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安荥经砂器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探究

2022-05-30曹悦

艺术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

摘要:文章以雅安地区荥经砂器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非遗”手工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产业现状及面临的产业发展问题,运用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的环保理念对传统“非遗”砂器产品进行再设计,并提出一套可参考、可施行、可推广的传统荥经黑砂器工艺创新方法与创新思路。文章探索如何让荥经砂器手工艺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自我造血模式,旨在为中国其他存有“非遗”的贫困地区构建出一套完备且可循环的手工艺经济复苏运作体系,助力地方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关键词:荥经砂器;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4-0-03

0 引言

传统手工艺不仅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还体现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也是一个民族最珍贵的艺术宝藏。传统“非遗”技艺及其所生产的手工艺产品中蕴藏着大量本国传统文化元素,集中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和风土人情。传统手工艺可以唤起人们最深刻的文化记忆和最强烈的乡土认同感,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助推器。

1 荥经传统砂器历史发展状况调研

1.1 荥经砂器的起源

荥经古称严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是巴蜀文化发源地之一。荥经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便已有原始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当地繁华鼎盛,留下了许多至今仍光彩夺目的脱胎漆器,器物制作的原材料、制作方法、火候特点、器型风格、功能用途等都和当下荥经砂器非常類似。而秦汉时期陶器的配料成分、比例、器型、制作工艺等已与今天基本一致。据荥经县志记载,在荥经的六合乡古城村多白黏土,砂器手工艺的制作历史悠久。

1.2 荥经砂器的兴起

民国时期,荥经古城坪就有砂器烧窑13座,曾由县实业所选送优秀的砂器产品到四川省政府参与评比,获奖牌3枚。政府每月派人到荥经征收官货,按每户征收黑砂锅2件。当时主要的砂器产品有药罐、敞口砂锅、坦砂锅、烘锅、甑饭砂锅、水缸等。

新中国成立后,荥经砂器的产品种类逐渐增多,主要有蜂窝煤炉、火锅、花盆、茶壶茶具、电炉、家畜食槽等30多个品种,110多类产品规格。这些砂器不仅外观质地古朴、造型考究,且抗腐蚀、耐酸碱,食物长期储存也不会变质,其密度低、透气性强,煲汤、炖锅、煮食、烧食均可。更可贵的是,用它熬制中药,能让药性持久释放,比其他器具熬制的效果更好。砂器还能很好地锁住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让食物味道鲜美。著名川菜砂锅鱼头,其所用器具就是荥经砂器,自此荥经砂器享誉中华。

1.3 荥经砂器的衰退

荥经砂器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的生活必备品,20世纪90年代,荥经古城村有100多户人家上千人从事砂器烧制工作,而现今,由于工业化产品的冲击,传统手工艺行业受到排挤和打压,很多人另谋出路,从事砂器生产的人慢慢减少,如今只有十二三户,不到100人。荥经砂器平均年产值仅在700万元左右。

雅安地震发生后,荥经砂器一条街更是受损严重,许多制作好的砂器在地震中被损坏,不少厂房烧制砂器的炉窑被破坏,数十家砂器制造企业停产,使得本来就快被工业化浪潮淹没的荥经砂器产业雪上加霜。如何复兴这个传承了2000多年的古老而传统的手工艺产业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荥经砂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机器生产成为产品生产的主要方式,传统手工艺产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一些手工艺产品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导致许多生产企业和作坊纷纷破产或转行。传统手工艺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在资金和政策上对手工艺产业进行了大力扶持。传统手工艺是一个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在物质充足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开始追求精神消费。

2 荥经砂器的材料及其制作工艺

2.1 荥经砂器的材料选择

荥经砂器的制作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荥经县古城坪特有的一种泥土,即白善泥(化学成分为AL2O3、Fe2O3、CaO、MgO等),而且其他地区暂未发现类似的泥土。这种泥土表面为黄白色,拿在手里可以明显感受到其质地柔软细腻,而且黏性非常强,适合进行器物造型。值得称奇的是,这种泥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人体有益,是一种很好的绿色环保材料。

