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网络信息异化的表现及其治理路径研究

2022-05-30罗绮婷彭鹏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治理路径网络信息表现

罗绮婷 彭鹏

摘要:海量的网络信息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也催生了一系列新的挑战。通过分析网络信息异化的内涵及其实质、深刻阐明新时代公民网络信息异化的具体表现,进而得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培养高质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治理网络信息异化,实现网络用户在网络信息中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网络信息;异化;表现;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1.07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随着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不断全方位、多层次渗透到社会发展各领域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信息媒体早已从广播等传统媒介逐渐发展成为网络等新媒介,丰富、便捷和自由的信息不断地充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然而,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海量的信息容易导致人们在其中迷失,使人们被网络信息所牵制、支配,甚至是奴役,由此出现了网络信息异化的问题。

1马克思的异化观与网络信息异化

科技革命使人们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的数量大幅增长,其内容更具个性化,传递的方式更为便捷,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给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异化及网络信息异化的概念,我们更好厘清网络信息异化的实质。

1.1马克思关于异化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在吸收和借鉴了欧洲学者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进一步指出异化“是人自身的活动对自身所造成的否定。这种否定的力量并非来自外间世界,而是来自必然地颠倒了主客体关系的物结构。主体的人因为自己的活动而转变成自己的对立物,这才称作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下,工人会与其产生的劳动产品、其劳动活动、其类本质以及人相异化。随着物的世界的增值,人的价值就会有所贬值,即劳动者生产的数量越多,受其勞动产品的支配、统治和奴役就越多,使得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了维持生计的手段,付出了大量活动而不得相应回报。这种颠倒了劳动关系中主客体地位的生产方式就是异化劳动。

1.2异化概念融入网络信息时代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产活动所得到的产品就不同限于物质产品,还包括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这些网络信息的价值就像是工业时代中强大的机器与其产生的商品价中的价值,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产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信息异化其实并不是信息科学领域所固有的概念,而是将“异化”的哲学概念引入到信息科学的领域,分为人的异化和信息异化有以下两层含义。

其一是指创造网络信息的主体在自以为主宰这些信息的过程中,恰恰被网络信息所主宰却浑然不知,在过分依赖信息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换句话说,网络信息独立于人支配、奴役和统治着人,人们生产信息的活动不再是自由自在的活动。人从属于信息及信息的生产活动。

其二是指在网络信息生产和流动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人们会生产、传递、接收错误的网络信息,或者错误地传递和接收网络信息,这使得网络信息失去原来自身应有的含义且不能表达自身原有的含义和情感,导致网络信息异化。

1.3网络信息异化的本质内涵

要深刻理解网络信息异化的实质内涵,需要厘清在网络信息异化中主体与客体关系、人与物关系、目的与手段关系。

第一,人与网络信息主客体发生颠倒。人与网络信息的关系,人创作了网络信息,即两者应作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人为主体,而网络信息为客体。在这种关系中,人们在网络中往往能够自由随心地选择信息、使用信息、分辨信息,使得这些网络信息能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价值。反之,当人与网络信息的主客体关系被颠倒,网络信息成为主体,而人变成了客体,那么就会容易产生依赖网络中的信息、不能正确创造和使用网络信息等现象。于是,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使得人工具化、对象化,把信息看作是自身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便实现了网络信息对人的统治、支配和奴役。

第二,人在网络信息中被同化。人与网络信息的关系,应该是人与物的关系。网络信息作为人所创造的物,应该是为人们所用。在网络世界中,信息是人们感性世界被信息技术数字化、符号化的产物,人们能够运用其传达信息、情感等。但是,如果人们过于追求我们所处世界的信息化、数据化和虚拟化,那么就容易忽视人自身的人文、德性和情感,便会慢慢和网络信息同化,成为没有人文、德性和情感的人,容易淡化与周围人的关系,慢慢变成一种冷漠无情的工具,丧失人的本性,回避现实的生活,从而导致人在网络信息中被同化,这是网络信息异化的实质之一。

