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探讨
2022-05-30吴玉章
摘 要:作业是教与学的交会点,是师生教学交互的重要媒介之一,聚焦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对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作业是促进深度学习中知识内容体系建构的一种手段,也是落实深度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抓手. 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应该遵循主体普适性原则和功能承载性原则. 同时,要注重反馈评价为先、明确立足质量为本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数学;作业设计
数学作业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数学课程标准,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通过选择重组、改编完善、自主开发等手段,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自身特点和需求的非教学时间需要完成的任务活动. 作业是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可以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自己的教学得失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学生通过作业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形成相应技能. 作业设计的好坏关系着学生能否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与策略,力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一、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概念界定
深度学习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不同视角的研究者对深度学习的界定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采用文献[3]和文献[4]的界定,即“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核心知识、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团队协作、学会学习、有效沟通六个维度的能力”. 其中,挑战性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高层次认知上,指向发展学生的思维;学习主题是关联知识内在结构的学习单元.
让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过程是深度学习的关键,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是深度学习的目的. 因此,在深度学习和数学作业设计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本文将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概念界定为:教师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目的,组织开展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旨在强调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批判性利用,追求有效的沟通协作、学习迁移和问题解决,以发展思维为主要活动的高投入学习.
二、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促进深度学习的价值内涵
1. 数学作业设计是促进深度学习知识体系建构的一种手段
学习主题是关联知识内在结构的学习单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深度学习需要学生围绕具体的学习主题展开. 如果将教师教学定义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初步建构,那么数学作业则是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第二建构,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设计作业. 根据不同课型,可以将作业分为学情了解作业、概念理解作业和拓展外延作业,这些作业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突出体现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 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内容、理解概念本质、发展数学思维. 教师要通过系统性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从而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内容体系.
案例1:“函数的奇偶性”作业实例.
作业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fx=5x;] (2)[fx=5x;](3)[fx=5x2,x∈-1,2;](4)[fx=][5x-12.]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常见的函数,让学生学会从图象、反例、定义三种不同的角度来处理问题,加深对函数的奇偶性定义的理解与运用.
作业2:(1)函数[fx=x3+5x]的图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对于函数[fx=x3+5x,] 你能通过添加项使它仍然是奇函数吗?偶函数呢?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呢?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呢?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改变了直接判定函数奇偶性的方式. 函数[fx=x3+5x]的图象学生并不熟悉,通过设问图象特征,以及添加项构造不同的函数,深化学生对函数的奇偶性的理解.
作业3: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a,b∈R,当a + b ≠ 0时,都有[fa+fba+b>0.]
(1)若a>b,试比较[fa]和[fb]的大小关系;
(2)若[f1+m+f3-2m≥0,]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含参数问题作业,拓展性作业的设计不局限于解题练习,而是赋予高中数学作业更加灵活和多样的形式.
以上三組作业体现了系统的数学作业设计,通过多维设置基础性作业,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设置含参拓展性作业,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这样的作业设计的价值不只是解题训练,还起到了复习与预习的作用,是促进深度学习知识体系建构和优化学生能力体系的一种手段.
2. 数学作业设计是落实深度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抓手
深度学习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才有可能发生. 要想实现学生的全身心投入,教师就必须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要通过设计合理的作业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广泛的空间. 一般来说,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需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以课堂所学知识点为中心,强化“四基”的落实;二是对知识的整合与提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两个维度都要注意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围绕学习重点深度参与,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提升,进而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以解决新的问题.
案例2:“函数应用”作业实例.
阅读材料:北京机动车保有量.
北京是一个人口约为2 000万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比较严重. 为了缓解拥堵,2011年小客车限购政策正式实施. 从2011年到2015年,小客车限购指标分别为24万、24万、24万、12万、12万,在未来的几年中,小客车限购指标将减少至每年10万. 通过调控,北京市机动车(包含小客车和非小客车)增长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如图1). 截至2015年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562万. 市交通委此前发布规划:力争到2022年将工作日高峰时段交通指数保持在6.0及以下,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30万辆以内.
问题1:若不实行限购,试估计2015年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约为多少.
问题2:按照现行小客车限购政策,试预测2022年北京市机动车的保有量能否达到控制目标.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情境设置的数学建模作业题,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并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经历利用函数拟合的过程,最终得到符合实际规律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提高学生提取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应用问题的现实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将关联情境转化为熟悉情境,在情境的变化过程中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迁移,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实际问题;有利于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可以有效促进深度学习.
三、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促进深度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1. 数学作业设计的主体普适性原则
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趋于成熟和稳定,在设计高中数学作业时,要遵循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所谓主体普适性原则,是指教师设计的作业要有利于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使学生愿学、能学. 深度学习发生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尽可能满足这种条件,同时应该立足《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和实际学情,在设计作业时做到适度、适宜. 从作业的数量来看,过多的作业会加重学生的内在认知负荷,学生难以完成,且易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导致学生不愿学;从作业的难度设置来看,难度过高的作业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导致学生不能学. 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时,应该考虑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意向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因素,遵循主体普适性原则.
案例3: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作业实例.
作业:关于[x]的方程[x2+2m-1x+4-2m=0,]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m]的取值范围.
(1)函数[fx=x2+2m-1x+4-2m]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一个大于1,一个小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