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域下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优化路径探析
2022-05-30解艳林郑凤霞
解艳林 郑凤霞
摘要:近些年,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缺失、抗挫能力减弱、消极情绪易传导等问题不断凸显,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发展有其紧迫性。美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将其融入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这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丰富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和途径的重要方法。应深入挖掘美育资源,加强美育渗透,搭建多元内容结构体系;充分利用美育载体,优化教育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性;优化美育师资结构,加强师资培训,实现全员资源联动性。以此优化和改进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丰盈生命和发展生命,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美育;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4-00-03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多,安全危机事件频发等情况日益突出,对此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进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将美育融入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能使大学生在审美体验中产生情感和精神共鸣,以情感人、润物细无声地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彰显时代性和感召力。目前从美育视角增强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实效性方面的研究仍不够充分,因此,文章从美育视域出发,探讨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优化路径。
1 美育视域下加强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价值意蕴
马克思主义的美育观是通过学习、发现、提升、创造美的过程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1]。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是增强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健康发展的教育。两者具有融通性,相互促进,意义深远。
1.1 贯彻国家重要教育方针的必要之举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3]。2021年11月,教育部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引起了对大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热议。这些都不断助推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3]。同年,习近平总书记还殷切提出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4]。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美育融入高校生命安全教育回应了这一系列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要求,能够助力完成立德树人教育任务。
1.2 契合大学生生命健康成长需要的迫切之举
大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面临巨大威胁,心理健康也受到较大影响。因此高校必须积极应对大学生在生命发展、安全守护和健康成长中的困惑、问题与危机,开展大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变得更为迫切。借助美育,通过具有美感的载体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可以在大学生精神层面打开一个切口,带给大学生轻松、愉悦、自由的审美体验与情感体验,促使其理解与领悟内容与精神,进而升华生命安全与健康成长的内涵。将灌输型的“应该如何做”变成自主型的学习和掌握安全技能及生命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自觉将生命安全与健康的价值观纳入行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这能够增强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长效性。
1.3 丰富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与途径的必然之举
当前,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局限性和困境。比如为强调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性,存在给人警告之感居多的问题;由于要全面掌握知识与技能,易陷入以灌输枯燥知识为主的窘境,珍爱生命教育也易成为讲道理式教育。这些都影响着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而美育原则、理念、资源等内容的融入,不仅能有效减少这些问题,还能丰富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要求与内涵。借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文学、戏剧等主流形式,不仅可以拓展教育载体,还可以增强教育的亲和力、时代性和感召力。中华美育精神中包含丰富的人生观、幸福观等教育资源,将其提炼转换,应用于新时代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不仅能够丰富教育内容,还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力量与智慧。
2 美育视域下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加速发展,而从美育视角来看,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解决,这些问题制约了其效能的发挥。
2.1 课程结构单一化,缺乏人文审美浸润
目前,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的主要落脚点是在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心理健康层面,主要依托课堂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当下多数高校只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门公共必修课,设有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基本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咨询需求。但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不仅缺少树立珍爱生命意识、学习生命安全技能等方面的内容,以美育为载体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也极度匮乏,没有充分利用美育的美感悦人、情感滋润等优势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因此目前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还不完善,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兴趣需求以及对丰富知识结构的诉求。
2.2 教育形式浅表化,缺乏美感体验共鸣
目前,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形式单一,以课堂知识点灌输型为主,体验感不佳,没能在多维体验活动和审美意蕴中开展有趣、有用、有美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大学生对生命安全与健康知识以及技能的好奇心、探索欲未得到充分激发,以兴趣和好奇心为主要动机去探索求知、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正向循环尚未形成,学生的求知内生力不足。并且很多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不能随当代大学生兴趣诉求的变化而变化,载体不丰富,且多流于形式。比如安全体验馆参观学习活动容易成为走马观花的形式体验,无法触及大学生深层的情感与精神,从而引导其进行深刻全面的思考。因此,目前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深入性、实效性亟须增强。
2.3 师资结构性短缺,缺乏美育专业教师