第三,人在网络信息中价值目标被异化。人与网络信息的关系,应该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网络信息是作为传达信息、情感等的手段,是人创造的产物,其自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目的,只有人能够为网络信息确立要实现的价值目标。那么,所确立的价值目标对自然、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否有利,是判断这个价值目标正确与否的标准。当人不能以正确的价值目标去支配、使用网络信息,网络信息就会反过来支配、奴役人,诱导人做出不好的行为,更甚者会陷于有害的网络信息中难以自拔,这时候网络就会反过来支配、奴役人,人也就呈现异化的状态。

2网络信息异化的具体表现

新时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信息使我们正在创新一种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直接沟通的新方式,一些人对于网络信息的依赖程度慢慢超过了预期,逐渐地在网络中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和判断能力,人脑被网络信息所支配和奴役,网络信息在现实生活中成为奴役人的异己力量。

2.1对网络信息的过分饥渴形成“网络信息焦虑”

进入新时代,科技手段的更新迭代加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意识增强。部分网络用户担心自身因获取的网络信息量太少,他们担心该听的没有听到,该看的没有看到,总觉得在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前必须获取大量信息。但是,现存的信息过载问题却阻碍人们获取有用信息,信息量虽然在增加,但是人们获得有用信息的机会却在减少。人们得不到有用信息时就容易产生信息饥渴。于是,人们由于对信息的过分饥渴导致公民在网络世界中疯狂大量地搜寻信息,惧怕遗漏相关信息,对网络信息时刻保持高度关注,信息的收集过分地牵动着自身情绪。在网络信息世界中,由于纷杂繁多的信息里存在大量虚假、失实误导的信息,人们在选择和利用的过程里容易陷入迷茫的情绪,由此造成了信息焦虑。

2.2对网络信息的过分焦虑形成“网络信息依赖与崇拜”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大量虚假不实的网络信息充斥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里,容易因为难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倍感焦虑与不安,更有网络用户离开WIFI和移动数据网络半小时都会变得焦躁不安,害怕自己与世界失去联系。这种对网络以及信息的过分焦虑,容易发展成为对网络信息的依赖。“无处不网”“处处有网”的状态已经成为当代网络用户的基本状态,对网络信息形成依赖,就难以再去通过生活和学习实践去思考和消化所得到的信息,慢慢地发展成为信息崇拜。一些人就对网络信息其产生一种崇拜之感,认为获取“信息战”的胜利就是获得一切的胜利。无论他们参与任何活动,如升学考试中,搜寻资料无疑成为在考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这就是由于人们对网络信息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区,将网络信息神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2.3对信息的过分依赖形成“信息暴力与犯罪”

在大数据时代,由于人们对于信息的过分依赖,无用的、虚假的、不健康的信息充斥着网络,在过分依赖的网络信息心理下,人们会不加区别的无节制传播,使网络用户更加难以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容易把假的网络信息当真,把真的网络信息当假,由此,网络空间就逐渐受到了污染。在网络空间风气不佳的状况下,一些人道德水平低下和自制力较差,他们往往容易形成信息暴力和犯罪。一些人会与现实中的形象反差巨大,披着网络工具的外套,在网络世界毫无顾忌地用文字和符号来恶言来声讨他人,甚至发生“人肉检索”现象,非法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公布于网络世界中,这不仅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还会形成催生一种网络暴力。除此之外,还会出现一大批犯法分子,如网络黑客、网络间谍,他们以网络为平台,利用在其中的一些信息去进行一些违法犯罪活动。

3治理网络信息异化的路径探索

要深刻认识到人的网络信息异化的实质与危害,克服网络信息异化,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走进网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教育工作相结合、培育高素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三个方面着手,促进人在网络信息社会中全面且自由地发展。

3.1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占领网络阵地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介,人们喜欢在网络上冲浪、学习知识,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深度融合,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可以有效预防网络信息异化。

