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元素融入《产业经济学》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2-05-30毛毅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思政元素实践

摘要:《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具有明显社会属性,这决定了将思政元素融入《产业经济学》的必要性。本文充分发掘《产业经济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首先从丰富教学内容、培养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等三方面提出了思政元素融入《产业经济学》课程的实践策略,并针对《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思政元素;《产业经济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1.086

0引言

《产业经济学》是高校经济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使产业经济学中国化,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体系,是当前中国产業经济实践的需要。同时,中国近年来的产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政策实践中都受到了格外关注和推进,这为教学中过程将思政元素融入《产业经济学》课程提供了大量案例与可行性。

《产业经济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非常多元,对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在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在对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中,遵循的目标是要努力掌握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理论、产业规律、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等中国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规律,能够将蕴含思政元素的《产业经济学》课程的专业知识用来服务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并使学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要注重以下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通过思政元素融入《产业经济学》课程,在新时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于现实产业经济问题的决策、分析和创新等各方面能力。

1思政元素融入《产业经济学》课程的必要性

1.1思政元素融入《产业经济学》课程是提升经济工作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体现在经济领域,表现为人们对经济工作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对经济工作者的相关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经济工作者,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外,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具有抵御腐败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将思政元素融入《产业经济学》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产业经济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始终将维护国家产业安全与促进产业发展放在首位,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经济服务,最终提升整个社会经济工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2思政元素融入《产业经济学》课程是破解思政建设存在短板和弱项的需要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开设的经济学专业课程,均将专业知识的传授及掌握作为评价依据,但缺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短板和弱项,这就要求在经济专业课程的讲授和学习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以经济学的专业课程《产业经济学》为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能够利用产业经济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而且要面向当前产业经济发展趋势,面向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根本目的,充分挖掘《产业经济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努力培养适应新产业经济形势下的用人需求。

1.3思政元素融入《产业经济学》课程是基于经济学专业学生学情特点的需要

《产业经济学》课程一般开设在本科教育的第三学年,此时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对经济学知识以及运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经济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也已经知晓,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所期盼,但同时对未来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又感到彷徨;两年的经济专业学习,使部分学生形成了“理性人”“金钱至上”的思维方式,从而存在国家的主人翁意识较为淡薄、民族文化认同感不足等表现;对专业性知识的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具有较强的应试目的性,从而导致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深入、全面。基于上述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学情特点,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产业经济学》课程,一方面,利用思政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素养,同时提升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经济相关职业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经济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对专业的认知程度。

2当前思政元素融入《产业经济学》课程的不足

2.1《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脱节

目前,部分主讲《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师对思政教育重视不够,认为思政教育“曲高和寡”,不适应现实。事实上,培养产业经济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既需要掌握产业经济学专业的相应素养,还需要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如果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失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贡献的动力,学生的专业素质也难以提高,也更难以培养出适合当前产业经济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主讲《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授课的同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品德高尚、学术精湛的产业经济学专业人才。

2.2学生自身对思政教育缺乏学习兴趣

高校学生是有别于其余时期的个体,具有独特生理与心理特点的青年人。他们往往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也处在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相较其余时期的个体,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然而,现实中,高校学生往往认为思政教育“曲高和寡”,不符合现实的需求,把思政教育看成是被动的理论灌输,对其存在较强的抵触心理,甚至个别学生将思政教育与“洗脑”相联系,导致思政教育的效果较低,形成了“你且姑妄言之,我且姑妄听之”的尴尬境地。

2.3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较为单一

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是思政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对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多数教师对思政教育仍以单调的理论灌输为主,或者是存在产业经济学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脱节,期末考试及平时考核也已客观题为主,缺乏对思政内容的考核,使高校思政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塑造的作用大打折扣。

3思政元素融入《产业经济学》课程的实践策略

3.1充分利用好绪论课,丰富教学内容

绪论章节是《产业经济学》课程的第一课,绪论课对于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逻辑框架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也至关重要。但历来绪论章节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如若采用传统传递—接受型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得课堂枯燥乏味,带来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因此,在《产业经济学》课程绪论章节的讲解中尽可能地增加一些案例,这样不仅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落实学科育人的目标。例如以美国禁止高端技术行业出口中国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高技术产业对于国家、民众的重要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产业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2发掘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产业经济作为多个产业的综合体,不同产业所特有的文化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石油产业属于产业经济的内容之一,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石油文化能够使学生掌握石油产业相关知识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铁人精神,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精神等,进一步汲取这些精神力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树立奉献祖国的理想、信念和信心,也会使学生以更高的责任感为石油产业发展添砖加瓦。其余相关产业,例如高新技术产业中不断推进的高新技术攻关,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爱国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

3.3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利于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全面分析复杂产业经济问题的能力,改变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仅从经济视角出发,而忽略社会、安全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在讲授重点产业政策一节时,首先介绍重点产业政策的重要性,即对国民经济非常重要但相对滞后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为企业及人民在生产经营、生活服务提供的种种保障,进而提出在对产业政策进行评估时,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看待问题,减少或避免仅从经济视角对产业政策的优劣进行简单评价。

3.4考评标准及教学方法的转变

考评标准转变方面,在平时过程性考评中,《产业经济学》的中期考核除了要考查学生对于产业经济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解决相关产业经济问题的能力之外,还需要从多角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价值观的考察。因此教师在平时过程性考评中,需增加平时对学生思想品德以及价值观的考察环节。例如,在“课内”小组讨论和“课外”调研报告撰写等平时过程性考评中,既考查学生对《产业经济学》课程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考虑加入一些《产业经济学》的思政案例与习题,以便考查学生思政知识的获取程度。在期末总结性考评中,在试卷题型的设置方面,适度加强主观性试题的比重,多以案例分析的题型呈现,并且多集中于时事热点,让学生站在一定的立场上来思考和分析产业经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同时,在评分标准上应适当地灵活,以体现课程“思政”的考核要求。

教学方法革新方面,一方面,利用“对比式”案例教学,例如在讲授产业结构这一章的内容时,可以通过搜集中印两国七十多年以来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及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中印两国具有较多的共性,均是文明古国,独立解放的时间也大致相当,也是当今世界的人口大国,但相比而言,中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程度远远优于印度。通过中印两国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的原因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所特有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在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就必须将课堂教学延伸拓展到实践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和感受所学的产业经济的相关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情况,从而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例如,组织学生对部分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充分了解具体产业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可能取得的效果。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实践教学,一方面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让学生走近社会,了解国情,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投身祖国建设的决心和信念。

4结语

《产业经济学》是高校经济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的相关内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存在大量需要中国化和必须中国化的内容。将思政元素融入《产业经济学》课程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产业经济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进行教学探索,可以引导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投身祖国建设的决心,最终为社会输送符合发展要求的、有责任担当的新型劳动者。

参考文献

[1]颜景懿.关于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考[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0,(6).

[2]刘娜.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专业“课程思政”中的应用[J].传媒论坛,2021,(12).

[3]魏文欢.新闻评论课程思政建设中时事热点元素的运用[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9).

[4]邹媛媛.《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學报(社会科学版),2021,(4).

[5]王雅丽,石安妮.“大思政课”视域下网络视频思政叙事创新探析[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1,(6).

[6]陈飞.基于产业经济学的高校体育商业化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8):74-75.

[7]蒋丽芬,吕新艳,王猜猜,等.《文艺作品演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2).

作者简介:毛毅(1986-),男,陕西西安人,博士,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

产业经济学思政元素实践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信息经济下的产业变革与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