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展”融合

2022-05-30张星瑞

中国会展 2022年13期
关键词:科博会中关村场馆

张星瑞

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北京科博会”)是由国务院于1998年批准举办的大型国家级展会。2020年北京科博会首次与中关村论坛融合举办,作为中关村论坛的展览板块面世。2021年,第24届北京科博会名称调整为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首次与中关村论坛同期同地举办,实现“论展一体”,力求达到“1+1>2”的效果。

北京科博会与中关村论坛的融合举办是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率先打造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之一。那么在北京科博会与中关村论坛融合举办后,二者具体融合效果如何呢?笔者在第二十四届北京科博会举办过程中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访谈等方式对论展融合后北京科博会的举办现状以及两者的融合效果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共线下发放问卷570份,回收有效问卷558份,问卷有效率达98%。本文以调研为基础,分析本届北京科博会举办情况,试图为其未来的举办提出相应建议。

第二十四届北京科博会的特色与亮点

第二十四届北京科博会关注国家战略部署,紧贴首都发展特点,全面展示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成果。同时本届北京科博会还十分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注重参会观众的互动体验,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面都获得了参展者的高度好评。

(一)集中展示核心技术

本届北京科博会集中呈现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三城一区”的融合发展态势,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2022冬奥会、碳达峰碳中和等主题,展示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同时聚焦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汇聚了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参展。

(二)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

本届北京科博会十分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着力打造中小微初创企业创新展示平台,集中展示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企业创新成果和颠覆性技术。此外,其还通过多个网上平台征集优秀的中小微初创企业,促进兄弟省区市的企业和北京市的中小微初创企业对接合作,形成信息直通机制,实现多方面共享。

(三)注重现场的互动体验

本届北京科博会通过室内外的科技表演互动项目,使观众获得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如A5碳中和馆的三一重工展商,可以让观众操作智能机械手臂“写书法”;A1综合馆中智能钢琴吸引了许多观众上前体验;能够握手互动的机器人;诸多互动项目使观众更加深度地参与了展会。

(四)个人信息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获得一致好评

本届北京科博会专门设置了知识产权方面的讲座,为参观观众以及参展商介绍知识产权的发展情况以及法律保护。同时在对参加科博会的展商调研后,数据显示对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给出“非常满意”及“满意”评价的参展商占比分别为30.25%和50.42%。由此可见本届北京科博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获得了大多数参展者的好评。

其次针对展会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在对参加本届北京科博会的观众进行调研后,数据显示有77.03%的观众表示不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露。通过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观众都对主办方的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持信任态度。

第二十四届北京科博会的问题分析

第二十四届北京科博会在与中关村论坛融合举办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场馆规模小、基础设施条件差、主办方组织管理能力欠缺等问题给观众和展商带来不好的参展体验。

(一)场馆设施待完善

本届北京科博会的场馆规模问题直接影响了展览效果。根据科博会官方数据的公布,2018年到2021年展览面积分别是4.5万平方米、3.8万平方米、3万平方米、1.5万平方米,场馆规模的缩减约束了展会丰富度,导致观众入场人数有限;展馆的選址也不利于布展与观展,受临时场馆规模和选址的限制,参加本届科博会的展商数量较少,仅有500余家企业参展。在现场调研时还发现相当数量的企业虽位列展商名册,但并未实质性参展或者未积极参展,这也对展览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由于展馆是临时搭建的,场馆内的基础设施及环境较差,这给展商及观众都带来不好的参展体验。

(二)云上展厅未充分发挥作用

本届北京科博会虽开设了线上展会模块,但是根据调研发现大多数展商并没有使用线上展会,有的甚至不了解线上展会。 仅有16.81%的展商表示了解并使用了线上展会,有42.02%的展商表示了解但是没有使用过线上展会,甚至41.18%的展商表示完全不了解线上展会。此外,笔者在浏览科博会的线上展会界面时发现线上展览并没有展示现场展品信息,大多仅是对公司的简要介绍,缺少在线直播、视频、音频和自动化客户服务等互动技术。虽然设置有网上展示交易,但功能过于单一,导致并不能实现线上展览与线下的互补和促进。

(三)主办方的组织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本届北京科博会在组织管理方面还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次展会原定的是展商和观众在不同时间分批入场,但是开展首日,由于主办方没有严格执行原定入场计划,展商和观众并没有做明确身份区分就同时入场,导致现场混乱拥堵。在调研中还有部分展商反映在开展前期由于主办方组织混乱,导致他们无法提前进入展馆布展,最后只能在开展当天和观众一起入场临时布置,这极大地影响了展出效果。