第二种制作材料是颜色油亮乌黑又单独成块的煤炭,它的学名叫独连碳二道煤,这种材料其实是当地开采的煤炭充分燃烧后剩下的煤渣。

2.2 荥经砂器的制作工艺

砂器制作的第一道工艺为制泥,作坊工人将开采出来的白善泥用帆布遮盖住,并存放在厂房旁边的露天处。这些泥土经过风化和晾晒后,再按照比例与独连碳二道煤混合在一起,加水研磨、过筛、搅拌,在暗房陈腐15天,最后注入模具制成泥条存放。

制泥完成后就进入了砂器制作的重要环节——制坯。每个砂器制作工厂都有一个拥有几十年砂器制作经验的老师傅作为打样师,打样师将最新设计的砂器器型在拉坯机上订样成型,再让其他制作师傅通过机械成型、模具成型等制坯工艺小批量生产。

制胚完成后进行晾晒,坯胎成型后要置于8℃~25℃的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切忌阳光直晒。

砂器胚胎晾干以后就可以开始在胚体上进行雕刻装饰了,此工序以纯手工雕刻为主,需要用到不同工具。选雕刻图案多为龙、凤、狮、鱼、兰、竹、菊和几何形图案。

胚体雕刻装饰完以后对干坯表面进行粗磨,然后用专门的制器木棒或牛角片细致打磨加工塑形,最后对其进行精细研磨。

下一个步骤是“土与火”的交融——烧制。将制作晾晒好的坯胎放入一种被当地人称为“馒头窑”的窑中进行烧制,利用鼓风机加温,使窑内温度保持在1200℃~1300℃,封闭火炕口,让高温的坯胎同窑中的有机物混合,使其产生物理和化学反应,从而让材质呈现不同效果。在烧制的过程中,要掌控升温的曲线、烧制的温度及烧制气氛,尤其是要使用好砂器烧制技艺中的缓烧、平烧、快烧三种技法。

最后一道重要的制作工序叫呛釉。等砂器胚胎完全烧透以后,用一种顶端带钩的长杆将砂器挑入还原坑中(这种坑俗称“烟熏窑”或“取釉坑”),加入松木屑并快速将坑口密封,让还原坑中高温的砂器坯胎与木屑产生“闷燃”。在“闷燃”过程中,二者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待砂器制品冷却以后就可以将其取出,对其细致检验,如果完好无损,没有瑕疵,就可以按照质量等级分类入库存放。

3 对荥经砂器进行设计创新

传统的荥经砂器通常只有一种材料,颜色单一,造型古板俗套,只是沿用古代陶瓷器型,变化甚少,缺乏设计感,难以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设计团队在保留传统砂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可以运用仿生设计、极简主义设计、异形设计及混搭设计等现代设计理念,对砂器外观进行创新设计。

3.1 仿生设计法

仿生设计是产品外观设计最常用的方法,模仿借鉴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外观造型,提取其颜色或者形态运用到砂器设计中,将更多具象、抽象的动植物形态运用到砂器外观设计中,使造型更加多样,更具趣味性与亲和力,使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贴近自然的心理感受,满足其对砂器产品的精神需求[1]。

3.2 极简主义设计法

传统的砂器设计造型古板,外观装饰烦琐、俗套,缺乏设计感。运用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就要以最原始的物体自身形式作为设计出发点,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目标,将这种设计风格运用到砂器产品外观设计中,使其在整体感官上更简洁,产品品位更高雅[2]。

3.3 综合混搭设计法

对原始本质的砂器材质进行研究,改变砂器以往单一的材质表现方式,在单一材料的基础上搭配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不同材质,将砂与木、砂与瓷、砂与金属、砂与水泥等不同类型的材料搭配使用,让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完美结合。运用综合设计方法,把其他传统手工艺同砂器工艺相结合,体现不同传统手工艺在材质上的差异对比,使其符合当下审美和外观多样化的需求,扩大销售市场,探索不同工艺间材质对比的可行性,重新审视其形态塑造与材料重组的可能性,体现了混搭设计方法中共生的设计理念。