一方面,从时间上预防网络信息异化。近年来,微博平台上的许多官方媒体多次求快而传播错误的新闻信息,这种现象造成网络世界存在大量虚假和不实消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走进互联网,加快对网络平台时间上的管理,加强微信公众号、微博、豆瓣等平台的运营,将我国和世界上的热点信息和时事政治准确、规范地进行编辑和推送,帮助网民面对繁多的网络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利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服务,不被网络信息所支配和奴役在时间上预防网络信息异化。

另一方面,从空间上预防网络信息异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走进网络,利用互联网平台使人们能够在不同的地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此举不仅让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课堂上进行,而且也在网络中开展,能够增强在教育过程中互动性,让受教育者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为此,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有利于我们占据网络世界的阵地,在时间上避免信息异化,在空间上预防网络信息异化。

3.2思想教育工作与网络教育工作相结合,增强价值导向功能

网络平台的高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了新切口,提供了新思路,积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教育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增强其自身的价值导向功能,更好防止网络信息异化。

首先,引导人们增强人的主体地位。积极加强网络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引导人们树立主体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要教育人们清晰认识到能够网络信息是人的创造物,应该从属于人,使人们不为网络信息左右,做到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在人与网络信息中树立主体意识。

其次,引导人们加强道德的自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人们在匿名的網络世界中提升自身的网络信息伦理道德意识,强化个人的道德自律,能够将“他律”转化为“自律”。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使教育人们使用网络信息需要合乎伦理道德、重视对人们“道德感”的培育。

再次,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网络信息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关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协调网络信息异化所带来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的不平衡,揭示网络信息异化所带的不符合现实生活的网络世界假象,帮助网民回归现实生活中。

最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人们处理网络信息中,不能随波逐流,更不应该唯利是图,应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可以打造符合公共价值取向的网络情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场景融合”,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主题场景,在场景中融入更多主流价值,使得人们在无形中接受主流价值教育,从而能够正确地确立网络信息所要达成的价值目标。

3.3积极培育高素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拓展教育方式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和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破除网络信息异化的现象,培养具有高素养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的网络素养。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一员,将会在纷繁复的网络信息世界中夹杂着管理、教育、引导的职责,为此,提高他们自身的网络素养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注重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伦理道德,如遵循相关网络信息生产、传播、利用的法律法规,坚决抵制各种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传播,尊重其他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等。其次,要注重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信息能力,主要是包括网络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能力,这是他们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实现用真实信息代替异化信息,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强教育效果。最后,要注重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发现和遵循网络信息发展的规律,贴近网络主体的思想动态,能够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革新自身的思想观念,紧扣网络发展的脉搏。

第二,打造复合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能够更好程度上达到破除网络信息异化现象。首先,我们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作为团队的重要成员,使团队在网络中能够营造正确网络舆论,防止教育者被信息所支配而浑然不知。其次,我们应该主动吸纳一些不同学科的人才,促进跨学科的思维交叉,从多学科中发现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防止受教育者在人与网络信息中丧失主体地位。最后,吸納一批网络技术基础好、政治站位坚定、有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各高校学生干部,能够更加帮助专家与网络用户建立更加紧密的互动关系,也能帮助团队专家更好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三,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的制度建设,能够一定程度上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再缺位,能够对网络用户提供有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落实网络思想教育团队的领导责任制,更好地在网络世界中真正帮助受教育者摆脱网络信息异化,增强他们驾驭信息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完善网络思想教育团队的评价制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的评价制度能够更好地将其工作细化,更好地针对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设计教育方案。针对网络信息异化现象,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成的目标,能够更好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4结语

在信息社会中,网络信息成为我们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它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了便捷,另一方面信息异化程度不断加重,扭曲了网络信息所要表达的原意,更甚之人的主体地位在人与网络信息中丧失、人在网络信息中被同化和人的价值目标被异化。为了破除网络信息异化现象,应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走进网络、促进思想教育工作与网络教育工作相结合、培育高素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三个方面着手,促进人在网络信息社会中全面且自由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06).

[2]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J].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0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4.

作者简介:罗绮婷(1998-),女,广东东莞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治理路径网络信息表现
怎样提升乡镇政府治理能力
透视网络信息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隐性攻击分析方法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