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原理与医学教育的关系及医学人才培养
2022-05-30杨晓红彭青李威
杨晓红 彭青 李威
摘 要:哲学原理与医学教育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职业教育医学专业的教学中,将哲学原理与医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而且可为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改革提供新的视角。本文就哲学原理与医学的内在联系、哲学思维对医学教育的指导意义以及目前高职院校医学生的思维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希望为职业教育医学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 医学专业 哲学原理
课 题:本文系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批判观念—哲学思维—主动获知教学模式对高职医学生的影响”(项目编号:Wjlx2021172)、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虚拟现实技术在中醫针灸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项目编号:Wjlx2021175)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它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指导着人的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而且对人类科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推动着各个学科的进步,这其中包括对人体健康、生命进行探索的医学学科。人们在进行医学知识学习、研究过程中,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应用到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但未必能系统、熟练地应用这些原理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尤其是初步接触医学知识的学生,很难将貌似晦涩难懂的哲学思维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一、哲学原理与医学的内在联系
哲学原理与医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医学知识总是可以用哲学的基本原理来进行解释、分析,这些原理也是不断推动医学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一些常用的哲学理念,会出现在医学的各个领域。
(一)意识观
在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发挥着巨大的能动性,同时意识还会影响人的生理活动。人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身体状况。愉悦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使大脑思维活跃、激发正能量。而长期的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人的学习及工作效率,还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
(二)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在客观世界是普遍存在的,对矛盾的存在要理性、正确地对待,全面具体地分析矛盾,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适当的方法去化解矛盾。在研究人体健康的医学范畴内,同样存在着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矛盾,如果没有正确的矛盾分析法,很容易被各种表象所迷惑,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在医学教育的初级阶段指导学生应用科学的矛盾分析方法,可以为医学生日后的执业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备条件。在生命医学中,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样受到内因、外因的共同影响,疾病的产生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为疾病的预防、治疗、预后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统领全局,部分又对整体起着制约作用。所以,在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时,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人体同样存在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体是由心、肝、脑、肾及复杂的血管、神经、骨骼、肌肉等器官组织组成的统一整体,各部分之间相互依赖、互相配合,使人体维持着正常的运转,任何部分出现功能障碍都会影响生命健康。所以在医学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整体观,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疾病。
(五)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量变和质变,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是连续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变化,标志着量的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到一定程度时,量变转化为质变。疾病的发生同样是量变转为质变的结果。从量变、质变的相互转换出发,医学教育提倡早期预防、去除诱因的理念,防止疾病发生,如不吸烟、早期戒烟可以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等。
(六)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医学中也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医学教育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预防、健康宣传教育、治疗等手段发挥医务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达到预防疾病发生、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的目的,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辩证思维方法对医学教育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进行理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这四种形式,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正确、熟练地应用这些方法将有助于医学教育的顺利进行,更好地培养医学高等人才。
(一)归纳与演绎
归纳与演绎是科学研究过程中广泛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演绎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从已知部分推知未知部分,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但演绎的前提必须是正确的,这样推论的结果才可靠。归纳是以经验为依据,通过后期不断地验证寻找基本规律。善于归纳的思维方法是不断创新的必备能力。
在医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案例向学生讲解如何从一般原理演绎到个别,在实际工作中,再不断总结归纳经验、寻找基本规律。通过不断地演绎、归纳法的应用、相互验证,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不断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应用及创新、创造能力。
(二)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比归纳与演绎更为深刻。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不同的部分,分别研究,从中找到事物的本质;综合则是把事物的不同部分组成整体,达到对事物整体的认知。二者相互联系、互相促进。
在医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实例指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一件事情,甚至是从更多角度看待一件事情。当从多角度看待问题成为习惯,学生就能学会分析问题,在遇到复杂状况时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不断演练,逐渐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抽象与具体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建立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由具体的感性认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论,再通过思维的进一步加工,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
在医学教育与医疗活动中,同样离不开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思维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医学理论与医疗实践相结合。先安排理论课程掌握理论基础,再安排实践课程去验证理论知识、发现新的问题,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脱离实践教学,或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安排本末倒置,均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逻辑与推理
逻辑思维是人类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逻辑思维过程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其实就是医学的逻辑思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错综复杂的症状和体征,必须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才能发现疾病的本质,排除干扰,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所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融入医学教育过程,使医学生的思维理性、系统、严密,使其成长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医生。
三、高职院校医学生的思维现状
基于以上理论,我们对高职医学院校大二学生进行了逻辑思维能力现状调查,应用《逻辑思维能力》测试题,通过“问卷星”进行测验,满分45分,32~45分为逻辑思维能力优秀,26~31分为逻辑思维能力良好,20~25分为逻辑思维能力中等,0~19分为逻辑思维能力不佳。共236人参加测试,逻辑思维能力优秀的占41%,良好的占32%,中等的占21%,不佳的占6%。
結果显示,高职院校医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接近半数的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突出,具备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若能将逻辑分析能力与医学实践相结合,将会大大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其学习能力,也提示医学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小结
给医学插上哲学的翅膀,使其飞得更高、飞得更远。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要想更好地掌握医学知识,认识医学发展的规律,更好地处理医学活动中纷繁复杂的问题,必须具备理性思维,学会辩证分析,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医学生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掌握内因与外因、质变与量变、整体与局部、抽象与具体等哲学知识、思维方法,不仅有助于解决医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还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全方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何辉,辛华.浅谈医学与哲学的关系[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4).
[2]于佳楠,迟男男.辩证唯物主义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8(7).
[3]许珍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4]甘胜伟,孙善全,樊萍.哲学观点在解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
[5]杜亚颖.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
(作者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