(四)北京科博会与中关村论坛融合程度有待加强

本届北京科博会与中关村论坛同期同地举办,以期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但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两者融合举办的效果并不好,调研数据显示中关村论坛参与者中,仅有26.15%的参会人员参与了科博会,37.44%的参会人员了解但未参与科博会,36.41%的参会人员完全不了解科博会。而北京科博会的参展观众中“了解并参加”仅占比19.79%,“了解但未参加”占比53.13%,“完全不了解”占比27.08%。论展人员参与的重复率比较低,说明两者在资源对接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022年北京科博会的完善建议

结合前文对北京科博会问题的分析,在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为完善北京科博会、加快北京科博会与中关村论坛的深度融合,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改善硬件设施

1.改善展馆条件

本届北京科博会的展出效果受展馆位置与规模限制严重,在解决场馆问题上可效仿同年举办的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设置“双会场”的方式,另外租借北京地区其他展馆,摆脱临时展馆的限制,建立属于北京科博会独具特色的场馆群。在场馆内部的展区规划上需要坚持科学、清晰原则,各展区展览面积和展位数量应当相对均衡。其次,展商筛选和展位布局应凸显展会主题,每个展区里的展商主营业务和特色展品应当聚焦本展区主题,以免给观众鱼龙混杂的参展体验。

2.完善云上展厅功能

在完善云上展厅功能方面,可以学习CES举办线上论坛,并与合伙伙伴、受众在线交流互动。以及为参展商提供单独网页展示、与参展观众和媒体工作者一对一对话等权益。另外,建议增加直播、采用AR、VR技术来增强互动。利用直播平台开展一对一的在线谈判活动。充分开发并利用好线上展会可以使信息更广泛的流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展会影响力。

(二)提升组织管理能力

本届北京科博会举办过程中暴露出了主办方在组织管理方面还有待改善。比如在展会入场时出现的秩序混乱问题,后续应当在展会人流量管理上更多地进行分流和引导,在面对不同状况时应当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同时主办方应当建立专门的沟通协调小组,在整个展会开办前以及过程中保证与参展商良好的沟通。在临时活动安排出现变动时应当及时通过线上线下多途径进行通知,避免造成参展者的不便。

(三)加大宣传推广工作

本届科博会线上线下的宣传不足,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展商是受邀参加科博会,很少有展商通过宣传获知科博会参会信息。因此,应加强科博会的宣传工作,增加通过宣传获取参展商的比例。加强线上线下同步宣传。一方面高频率更新官网主页,及时传递新闻与实时动态,增进观众对科博会的了解。另一方面加强线下宣传,投放更多路面广告、增加纸媒曝光度。还可以创新线上宣传方式,利用虚拟展厅等方式,吸引参展商和观众远程参与。

(四)促进科博会与中关村论坛深层次融合

为促进北京科博会與中关村论坛进一步深层次融合,可以分别从注册融合、营销融合、互动融合三个方面进行。注册融合,是指身份的融合,主要表现为展商、专业观众、普通观众等参展参会人群既有参与科博会的身份,也有参与中关村论坛的身份。通过注册融合开始实现身份的融合。营销融合,是指营销推广上的融合,两者应该在宣传推广上进行更多互动。首先,在各自现有的影响力基础上加强自身宣传,吸引更多人关注。其次,二者通过互相宣传进一步进行绑定。如在官方网站、媒体见面会上应相互宣传,展示彼此的关键内容,促进宣传互通,从而促进中关村论坛和北京科博会的协调发展。互动融合,指的是展会的属性是社交、教育、新知识的获取,促进参与方之间深度的互动。观众可以自由选择从科博会参与中关村论坛,也可以选择通过中关村论坛参与科博会。让二者在参与人员上达成完美的融合。通过多方面、深层次的融合,使得北京科博会与中关村论坛能够相互促进,真正达到“1+1>2”的效果。

“论展融合”未来可期

综上所述,场地限制、展会规模缩减等因素确实给本届北京科博会整体呈现效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北京科博会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展会,在将其与中关村论坛融合举办的改革过程中阵痛是难免的。虽然目前中关村论坛与北京科博会的融合举办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仍然值得肯定的是中关村论坛的参会者与北京科博会的参展商和观众都对论展融合举办的未来前景抱以期待。在经验的积累下,“论展融合”必定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科博会中关村场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场馆风采
大数据时代,谁领风骚
第十九届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花样”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