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缺乏美育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交叉学科的教师队伍。目前,师资队伍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教师、保卫处教师和辅导员为主。心理咨询中心教师主要承担全校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工作,包括授课与心理咨询,人身财产等安全类教育多以保卫处下发通知和网络推文等形式开展,加上辅导员开班会辅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他们缺乏美育学科背景,普遍存在对美育基础理论的了解不够清晰和透彻的情况,不能灵活应用美育理念、将其融入教育过程,也未接受过专业的美育培训,且全校教师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迫切需要构建有效的资源调配机制,有效整合校内外美育资源,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美育培训。
3 美育视域下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优化路径
高校应充分借助美育的优势,加大美育渗透力度,使美育对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发展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利用美育为其注入活力,优化教育方法和路径。
3.1 深入挖掘美育资源,加强美育渗透,搭建多元内容结构体系
深入挖掘美育资源,将美育创造性、创新性地融入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首先,充分挖掘和汲取美育中有关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丰富资源。挖掘有理论深度、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素材,尤其是中华美育精神中蕴含丰富的生命哲学、健康观等教育资源,如千古流传的诗歌、书画等经典作品以及独特的传统工艺等,都可为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注入文化精髓,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也可利用美术馆、艺术中心、博物馆、艺术工作坊以及相关教育基地等场所的美育资源,组织现场教学,开发实践课程,以精品项目等形式开展教育教学。
其次,有机融入美育思想,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美育渗透。要加强美育理论基础、国际比较等研究,将美育理念、原则和方法等内容融入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教学问答、教师与学生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美育“温度”,增加文化厚度,加强人文浸润。
最后,满足大学生丰富的兴趣诉求,搭建多元内容结构体系。结合大学生不同的兴趣诉求和遇到的实际问题,将学校特色项目和各学科专业资源转化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优势资源。比如引入古典舞、音乐、园艺插花、山水画、武术等,构建多元内容结构体系,在满足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体验的同时,融入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
3.2 充分利用美育载体,优化教育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高校要充分挖掘并借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美育载体传播知识和思想,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增强学生的内生力。
首先,增加美育实践体验,利用可感、可知、可见的美育载体,激活多维感受,引发情绪、情感体验。引导大学生投身于大自然和社会实践,或利用VR等仿真技术,调动五官感知,进而打开身心,贴近并触摸生命的温度。
其次,突出美育情感本质,尊重个体,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无论是在课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评等环节,还是在课外活动设计中,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都要发挥美育的情感优势。在尊重生命个体的成长感受和成长规律的前提下,着重引导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真情实感的交流,释放积极的心理品质、饱满的自我生命感,进而展现美、创造美、传播美,产生积极正向的反馈,增强生命的成长力。
最后,联动校内外美育资源,打造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减少浅表化的实践活动。将活动升级为项目运行,注重打造项目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度研究型学习。可联动创意产业园、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场馆,以及监狱、医院等相关场所,联合开展看歌剧、观电影等校园文化活动,将其改造成系列合作项目,并借助项目式学习,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访谈探究等途径,将被动学习变为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创中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3.3 优化美育师资结构,加强师资培训,实现全员资源联动性
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数量充沛、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发展和能力提升,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首先,优化师资结构,加强队伍建设。高校应组建德才兼备、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育人能力强、审美素养高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比如可通过调配校内具备美育理论基础且擅长生命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教师,也可通过特聘教授专家和研究员等制度,利用学校相关研究中心等途径与力量,积极吸纳社会美育教师资源,搭建多学科交叉的师资结构。
其次,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美育素养。在增强教师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意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其审美素质,使其掌握美育育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充分发挥美育的内在特性,利用美育资源,以情感人、温润人心。如将美育培训纳入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思政课教师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进而增强教师融入美育的自觉性。
最后,构建全员联动机制,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全员联动机制,调配整合资源,联动校内各级领导、管理人员、教师、辅导员等教师资源与校外网络名师、博物馆专家等教师资源,探索打造合作模式,创新品牌合作项目,激发创造力,汇聚发力,以此满足大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迫切需求。
4 结语
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思想、情感与知识统一作用的过程,是一项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长期性工作。将具有美感、富有饱满情感的美育融入其中,能使大学生在自由舒心、情感共鸣的空间舒展思考、思维与记忆等认知机能,从而激发大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的内生动力,自觉自愿感知生命、呵护生命、享受生命。因此,要着力促进美育融入高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以此有效激发教育活力,拓展教育途径,增强教育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媛.美育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向度和实践进路[J].江苏高教,2021(5):99-10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新华社,2016-10-25.
[3]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党建,2018(10):4-6.
[4]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强调,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J].美术研究,2018(5):4.
[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強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10-16(004).
作者简介:解艳林(1988—),女,山东日照人,硕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高校美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郑凤霞(1991—),女,山东济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