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分析
2022-05-30李兆增
李兆增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对青少年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传统开胸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的60例青少年自发性气胸患者与接受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的60例青少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分别设置为对照组、研究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在组间和组内对比免疫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组间对比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 <0.05),且组间对比术中出血量,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 <0.05)。在术后第1 d 至第3 d,疼痛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在研究组中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研究组、对照组中开展对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 <0.05)。在手术后,两组CD3+、CD4+/CD8+均明显比手术前降低(P <0.05);组间对比CD3+、 CD4+/CD8+,手术后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 <0.05)。在手术后,相比于手术前,两组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 FEV1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均明显增高(P <0.05);在手术后,组间对比FEV1、FEV1/FVC,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 <0.05)。在手术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比手术前增高(P <0.05);手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在研究组中明显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对于青少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感和免疫功能损伤,有利于加快术后康复进展,改善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青少年;自发性气胸;肺大泡切除术;胸膜固定术;胸腔镜
【中图分类号】R65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5-0074-04
自发性气胸是在胸外科常见的一种病变,是由于肺部病变导致胸膜和肺大泡破裂后空气进入胸膜腔并在胸膜腔蓄积引发的气胸,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1-3]。自发性气胸多在青年人群中发生,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的概率也较高,会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青少年自发性气胸发病后,需立即采取治疗措施,以保障青少年的人身安全。肺大泡切除术、胸膜固定术是对于自发性气胸治疗的主要方法,以往的术式以开胸手术为主,该手术具有严重的创伤性,而随着微创手术理念在临床上的关注度提高,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逐渐用于自发性气胸治疗中,该术式实现了胸外科手术治疗的微创性,为探讨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对青少年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医院接受传统开胸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与接受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的青少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各60例纳入,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120例,各60例青少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分别设置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中有男36例、女24例,年龄12~18(15.27±1.24)岁;研究组中有男38例、女22例,年龄12~18(15.14±1.31)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差异( P >0.05)。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确诊自发性气胸;(2)年龄12~18岁;(3)具备肺大泡切除术、胸膜固定术指征;(4)术前对手术方案知情同意,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5)临床资料完整保留。
排除標准:(1)既往有胸腔手术史或胸部外伤史;(2)严重感染;(3)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4)恶性肿瘤;(5)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中开展传统开胸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术中麻醉方式为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体位选择健侧卧位。于胸大肌后外侧缘位置作横向切口,将背阔肌、胸大肌切开,逐层将胸腔打开,探查胸腔内情况,再在肺大泡根部位置对肺大泡进行切除,对肺大泡根部进行缝扎处理,再采用电凝钩对壁层胸膜进行适当烧灼,采用卵圆钳将无菌纱布放置于壁层胸膜直至发生点状出血,观察胸壁是否出现渗血,电凝止血,常规留置胸腔引流管,将手术切口关闭。
研究组中开展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术中麻醉方式为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体位选择健侧卧位。于患者腋中线第7~8肋间隙穿刺,作长约1.5 cm 的观察孔,将胸腔镜经观察孔置入至胸腔内,再在听诊三角第5~6肋间隙穿刺,作长约2 cm的主操作孔,再在腋前线第4~5肋间隙穿刺,作长约3 cm 的副操作孔。利用胸腔镜完成对患者胸腔内情况的探查,对肺大泡位置进行明确,再在胸腔镜下将肺大泡切除,对肺大泡根部进行缝扎处理。再采用电凝钩对壁层胸膜进行适当烧灼,采用卵圆钳将无菌纱布放置于壁层胸膜直至发生点状出血,观察胸壁是否出现渗血,电凝止血,常规留置胸腔引流管,将手术切口关闭。
1.3 观察指标
在组间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在组间和组内对比免疫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
术后疼痛评分:于术后第1 d、第2d、第3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VAS 法分值范围为0~10分,得分越高,疼痛感越强烈。
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于术后第1 d、第2d、第3 d,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C 反应蛋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
免疫功能指标:包括 CD3+、CD4+/CD8+,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
肺功能指标:包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采用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S-980A 型号肺功能检测仪测定。
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估时应用世卫组织生活质量评定简表(WHOQOL)-BREF,量表分为4个因子,即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单项分值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x(—)± s )表示,行 t 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的对比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的对比