4 荥经砂器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4.1 传习所、手工业行会培训

项目组建议组织民间资深的手工艺人进荥经当地学校、社区开展技能培训。传承传统手工艺,应从青少年抓起,政府将与高校合作建立传习所、手工业行会,教授青少年传统砂器制作技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各大艺术设计类高校定期会组织师生到荥经对砂器产品进行设计改良,荥经县也会定期派出当地比较优秀的砂器手工艺人到以上各高校参加设计培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4.2 手工艺人职业技能培训

手工艺人是传统民间手工艺传承的重要载体,他们意识的强弱决定了某项手工艺能否传承和发展。农村手工艺人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接触外界优秀手工艺产品的机会较少,较低的文化水平限制了他们对新技术和先进文化观念的学习和应用。建立手工艺人职业技能培训点,邀请专业设计人员对其进行培训,有助于提升其综合素质,激发创造力。

4.3 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和科研资源

对于荥经砂器手工艺来说,仅仅对产品进行再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这个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建立产品创新机制。要将专业院校的相关人员引入设计研发当中,建立相应的设计工作室或者研发中心,鼓励手艺人积极同设计高校合作[3]。高校不断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对本土材料进行研究再设计,完善产品的造型和功能。结合当前市场需求进行应用性、针对性强的创新设计,定期举办社会创新项目,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促进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研究和发展,将新的设计理念带到当地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制作和研发过程,对本地材料与文化资源进行再创作。

4.4 联合公益组织对荥经砂器进行广告宣传与推广

一些类似湖南“芒果V基金”的社会公益组织应用社会基金对荥经砂器进行帮扶,帮助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将研究成果、研究方法提供给当地砂器制造企业,帮助当地企业树立品牌宣传理念。建立线下体验与电商相结合的现代营销方式,使这一古老的手工艺获得品质的提升与飞跃,与当地政府一起打造砂器博览、砂器体验、砂器旅游等文化社会融合发展的产业规划。社会公益组织对荥经砂器进行大力宣传,并组织相关展览活动,带动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增加就业岗位,助推了荥经砂器文化和产业的传承与复兴。

4.5 政府的扶持对荥经砂器产业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保护荥经传统砂器工艺,政府的帮助扶持是重中之重,甚至是决定其存亡的最关键因素。政府加大对其的资金投入,对少部分极度困难的小作坊进行资金和技术帮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能将当地特色传统砂器手工艺产品推销出去。

政府部门提供专门的科研经费,建立砂器文化产业产品创新研发机制。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设计资源,帮助其树立产品开发创新意识,逐步完善社会创新机制。当地政府从宏观角度为宣传推广提供了帮助,加强了对砂器工艺产业的保护和利用[4]。还定期聘请一些国内外资深的手工艺从业者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打造文化产业链,助力地区经济发展。政府须拨付专项扶持基金,编制明确、具体的财政资金预算,将发展本地区经济和保护传统手工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5 结语

文章选择雅安地震后迫切需要重建和保护的荥经砂器为具体操作实例进行分析研究。荥经砂器产业是荥经地区最典型的经济支柱产业,同很多传统手工艺一样,荥经砂器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来自现代工业的冲击。荥经这个地处雅安边区的小镇,信息闭塞,管理落后,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原先所拥有的市场逐渐被挤占,加之当地政府和企业缺乏创新意识,沿用落后的发展模式,荥经砂器艺术这一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手工艺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面临消失的困境。

设计领域的从业者和学生也很少把设计和这些传统手工艺联系起来。此次研究进行前期的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后,运用可持续创新设计理念对荥经砂器从开发设计、生产制作到推广销售环节进行重新布局和实践,当地政府、高校及社会公益组织一起开展参与式联合工作,探索當下手工艺传承与保护的新方法,推动当地经济的重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群.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0-61.

[2] 李立新.中国设计艺术史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207.

[3] 殷灿新.四川青神竹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中华文化论坛,2011(3):65-67.

[4] 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3):107.

作者简介:曹悦(1987—),男,四川自贡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景观雕塑、非遗、民俗文化。

猜你喜欢

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中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浅议生态视角下的绿色服装设计
食品机械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分析与阐述
浅谈商业与绿色设计的关系
基于绿色室内设计的室内设计发展趋势分析
浅谈绿色设计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