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2-05-30马强

教育界·A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读图记忆教师

【摘要】地图是人们生活中常常使用的工具,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许多人将之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地图,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地理知识。文章对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优化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地图;高中地理;作用

作者简介:马强(1987—),男,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一中学。

地理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有着繁杂的知识点,要学好高中地理,学生需要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才能把重要的地理知识记清、记牢。地图可以承载很多的地理信息,被广泛运用在有关领域。地图本身就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地图的运用及分析会对他们的地理学习产生很大影响。对于学生来说,若是拥有良好的运用及分析地图的能力,那么理解及记忆与地图有关的地理知识将会事半功倍,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一、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特征说明

(一)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繁多且复杂

高中地理课程中包括了大量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单从表面看关联不大,若是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后直接进行背诵,学生只能选择死记硬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记得清楚、记得牢固,教学效率自然难以提升。

(二)学生缺少实践学习机会

一直以来,高中阶段都是学生十分繁忙的时期。高中学生需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作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因此往往比其他阶段的学生更少有进行实践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时也是如此,通常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会更加注重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很少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因此,许多高中学生的地理知识停留在理论阶段,这些学生无法做到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对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也缺乏认识。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以弥补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知识的实用价值显明

高中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是非常显明的,学生可以利用学习过的地理知识解决很多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若是学生可以灵活运用相关地理知识,那么他们不仅可以充分意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并借此开阔自己的视野,还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形成有条理的地理知识体系。

(四)学生需要学会熟练读图

从历年的地理知识考核及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当中不难看出,高中地理学科十分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查,高中生需要学会熟练读图,学会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不熟悉的地图。所以,基于增强学习成效的目的,学生应该多练习读图,提升基础能力,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二、现阶段高中生在地图学习中效率低下的原因

首先,由于需要面对高考,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压力较大,因此在学习时可能顾虑较多,且较为疲劳,所以效率会相对低下。其次,一些教师在教学时较为注重知识讲授,不注重让学生结合地图进行操练。由于学习地图比起学习纯理论知识耗费的时间多,于是一部分教师索性减少地图教学的时间,用原本安排在地图上的教学时间去教授其他知识。最后,由于教材中地图的内容、地图区域和学生的生活联系不紧密,不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地图时感到陌生,学习之后容易弄混,甚至出现了越学越难、越难越不好的情况。[1]

三、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

(一)地图可以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

地理和其他的学科有一定的区别,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很大关联,并且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学生要想学好高中地理的理论知识,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地转化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并投入高中地理学习,那么他们可能会逐渐累积弄不清楚的知识点,感到越学越难。地图中涵盖了多种信息,若是教师能够把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知识的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并指导学生通过自身具备的知识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就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时把复杂难懂的理论性知识和生动的图片结合在一起,学习难度也就降低了,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过度受挫从而对学习地理失去信心。

(二)地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分布规律

地图的表达有一定规律,不管是地图中的图示、图例,还是地图的比例尺等内容,都有特定的规范,按照规范绘制出的地图可以使原本分散的信息变得集中,原本混乱的知识趋于系统,原本不明显的内容凸显出来。所以通过地图,读图者能够了解地图所表达事物的分布规律,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发展过程。如在研究某一地区怎样更好地借助自然条件促进当地发展时,地图就能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地图能综合表达当地的地理信息及历史发展情况,使得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充分展示出来,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也会随之显现。

(三)地图可以使学生的思考方式更科学

地图中的信息经过了一定的处理,表达得更加直观、具体、科学。学生通过地图识别所需信息时,也需要转换思维,采用更加整体、直观的思考方式,再把地理知识应用在对应的地图上。因此,学生能够在反复读图中,形成科学的思考方式,建立更完备的知识体系。

(四)地图能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积累

地图的种类丰富,不同的地图所反映的信息可能大相径庭。地图能够展示十分广阔的地理区域,也能展示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历史沿革。学生通过地图能够更快速、直观地获取大量的信息,了解更多陌生的地理知识,丰富自身的地理知识积累,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地理核心素养[2]。

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的教学策略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

