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摘录法对提升语言审美能力的作用

2022-05-30袁逸仙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11期

袁逸仙

【摘 要】摘录法作为一种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的阅读方法,能够从拓展词句储备、深入把握文段、锻炼思维能力三方面提升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的感知、认识与评价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摘录法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语文课堂,却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及时反馈,应用中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教师应走出传统教学中对摘录法应用的误区,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摘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摘录法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摘录法 语言审美 有效摘录

《义务教育語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从美学研究角度,可以将语感能力理解为“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审美感知力、感悟力”。因此,语言审美能力的发展将直接影响语感能力的提高。它既是语感能力的有机构成要素,也是语文素养的组成要素之一。研究分析摘录法对提升语言审美能力的作用,进一步挖掘其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有助于加深语文教师对摘录策略的认识,丰富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摘录习惯,让摘录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摘录法作为一种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的阅读方法,能够起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作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语文课堂。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学生如何摘录缺乏正确的引导,只是布置“摘录好词好句”,这就让学生困惑又迷茫。怎样的词句是好词好句?是否成语就是好词、长句子就是好句?学生得不到正确的指导,感受不到摘录的好处,导致摘录变成了一项枯燥乏味的体力劳动,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一、摘录法的分类

(一)复制式摘录

复制式摘录指的是学生将文本中有一定学习价值的词、句、段复制摘抄下来用以积累、借鉴和应用的方法。这种摘录方法适用于低年级,也适合最初接触摘录法的学生使用。学生进行复制式摘录时,教师应提醒和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摘抄。例如:为了积累“ABAC”式的词语,可以提醒学生摘录“一心一意”“一五一十”等类型的词语;为了给写景式习作做准备,可以提醒学生重点摘录景物描写的句子;为了在习作中更好地进行人物描写,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摘录一些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等进行细节描写的句子;等等。教师在布置摘录作业时,这样将要求明确化、精细化,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才能起到一定的积累作用。

(二)赏析式摘录

赏析式摘录同样是将阅读文本中有一定学习价值的词、句、段摘抄下来用以积累、借鉴和应用,但它在摘录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要求,即学生要对所摘录的句段进行鉴赏分析。学生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方式、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分析,说说句子好在哪里。这种摘录方法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因为他们有一定的语言审美能力,能够在摘录中结合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这种摘录方式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使摘录法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心得式摘录

心得式摘录是在复制式摘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自己的思考,记下自己的思考感受、心得体会,要求学生在摘录之后能对所摘抄的内容做一些评价,谈一谈个人的思考。从“摘抄”进入“思考”的阶段,学生能提高对文字的鉴赏能力。这种摘录方法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在心得式摘录中,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记录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而针对摘录句段的心得感悟也是文字审美能力的体现。

二、摘录法对提高语言审美能力作用的举例分析

语言的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语文素养水平而具有的对语言文字美的感知、认识与评价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运用摘录法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点,这样的摘录才能为习作与表达积累素材,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语言的审美能力。笔者以六年级语文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通过摘录法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

(一)拓展词句储备,感知语言之美

摘录法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积累好词佳句,但是什么是“好词佳句”?不同的学生在判断好词佳句时,标准也不同,因此“好词佳句”是因人而异的,不能一概而论。教师在引导时可以让学生专注于摘录有“陌生感”的词句,即超出了自己熟知范畴的词句。摘录之后,教师还要适时指导学生将词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发挥摘录的作用。

一次,学生在摘录有“陌生感”的词句时,选择了《青山不老》这篇略读课文中的一句话:“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笔者问学生:“为什么摘录这句话,它好在哪里?”学生说:“它把土炕比作船,把树比作波浪,十分形象。”笔者引导说:“那这句话抄到第三个逗号就可以了,为什么后面你也摘抄了呢?”学生想了想,又说:“后面的句子也好,它把风吹树摇的声音比作涛声,还把叶间的阳光比作波光,读起来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画面,很美。”

还有一次,有学生摘录了“风靡”这个词,却对其意思不太理解,笔者解释这个词和“流行”的意思差不多,但比“流行”表达的程度更深、范围更广。随后,学生把这个词用在了自己的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中。他在开头写道:“我的拿手好戏是学唱流行歌曲,不管是风靡一时的网红歌曲,还是传唱不朽的经典老歌,只要我听过一两遍,就能自己哼唱出来,而且从不跑调。”这段开头的“风靡”一词用得恰如其分,既贴合句意又避免了与“流行”一词的重复,使句子简洁、生动而充满美感。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在积累与运用中逐渐得到提升。

