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思践行班级主题性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2022-05-30高蕾
高蕾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给予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区域活动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
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日常课程的两种重要模式,教师可以将其融合,使其相互补充,以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教师要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创设相应的区域,促进每名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特点是各个区域之间不是孤立的,区域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要紧紧围绕主题来创设情境;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
一、主题性区域活动衔接了主题与区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让幼儿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幼儿教育应淡化知识教学,注重幼儿情绪、情感、态度、习惯的体验与养成。主题性区域活动以主题为背景,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并形成多种体验方式,是幼儿的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主题性区域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是主题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教师在投放区域游戏材料时,应将材料与主题相结合,把教学目标渗透到区域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发展。例如,在小班主题活动“美味的种子”中,教师需要带领幼儿完成课程数花生的学习,帮助幼儿了解1~5的数量关系,让幼儿学会用手口一致的方式进行数数。教师把数花生课程的学习融入区域活动,提前让幼儿从家中收集各种带壳的生、熟花生。在开展活动时,教师会引导幼儿剥花生、数花生,让幼儿在纸上记录自己每轮所剥花生的数量,部分幼儿还会和同伴比较谁剥的花生数量多。
二、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应用分析
(一)利用主题活动契机,设置相关区域,提供支持幼儿游戏的环境
区域的创设要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与教育目标相一致,这能吸引幼儿去探索、思考、实践,使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启示。教师要明确了解主题活动的主要内容,系统全面地对活动进行规划,使主题区域活动的开展更具目标性。教师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时候,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学习需要,并根据幼儿活动需要的变化来调整区域游戏环境,这是促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的基本要求。区域环境的互动性和可操作性,是促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保证。例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中,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先梳理主题活动的环节,看看哪些活动是集体活动、哪些活动是区域活动,幼儿的兴趣需求点、成长发展点在哪里,然后教师匹配出相对应的主题性区域活动,并让幼儿成为游戏材料的准备者和活动的参与者。比如,在“春天的花草”活动中,教师在户外为幼儿准备了刷子、颜料、纸板、透明膜等,幼儿可以进行主题性绘画活动;在“春天的树”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带着自己的测量工具、纸笔去室外对树进行测量;在“种植的快乐”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去种植园,让幼儿拿着小锄头、种子种菜;在“我是植物守护者”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认养植物,并自己制作值日牌,教育幼儿爱护植物。
(二)教师介入分析,及时调节活动内容和活动环节
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兴趣的幼儿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活动环境。教师应及时观察、分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情况,根据幼儿个体发展差异,为幼儿投放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有展现自己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进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机会,真正做到关注每一名幼儿的发展和需求。教师的介入与指导要做到幼儿正常活动时不干预,幼儿遇到困难时少干预,幼儿无法进行活动时有策略地干预,以提升幼儿的游戏质量。例如,在大班的主题性区域活动“小猫钓鱼”中,幼儿玩腻了纸牌游戏,对该游戏的兴趣有所下降。此时,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询问幼儿对于小猫钓鱼游戏有什么建议。有的幼儿说:“单纯地通过配对拿牌很无趣,我们可以制作一些鱼,在鱼的身上列出很多类型的数学题,然后用鱼竿钓鱼,钓上一条就要解答上面的题目。”教师通过适宜的介入,让幼儿自行对区域内容、活动形式做出调整,幼儿的兴趣高涨。幼儿开始分工合作,有的幼儿制作鱼,有的幼儿专门出题,有的幼儿进行钓鱼答题,有的幼儿做裁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介入,根据每名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范围、能力特点等,将活动内容进行有效调节,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将个别化学习作为
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的延伸
教师可以将集体教学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延伸,并提供相关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个别化探索。集体教学的活动时间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活动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此时就需要教师将问题保留下来,在区域活动中给予幼儿再次实践、体验和研究的机会。
三、主题性区域活动中需要贯彻的方法
(一)根据幼儿能力,提供不同层次的主题区域材料
教师要让每名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投放适当的区域活动材料是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前提。教师如果投放的活动材料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就很难引起幼儿进行操作、探索的欲望;如果投放的材料缺乏梯度性,无难易程度的区别,会降低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幼儿个人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使不同的材料在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的操作下发挥作用,就要保证投放材料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的游戏需要,促进每名幼儿思维能力与操作水平的提高。
(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主题活动的前期工作和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收集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家长的配合是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交流平台,及时向家长介绍主题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使家长乐意配合教师、支持幼儿进行活动。以主题性区域活动“交通工具”为例,在活动过程中,家长需要配合教师做好前期准備工作,如通过照片回忆、录像观看、网络资料查询等方法,丰富幼儿关于交通工具方面的知识;为幼儿提供各类废旧的交通工具玩具,让幼儿带入班级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提供各种废旧的纸箱、纸盒,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制作和装饰交通工具。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中和幼儿一起制作交通工具,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如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游戏区域、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行为,积极引导、支持幼儿进行同伴间的良好互动,使幼儿在互动合作中丰富经验,进而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例如,在主题性区域活动“戏剧表演”中,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游戏。在活动前期,教师让幼儿自己设计戏剧表演的剧本。在活动的交流环节,教师让幼儿各自讲解自己的剧本,并以投票的方式让幼儿自主决定表演内容。在排练环节,教师让幼儿自主进行舞台设计、舞台制作、服装道具制作、角色分配等。
四、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教师能够通过主题性区域活动来优化幼儿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统一的幼儿园环境中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在设计主题性区域活动时,要关注各区域的平衡,除幼儿的需要、兴趣以外,对于一些科学知识也需要进行补充,以帮助幼儿均衡发展。例如,班级幼儿活泼好动,喜欢玩扮演游戏、喜欢制作手工等,除了美术区、表演区以外,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一个阅读区,让活泼好动的幼儿有一个安静的区域做调整。在阅读区里,幼儿可以阅读故事,熟悉表演剧本;可以阅读一些手工制作图,完成一些泥塑、手工作品的设计构思。
教师应当在幼儿自身的基础上,展开丰富多彩的区域创设教学活动,充分运用环境的影响,着力培养和加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主题性区域活动能帮助幼儿有条理、有步骤地开展活动,它是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而不断丰富的。活动中的每一步都是幼儿经验提升的体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幼儿学习、参与的写照,每一次成功都凝聚着教师与幼儿的智慧和劳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任务意识、分工合作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展;教师通过内容安排、情境创设、有策略的指导和高效的评价,让幼儿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并将已有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迁移,不断形成新的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总之,主题性区域活动要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名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它的创设,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教育环境(不同的活动角、丰富的游戏操作材料、和谐自由的氛围),而且对促进幼儿智力、情感、社会性语言及动作能力的发展大有益处。大力发展主题性区域活动能让幼儿自主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學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新桥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