研究组术后第1~3d 的疼痛评分较比对照组低( P <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的对比
术后第1~3d,研究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的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后 CD3+、CD4+/CD8+均明显比手术前降低(P<0.05);研究组 CD3+、CD4+/CD8+较对照组高( P <0.05),见表5。
2.6 两组肺功能指标的对比
两组手术后 FEV1、FEV1/FVC 较手术前明显增高( P <0.05),且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6。
2.7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
手术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比手术前增高(P<0.05),且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7。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能发病的胸腔病变,主要是指胸膜或肺大泡破裂后,肺内气体和支气管内空气自胸膜破裂处进入胸膜腔内,致使胸腔内出现积气情况[4-5]。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突然,属于临床常见的肺科急症,其临床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严重时会发展为血气胸,患者出血量增多,会出现心悸、低血压、肢端发凉等症状,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6-7],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其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病情更加凶险。
临床主张对自发性气胸进行尽早治疗,其早期治疗手段首选肺大泡切除术、胸膜固定术,通过手术将肺大泡切除,对壁层胸膜进行电凝烧灼处理,可控制患者病情进展。以往,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手术以开胸手术为主,尽管开胸手术可有效切除患者肺大泡,有效控制病情,但开胸手术在患者胸部作的切口较大,会造成机体严重创伤,术后并发症风险高,不利于预后[8]。
随着微创医学得到良好发展,胸腔镜技术在胸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是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常用的术式,可通过对患者肺大泡进行切除,达到去除肺部病灶的效果,而在胸腔镜下开展手术无需在患者胸部作大切口,通过缩小手术切口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中血液丢失量,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且胸腔镜的应用不会限制手术视野,医师可利用胸腔镜对患者胸腔内情况进行探查和分析,有利于定位肺大泡,便于医师精准完成肺大泡的切除操作,并在术中对切除病灶后的壁层胸膜进行固定处理,避免胸膜再次破裂而致气胸复发[9-11]。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开胸手术,研究组采取胸腔镜手术,对比两种患者的转归情况后发现:(1)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在研究组中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研究组中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在手术后,两组 CD3+、CD4+/CD8+ 均明显比手术前降低,而 CD3+、CD4+/CD8+在研究组中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这说明胸腔镜手术对于青少年自发性气胸可起到减少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作用,可避免引起术后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损伤,从而确保术后康复良好。(2)在手术后,FEV1、 FEV1/FVC、生活质量评分在研究组中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究其原因为胸腔镜手术比开胸手术对于青少年自发性气胸具有减轻手术创伤的作用,还可对肺大泡进行精准缝扎,去除病灶,还可通过烧灼壁层胸膜的方式来增加胸膜摩擦,致使胸膜表面间皮细胞受到直接或间接地损坏,间皮细胞下弹力纤维层得以显露,促使间质之间的粘连作用起效,对壁层和胸膜进行粘连,促使其逐渐愈合,从而更好地改善肺功能,减轻病情对于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青少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感和免疫功能损伤,有利于加快术后康复进展,改善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晓龙,侯涛,张锋,等 . 青少年自发性气胸经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两种胸管的应用分析 [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39(1):23-26.
[2] 葛广林,李宏芹,彭小乐,等 . 青少年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28(5):387-390.
[3] 潘引鹏,邵仲凡,吴朔明,等 . 全胸腔镜单操作孔治疗青少年自发性气胸 387 例分析 [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12):1502-1504.
[4] 王海军,林钢,李瑞瑞,等 . 胸腔镜下改良的胸顶部分壁层胸膜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19 例临床分析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8):947-949.
[5] 韩医峰,丁理星,夏俊 . 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和单孔胸腔镜肺大皰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22,49(2):67-70.
[6] 郭权威,杨建宝,付鹏,等 .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缝扎术联合壁层胸膜剥脱胸膜固定术与单纯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缝扎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比较研究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9):110-114.
[7] 胡伟 . 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效果 [J]. 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1):37-39.
[8] 白山,王永强,耿勇,等 . 传统开胸肺大疱切除术与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比较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5):72-74.
[9] 宋焕,王坤,茹玉航 . 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中单孔与双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应用对比研究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5):189-190.
[10] 张玉德 . 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对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4):1303-1304.
[11] 付明磊 . 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与缝扎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复发情况对比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0):1507-1509.
(收稿日期:202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