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域下广西边境旅游带建设研究
2022-05-30曾雨颀
?曾雨颀
摘要:近年来,受国家政策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影响,边境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目前边境旅游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动线不合理、景区管理存在漏洞、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根据广西崇左市旅游发展现状,讨论边境旅游景观的开发及边境旅游景观的优化策略,结合全域旅游概念提出通过搭建网络智能管理系统、改善基础设施、重新规划旅游动线、产业联动形成品牌效应等方法实现“旅游+”的边境旅游新图式。
关键词:边境旅游;全域旅游;旅游景观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9-0-03
1 全域旅游概念及发展全域旅游的深远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与休闲活动的需求增加,传统的旅游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出游需求[1]。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启动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016年,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提出要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概念提出后获得业内普遍认可,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给旅游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但实施效果不甚理想。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先后审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500个,到2019年,创建成功仅71个,落实到位率不足15%。究其原因,是地方对全域旅游概念的认知理解不到位,全域旅游投入多,见效慢,特别是短期内给边境山区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明显[3]。相关部门应带领群众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转移边境少数民族剩余劳动力,提升当地农产品、手工艺品附加值;落实旅游扶贫政策,为广西边境贫困人口解决就业问题,带来额外收入;积极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维持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带来长久收益。
2 广西发展边境游的优势
2.1 自然条件
广西边境地区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加之地形跌宕起伏,高山峡谷内形成了热带季雨林生物圈,仅通灵大峡谷内记录的植物就达2000多种,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打造出奇伟瑰丽的山水景色,峰峦叠嶂,峡谷内溪水潺潺,更有各种地下河流经溶洞隐于山间,可谓雄奇壮美;加之中越边境远离化工制造业的污染,生态环境没有遭到明显的破坏,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2.2 地理位置
广西自古与越南接壤,边境延绵数百里,亦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水陆通道,早在商朝民间就出现了边境贸易,两国之间流动的多民族人口为广西发展边境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近年来,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海关手续逐渐简化,标准逐渐统一,更是为边境贸易带来便利。联动形成广西四大旅游目的地,即桂林—阳朔山水观光、北海—银滩休闲度假、崇左—德天浪漫边境、巴马—寿乡康养文化,以吸引各地游客,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开发消费潜力,丰富广西旅游业态,打造长假出行圈。
2.3 国家政策
发展旅游业是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乡村旅游扶贫、“一带一路”大蓝图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号召。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也把旅游业作为特色产业培育,提出打造旅游先进省,实现兴旅强桂、富民兴桂的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东南亚国家也积极发展经济,为边境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更是为广西边境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4]。
2.4 疫情形势