有了地图意识,学生在读图时就能够更快地抓住地图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因此教师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地图意识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地图意识时,教师可以通過课堂教学让学生先掌握相应的读图方法。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各类地图进行讲解,并适当补充一些地图,让学生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教材内容,也逐渐熟悉读图方法。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读图练习,让学生在大量读图中积累读图经验,内化读图的方法,形成应用地图的正确习惯,并从自己的大量读图中逐渐形成地图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人口的空间变化”这部分内容时,就可在讲解清楚课本内容后,带领学生依次分析教材中的地图,让学生了解这些地图属于哪类的地图、如何展示相关信息等内容,熟悉人口迁移的历史分期、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等内容。这样一来,不仅会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与人口迁移有关的各项内容,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地图的实用性,由此逐渐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

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逐渐意识到复习时地图的重要作用。学生能通过读相关地图复习巩固之前学到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建议学生在学习时对重要地图做标记,确保随时都可以把观察重要地图作为复习的

方式。

(二)把教学内容和地图整合在一起

若是过于注重纯理论知识的讲解,课堂会变得单调、乏味,本就相对疲惫、忙碌的高中生会逐渐对地理课堂失去兴趣,课堂专注度降低,学习效率也会降低。教师若是能图文结合,采用丰富的地图呈现方式,安排好教学节奏,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会更愿意参与课堂互动。

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海水运动:洋流的分布以及影响”这一内容时,若只是根据教材中的图、文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跟着教师机械地记下笔记,没有较强的课堂参与感。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提前准备好多种地图,尤其是动态地图,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也让学生发现地图的多种呈现方式,从而加深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以及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结合地图记忆的能力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性,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真正提高学习水平。由于地理知识的涉及面尤为广泛,学生很容易出现记忆混乱,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准确、高效地记忆地理知识。此外高中地理学科中有许多相似的名词,如果学生在学习时不注意辨别,很容易混淆。所以,教师在教授难以理解、记忆或者易混的地理概念时,可以出示与这些名词相关的地图,让学生结合地图进行辨别再记忆,如此,学生能够更好地分辨这些易混概念,也能利用图文结合使得记忆更牢靠。即使学生后来忘记了这些名词的分别,再次翻到图文结合的清晰明了的笔记,复习效率也会提高。因此教师在出示相关地图之后,要提醒学生结合地图进行记忆,从而让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式。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地图素养会有所提高,能够逐渐意识到自己可以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

(四)提供学生更多的读图机会

要真正发挥地图的作用,教师还是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读图机会,确保学生从大量的读图练习中获得实践经验与体会,并逐渐能够熟练读图。当然,在学生大量读图前,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步骤,高效地练习读图,减轻学生学习读图的负担。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读图时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首先,要阅读地图的名称,明确要识别的地图属于哪类地图以及自己能够从地图中获取什么信息。其次,要了解地图的构成,留意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最后,结合自己所学的地理概念识别地图,在识别时要注意区分易混的地理概念,避免获取地图信息时出现错误。

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的“中国的能源安全”这一内容时,可以先带领学生识别教材上的能源分布情況图等地图,让学生初步掌握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并熟悉读图的流程。接着,教师可以出示一些自己搜集的类似地图,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后练习读图,然后记下自己读图得到的信息,再拿去和教师、同学对照获得的信息,由此逐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基本能够熟练读图之后,引导学生把不同的地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这些地图中相似的内容和差异,以此加深他们对地图的认识,让他们获得更多读图体会。

(五)让学生练习绘制地理简图

增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关键还在于提升学生的绘图能力。在学生基本能够熟练读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绘制地理简图,甚至是部分相对复杂的地图。

教师应让学生先准备一张白纸和铅笔,然后根据教师选定的教材文本内容,模仿教材附近页码的地图绘制即可。在学生绘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画清楚地图三要素,并且在绘制地图具体内容时可以先画大块的内容,再画小块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理清事物的主次关系,充分掌握相关知识。

让学生绘制地理简图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地图重视程度,还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避免学生出现学习过程当中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学生绘制地理简图的过程中,能够了解自己在学习地图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这些不足及时进行复习,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此外,开展此类绘图训练,还能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量,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地理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总的来说,合理运用地图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更加准确、科学地记忆有关地理概念。高中地理教师应注重结合地图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让学生能够利用地图理解、记忆地理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提供学生更多的读图机会,让学生练习绘制地理简图,逐步加深学生对地图的认识,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有效地读图,提升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邱小翠.浅析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

(08):91-92.

[2]常悦.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地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1(20):61-62.

猜你喜欢

读图记忆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