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构建及实施

2022-05-30韩丽丽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鲁侍萍阅读文章周朴园

韩丽丽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重要的部分,对学生思维品质形成起着重大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此探究出新时期的阅读方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审辩式教学模式的产生,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审查、辩思深度融合的形式拓展学生思考的空间,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只依靠教材进行教学,还应该丰富教学资源。当前,信息技术进步,互联网得到普及,网络上各类教学资源丰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实现多样化的教学理念,根据教材内容确定重难点,不断对外进行发散、延伸,增强对教材知识的了解广度,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对文章的理解,以延伸知识点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因此,要实现审辩式阅读教学成效,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丰富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对文章写作背景的认识程度,为后续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教师通过班级QQ群在课前分享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如曹禺生平介绍及作品、《雷雨》的创作背景等,学生通过这些资料的预习,充分了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对《雷雨》全文都很感兴趣,促进了学生审辩思维的发展,逐步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合理设置问题,强化审辩思维形成

如果没有对阅读文章设置相应的问题,学生难以实现深度阅读,也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不利于审辩思维的形成。在阅读文章中合理设置问题,是开展审辩式阅读教学的关键,通过设置具体问题将其融入阅读理解中,可以让学生深入文章,增加对文章理解的深度。教师在问题设置上,应该围绕“八贤”引导性问题设置,从而促使学生采用审视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剖析,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理解。例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教师在安排学生对全文进行阅读时,应该设置相应的引导性问题。如“本文人物关系是怎样构成的?”“周朴园和鲁侍萍具有什么样的人物特点”“周萍和鲁大海存在关系吗?二者性格特点是否一样?”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展开,从而完成全文阅读任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且产生了不同的想法,通过画线标注的方式为问题解答找到了依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问题作为本文学习的导向,实现读问一体化,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实现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阅读学习的质量,也为后续开展审辩式阅读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加强小组合作,增强审辩思维

审辩式阅读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模式,更加重视课堂活跃性,以及思考的谨慎性。部分教师在运用过程中,侧重于“辩”的过程,并未重视“审”的过程,忽视了学生思考的意义,制约教学质量提升。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思维体系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厘清逻辑关系,对“辩”的展开起着重大作用。教师应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提升集体思维能力,活跃学生互动交流的课堂气氛,从而建立清晰的阅读思维。例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学生完成教师设置的问题后,教师会格外强调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部分,思考文中关键人物谈话的重点以及情感变化,从而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分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为单位展开思考交流,尤其对周朴园开始辨认鲁侍萍以及鲁侍萍说出鲁大海身份等关键信息进行深度剖析和讨论。通过情境模拟、角色转化等方式,每个小组都对《雷雨》中的人物进行深度分析,包括人物形态、对话的气氛变化等,从而理解其中的真实内涵。小组合作模式有利于集体思考方式的开展,便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理解文章,实现教学基本目标,也促使学生由个人思考转向集体思考,增强了审辩思维的效果。

四、整合阅读理解,实现思维提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教学资源丰富、合理设置问题、小组合作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学生对阅读文章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思维认识,但是并未进行有效整合,没有对全文主旨进行提炼。这需要构建思维环境,实现学生对阅读文章的自我探索,从而获取其中的本质内涵。因此,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结束后,选出学生存在较大争议的内容,以辩论形式进行问题的阐述。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小组通过不同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让激烈的讨论气氛持续,学生获取了更多理解。例如,学生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情感产生较大的疑虑,有的学生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仍旧存在真情,有的学生认为二者并没有真情。教师以此为主题让学生展开了辩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要立足于教材内容,将文章对话、人物描写、环境等作为依据,从而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周朴园给支票的过程,应该隐藏着话外之意,担心其说出真相,二者并不存在真情。教师将辩论过程作为载体,引导学生从思考的问题回归到阅读文章中,对阅读文章的细节进行深度分析,在激烈的辩论过程中产生新的思考,逐步把握文章主旨,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五、强化立意升华,实现教学做合一

教师应该利用好审辩式阅读教学,构建探究活动,实现学习反思,让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续写、人物自传等探究活动,为学生找到学习反思、立意升华的途径。例如,在教学完《雷雨》,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作业,要求学生以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以及故事情节为背景,對鲁侍萍带走鲁大海后发生的故事进行续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文章中不同人物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了续写,充分发挥想象力,并且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创作。教师对学生续写作业进行课堂展示,并且通过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选择出立意清晰、逻辑完整的作品。在续写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的思维情感体验以及生活实践,实现了立意升华,并且为“教学做合一”奠定了基础。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促使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发生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无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思维提升缓慢等问题,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实现审辩式阅读模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从阅读本质上对问题进行剖析,促进学生对阅读文章深刻把握,实现思维的提升。教师应该将审辩式阅读作为教学的核心,将“审”“辩”融合到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交流机会,全面发挥审辩式阅读教学的优势,增强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和综合素质发展,有利于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鲁侍萍阅读文章周朴园
线上录课教学设计“如何对同一主题下的英语阅读文章进行对比分析”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雷雨》(节选)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
鲁侍萍的未了情
为学生打开阅读文章的便捷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