(二)深入把握文段,评价语言之美

将摘录法融入课堂,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少年闰土》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将有陌生感的词语和句子摘录下来,并说一说这些词句好在哪里。这一要求包含两个要点:一是摘录的词句有一定的“陌生感”,二是摘录的词句有一定的积累价值。判断词句是否有摘录和积累的价值就是学生语言审美能力的体现,将自己的摘录理由表达出来,则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个学生摘录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另一个学生摘录了课文结尾的一段话:“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笔者让这两个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摘录这两段话的理由。第一个学生回答:“这段话颜色搭配得很美,夜空深蓝,圆月金黄,西瓜碧绿,虽然没有写到沙地的颜色,但我觉得那一定是银色的。这样明艳的颜色构建了一个童话世界,这时,闰土就像一位勇敢聪慧的王子一样出现了,这是作者的想象,也让童话世界有了主人公。”这个学生的精彩回答表现出她阅读文段后拥有了独特的个性体验,她仅凭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就能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勾勒出美丽的画面,无形中深化了对这段话的理解。这是语言审美能力的体现。第二个学生是这样解释摘录理由的:“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作者复杂的情绪,有羡慕、向往,有无奈、感慨,有遗憾、失落。读着这句话,我仿佛能看到一个小小的少年坐在书桌前抬头望向窗外,窗外是碧蓝却没有一只鸟雀的天空,被高墙切割成方方正正的形状,却限制着少年通过它想象远方的风景。”语感能力的体现表现在三个方面——感知语言的形式结构,感知语言的内容,感知语言的情感。这个学生能通过“高墙”“四角的天空”等字眼,把握文段语言中的“情感图式”,是自身语感能力的体现。语感的提升和语言审美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它让学生更容易感知语言的美。摘录法的运用为这一切创造了契机,它让学生有机会感知、评价语言之美。

(三)锻炼思维能力,借鉴语言之美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能力的提高能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贴切。学生运用摘录法时,头脑中也在同步进行思维活动,思考句子好在哪里,或是分析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或是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甚至能够举一反三,根据摘录的句段进行创造。学习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时,笔者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作品,有个学生从《纪念刘和珍君》中摘录了这样一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随后他在单元习作“有你,真好”中,将其引用改写,歌颂自己身边平凡而又伟大的建筑工人:“学校门前的高架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不断延伸,每天都能看到在钢筋结构中穿梭忙碌的建筑工人。他们是真的猛士,经得起枯燥劳动的考验,耐得住岁月流逝的寂寞。他们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这样的改写抓住了摘录语句的精髓,将原本形容勇于斗争的爱国者的句子经过合理改动,用来形容生活中平凡朴实的劳动者,做到了学以致用。还有一个学生,读了鲁迅的《风筝》之后,受到启发,将自己的一段经历写成一篇习作,题目是《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习作中讲述了去年寒假,远方的小表弟來家里玩,拿着自己的涂鸦让她欣赏,她却用苛刻的眼光,毫不留情地指出了许多缺点,表弟情绪低落了很久。她一直认为自己是对的,摘录鲁迅在《风筝》中关于自责的描述后,懊悔如潮水般淹没了她,她感慨若时光可以倒流,自己一定会鼓励表弟,不再伤害他的自尊心。这篇习作感情真挚,作者的后悔之情蕴含于字里行间,让读者读后感同身受,情不自禁地被她打动。不管是对文本写作手法的借鉴,还是对题材立意的借鉴,都需要学生先甄别判断摘录内容的价值,对可用之处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再经过联想、迁移,最后为己所用。坚持这种思维锻炼,不但能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摘录的文本材料应不局限于教材,教师也应推荐给学生一些课外读物,让其从中进行摘录。课外读物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词句库储备,也能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积累中,激发写作的创造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摘录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拓展词句储备,深入把握文段,锻炼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明确引导和及时反馈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的感知、认识与评价能力,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走出传统教学中对摘录法应用的误区,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摘录,将摘录内容学以致用,充分发挥摘录法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