将幼儿“零星细碎”的话题进行整合,预设可能引发的活动,建构成网络分支,形成幼儿思考与学习的思维导图(见下图),将抽象、复杂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三、微项目活动之过程

(一)自主初探:把小池塘变干净的秘诀

“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幼儿在观察自然时产生把“池水变干净”的意愿。通过思考与讨论,激发幼儿内在学习的驱动性问题出现:怎样才能把小池塘变干净?需要什么工具和材料呢?怎样不伤害到池塘里的鱼?……幼儿开展了自主、自由的初次探究。

1.大胆尝试,唤醒探究欲望

基于一个个驱动性问题,形成驱动性任务,一场守护小池塘的保卫战拉开帷幕:有的幼儿用网兜清理水面上的枯树叶;有的幼儿用铁钳夹出水底腐烂的树叶、水草;有的幼儿用手捡起水面的垃圾;等等。教师要及时对幼儿的行动给予支持,辅助幼儿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去进行活动,用网兜、铁钳、脸盆等工具进行水面、水底垃圾的清理。幼儿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来清理小池塘,主动进行持续性思考、多角度的操作,唤醒了自身的探究欲望。

2.细心观察,解决心中疑惑

经过一轮的清理后,幼儿再次来到小池塘边,却意外发现有些地方的池水還是浑浑的。为确认清理后池水的干净程度,幼儿们提议把水取出来进行观察。在取水时,幼儿积极主动寻找材料,像碗一样的玉兰叶、大大的塑料桶、现成的水瓢等都成为辅助工具,助推幼儿成功取水。通过将池水与自来水进行观察、对比,幼儿最终发现只清理了树叶、水草,池水中还存在小型垃圾、微生物等,这些小型垃圾、微生物等也会破坏水质,影响鱼类的生存环境。在“取水行动”中,幼儿经历了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过程,从自然环境中直接获取经验,在对比观察中解决了心中疑惑。

(二)合作共探:过滤的秘密

经过自主初探后,幼儿的兴趣点从“清理小池塘”演变成“如何把池水变干净”。我们始终坚信,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更是课程的建构者。因此,教师再次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与同伴、家长一起动手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1.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答案

(1)过滤的定义

正当活动陷入瓶颈期时,幼儿发现了新的“秘密”。园所大厅里有一个鱼缸,里面有个机器一直在运作。教师给予幼儿充分观察、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观看鱼缸的整个水循环过程:水不断地被循环吸上来,流过棉花,脏东西留下来,干净水就出来了。这时,幼儿通过讨论获得一个新的认知——过滤。

(2)能过滤的材料

幼儿对过滤原理有了初步了解后,产生了用过滤把池水变干净的想法。哪些材料能过滤呢?幼儿开始同伴合作,积极在教室的每个角落进行搜索、比较、讨论等,最终选取了棉花、纱布、毛巾、海绵、木片、塑料盖等生活材料。在寻找过程中,幼儿逐步对材料进行观察与分析,关于过滤的知识逐渐贮备。同时,同伴之间相互引导与学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

2.反复操作,提升关键经验

亲身体验是幼儿满足好奇心、丰富经验的有效途径。了解了过滤的方法,收集了辅助过滤的材料后,幼儿尝试开展实验。活动中,主要以幼儿的分组合作探索实验为主线,以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多次操作活动,幼儿的内在驱动力、探究欲被唤醒,过滤的秘密也一点一滴被揭开。幼儿在实验、交流、再实验、再交流的循环过程中,了解过滤的简单原理,提升了过滤的关键经验,体验到同伴合作探究与发现的乐趣。

3.亲子创造,内化过滤原理

在探究过滤实验后,幼儿开始积极创造发明。教师支持幼儿与父母合作制作各式各样的过滤器,引发了一场“过滤器发布会”。幼儿在介绍亲子制作的过滤器时,真切地感受到创造、展示所带来的自豪感。在发布会结束后,幼儿将亲子制作的过滤器用到实处,为小池塘的脏水进行实地过滤,比较过滤器的实用程度与过滤能力,做好表征与统计,并实施下一步的改进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内化关于过滤的原理。在真实的操作中、情境中,幼儿的过滤知识有了从量到质的飞跃。

(三)深入再探:让水变得更干净的好办法

经历了自主初探的懵懂与合作共探的成功后,幼儿的探究之路从未止步。我们带着问题继续前行——还有什么好办法呢?怎样让水变得更干净?

1.不断思考,发现多种方式

在反复实验操作后,幼儿重组了经验。那除了清理、过滤的方法,还有什么好办法呢?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思考,同时支持幼儿与父母一起查阅资料,寻找科学的方法。幼儿发现了换水、沉淀、毛细现象、自然生态系统等都能达到把“池水变干净”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知识面不断扩展,其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升,科学探究活动也逐步推向更深度、更广度。

2.交流分享,回顾探究过程

随着对过滤、沉淀等一系列科学实验的探究以及幼儿经验的积累,这时的分享回顾正是幼儿的“刚需”。教师鼓励幼儿当“小小介绍员”向同伴分享探究过程,有的制作活动故事书,有的分享科学探究的精彩瞬间,有的把有趣的实验再次搬上操作台……同伴一起回顾实验探究过程,讨论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等问题。幼儿成为活动“主角”,其自信心得到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也得到积极发展。

四、微项目活动之收获

(一)幼儿是有能力的學习者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微项目活动“池水变干净”中,幼儿始终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情境中直接感知:在池塘边,根据各种工具的功能,来选取适合的工具清理树叶、水草;观察鱼缸里的净水系统,感知什么是过滤,思考如何进行过滤;积极动手寻找适合过滤的材料,并探究工具与材料组合进行过滤的适宜方法……幼儿在自发观察、探究中,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了关于清理、过滤、沉淀的科学关键经验,体验到同伴合作探究的乐趣,成为有能力的学习者。

(二)教师是有想法的引导者

在活动中,教师深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将固有的“成人视角”转变为“儿童视角”,尊重和接纳幼儿的所思所想,读懂并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例如:当幼儿取水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提出引导性问题——可以改变桶的方位试试吗?幼儿随即尝试改变桶放入水中的位置,终于取水成功;当幼儿发现沉淀现象时,教师鼓励幼儿去思考更多让脏水变干净的方法,扩充知识面。教师始终追随幼儿,有意识地倾听、观察幼儿的言行,寻找幼儿深入学习的支架,为幼儿的科学探究与成长补给能量。

(三)家长是最幸福的合作者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是幼儿必不可少的学习伙伴。我们开展的微活动,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他们配合幼儿寻找各种各样的探究材料,在家与幼儿合作探究各种把脏水变干净的方法,和幼儿一起亲手制作各种过滤装置……家长作为活动的幕后支持者,默默地帮助着幼儿,鼓励着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操作。家庭教育的观念不断提升,家长成为最幸福的支持者、合作者。

在微项目活动中,幼儿通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池水变干净”这一主题进行自主初探、合作共探、深入再探的“三探”式活动路径,呈现了真实的问题。幼儿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提升了有关清理、过滤、沉淀等方面的科学关键经验,培养了敢于探究与尝试、乐于想象与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真正成为有能力、会思考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肖菊红.幼儿园微项目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0(32).

[2]沈颖洁,傅蓉萍.基于园本课程建设的孵化行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探究
开放探究,创新应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对公路运输的探究
“推”法探究
梳理探究 三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