为应对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1月27日国家发布境外游限制令,但异国风情仍对人们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这给边境游带来发展机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园内旅游要注意做好疫情防控,严防麻痹大意,游客跨区域流动时,做好信息通报和人员管控;景区餐饮场所注意分散就餐,游客离开后做好消毒工作,保持通风。要积极应对疫情给游客旅游观光带来的挑战,把握疫情给广西边境旅游带来的发展机遇。
3 广西边境游现存问题
3.1 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决定了当地的旅游接待能力的强弱及未来发展规模的大小。例如明仕田园景区,游客坐竹筏沿河观景时,各种村民自建的农家乐、乡村民宿层出不穷,建筑风格五花八门,甚至部分自建房盖到四五层高,严重妨碍了景观视线,且与周围的自然风光格格不入。中越边境游的龙头景区德天跨国大瀑布的停车场接待能力严重不足,容量不足1000个,从周边集散点到景区也没有摆渡巴士,严重削弱了景区的接待能力。在边境村落里,基本都是酒店、宾馆,以发展第三产业为目标是可行的,但基础设施不完善就无法保障服务质量。许多酒店打着“准四星”“准三星”的名号招揽顾客,但在硬件上,其设施配套与“准四星”“准三星”酒店相去甚远,装修风格浮夸,房间布局不合理,電器配置杂乱无章;在软件上,一次性用品质量甚至不如小旅馆。这些酒店名不副实、风格混乱、“不中不洋”,影响了游客的体验,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客源流失;而经营者为了吸引顾客,必将降价维持经营,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
3.2 管理存在漏洞
在广西边境早期未开发时,许多港澳游客前去游玩,并给划船工小费。近年来,国家鼓励开发边境旅游,景区开始有规划地改建、统一管理。但是船工的工资并没有随景区票价而提升,这就导致许多服务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甚至出现直接向游客索要小费的情况,给广西边境游带来了负面影响。除了服务人员外,边民恶性竞争导致景区购物店的商品的价格是商业街的两倍;特别是旅游高峰期,经营者只注重短期利益,哄抬物价,让商品价格达到平时的三四倍;景区外村民在各种村路街边拿着“特产”摆摊,很多游客图新鲜,购买之后却发现并不合口味,就直接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3 景观动线规划不合理
以德天跨国大瀑布为例,景区内不仅有各种消费项目,景区入口还有特色产品店,进入景区,还有长达数百米的中越产品商业街,这些商铺售卖的商品种类几乎一模一样,质量也难以保障。走过商业街,还有一排免税店,游客购买商品后要用手拎着商品走完剩下的一大半景区。景区急于拉动消费,为了经营效益盲目规划游玩路线,反而使游客在景区内的游玩体验大打折扣,使到此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少。
3.4 缺乏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不论是民宿农家乐的统一管理,还是自建房与酒店的风格把控,处处都体现出广西边境地区为拉动消费,着眼于短期的经济效益,完全忽略了缺乏文化内涵的弊端。这些商家打着中越边境游,欣赏边境风光的旗号,却让游客的观光过程充斥着低质量的消费项目。在游览过程中,关于中越友好交流的历史文化、边境贸易历史沿革等的宣传介绍却寥寥无几。旅行结束后,游客对边境的印象只有粗制滥造的特产,买过一次之后也不会回购。景区看似赚钱了,实际上却造成了潜在购买力的流失,对整个地区的产品销售而言得不偿失。
4 广西边境旅游带建设方案
4.1 发挥资源优势
边境游最大的优势即处于两国交界处,地域文化碰撞与交融形成异彩纷呈的文化资源。中越边境文化资源涉及多个层面:边境民族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魅力,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东西方文化的互动,让西南边境许多港口皆能感受到国际化的氛围;中越跨文化互动,让两地的文化资源往往有相似的历史渊源[5]。广西崇左浪漫边境游线路更需要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对两地地域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及合理开发。崇左边境村落群的建设及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但可以根据其特有的人文风貌与自然景观进行有力宣传,把控整体的景观设计,对建筑群外立面进行改造,保障整体风格和谐有美感。设置特色的人文博物馆、民俗体验园、中越文化展示区等,规划旅游景观带合理过渡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4.2 加强自然景观设计
西南地区地貌复杂多样,环境优美,植被茂密。优越的自然条件也给边境文化资源带来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魅力。例如,东北边境因漫漫寒冬形成了独特的冰雪景观,西北塞外拥有广袤无垠的草原风光。广西四大旅游线路中崇左—德天浪漫边境游最大的亮点就是德天跨国大瀑布,因此在设计时要加强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充分考虑边境游景区景观的特殊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边境游景区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强自然景观设计,提高自然景观的观赏价值,特别强调资源的整合利用,以促进边境旅游业高水平发展。边境旅游需要保护其自然特征和观赏价值,所以没有必要实施大规模的人工改造,破坏其原有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因此,要在边境自然景观优美的区域充分保留自身的特色,增强自然景观的吸引力,突出热带雨林景观主题。在景观边界利用铺装变化,形成清晰的景观边界,合理设计边境游景区的自然景观。
4.3 重新规划旅游动线
重新规划旅游动线,通过大数据了解不同游客的需求。年轻人追求刺激,情侣需要浪漫的氛围,家庭出游要照顾到老人小孩的需求,摄影爱好者钟情于优美的景色,要针对不同的旅游单位规划亲子游、探险游、观景游等,真正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整合旅游资源,精准规划旅游路线,形成不同时长的游玩项目,让游客可选择乘坐观光车或步行等方式游览景区。同时,集中安排购物环节,冗长且无趣的同质化商业街可用民俗文化展览的形式替代。在休息区可设置自动售货机或特色小食。旅游产品不仅要统一集中在景区出口处售卖,更要丰富销售方式,增加互动环节。景区要真正替游客考虑,节省游客的体力、时间,让游客享受沉浸式观光体验,激发游客潜在的购买欲望,最终达到供需双方双赢的局面。
4.4 搭建网络智能管理系统
落实大数据系统管理,积极搭建智能系统,实现信息同步,完善导游网络,形成“旅游+智慧”模式。边境旅游集散点分散,经营者管理难度较大,可采用互联网技术,参考商场的购物导览系统使游客清楚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开通微信公众号和旅游信息网,方便游客了解相关信息,及时掌握路况、天气、实时游客密度等信息,更合理地规划游玩路线和游玩时长;通过平台收集客户评价,使经营高度透明,权责划分明确,根据评价对景区工作人员采取奖惩措施,持续优化和改善服务质量,进而提升游客的体验[6]。
4.5 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考虑到全域发展,中心景区的住宿接待能力可以维持现状,将过夜集散点分布于各个景区的交通网点;完善集散点住宿的基础设施,制定宾馆酒店的等级标准,严禁虚假宣传,淘汰不合格的电器,内部装修及外立面风格应统一;对景区部分严重影响整体风貌及观光视线的自建房进行整改或者拆除;完善交通系统,为保护土地资源,要扩大停车场的范围必须经过国土部门的审批,建议国家在保证审批严谨的条件下简化审批程序。
4.6 产业联动形成品牌效应
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不仅要突出自身特色,更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因地制宜地构建规范的旅游服务体系。对部分小摊小贩进行整改,通过丰富产品种类的方式避免恶性竞争;针对当前销售的旅游产品以低质量且种类单一的食品类产品为主的情况,可以学习苏州博物馆,上架一些仿真的园林文创产品,在取得良好的销售成果后再进行量产,或者就地取材,调研周边村民制作的手工艺品进行试点销售,再签订合约长期收购。这样一来,游客在欣赏了美丽的景色后,再看到呼应景色的迷你仿真产品和极具民俗风情的手工艺品极易激起购买欲望。这一方面能够改善“边关特产”种类单一的情况,另一方面能给景区周围的村民带来增收的机会,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联系边境游特色主题打造真正意义的全域旅游农产品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做好合理包装宣传刺激消费,使游客成为产品的推销员,挖掘更多潜在客户。
5 结语
广西边境旅游带应进一步完善边境游景观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新规划旅游动线,有效运用网络智能管理系统,联动相关产业形成品牌效应。通过对广西边境旅游资源的合理调配,解决广西边境游现存景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景区管理存在漏洞、景观动线规划不合理、景区建设缺乏文化内涵及地域特色等问题。新时期,全面落实全域旅游是促进我国边境经济发展,提高边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各部门要积极配合,牢牢把握后疫情时代给边境游带来的发展机遇,结合边境旅游业发展现状,从游客旅游观光的食住行等全方位、多角度切入,寻求最优发展策略,实现长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斌.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动因及路径:以陕西省为例[J].企業经济,2018,37(7):
77-82.
[2] 刁洪斌,刘迎华.全域旅游视角下山东省乡村旅游提升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2):5-9.
[3] 王会芳,毛彬.基于乡村振兴的“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思考:以武汉新洲区凤凰镇石屋旅游度假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6):94-96.
[4] 黄耀东.广西边境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4(1):31-34.
[5] 张磊.中越旅游合作成效、问题及对策探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8(1):14-18.
[6] 刘彦平,胡卫伟.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探索研究:基于旅游者需求的角度[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7):120-121.
作者简介:曾雨颀(1998—),女,山东青岛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