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阶段听障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2022-05-30马珊

求知导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小学生

摘 要:听障学生受自身身体因素的影响,在语言沟通与交往能力方面和健听生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沟通与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小学阶段听障学生的沟通与交往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研究实践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小学阶段听障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助力。

关键词:听障教育;小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马珊(1988—),女,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特殊教育学校。

听障学生作为特殊学生群体,在身体和心理方面与健听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特殊教育体系的建设以有效促进特殊儿童群体实现良好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为主要目标,沟通与交往能力培养教育工作在小学教学活动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培养听障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的重要性[1]。但是听障学生受自身身体因素影响,其对教学活动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不足,进而导致自身沟通与交往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加强小学阶段听障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评价内容和相关实施策略的研究对于改善当前听障教育工作现状和提升听障学生综合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学阶段听障学生沟通和交往能力的相关理念分析

(一)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深入挖掘能力培养的教育价值

在听障学生群体中开展沟通与交往能力培养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听障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的发展,为听障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开展小学阶段听障学生沟通和交往能力培养活动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本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原则和理念,结合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现状以及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内容、形式和目标。

(二)全面覆盖听障学生群体,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听障教育工作的开展面向全体听障学生。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听障学生为中心,结合小学阶段听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身体状况、年龄、心智、性格、学习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制订沟通与交往能力课程教学内容、目标、评价方式等内容时,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沟通与交往能力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组织、指导和教育作用,运用专业素养,构建更加全面的课程知识体系,注重学生沟通和交往实践能力的培养,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关注听障学生学习过程,提高沟通与交往教育适用性

小学阶段听障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重视对学生学习技巧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听障学生的沟通与交往能力的培养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在班级内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沟通、合作、交往的学习活动,以三至五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听障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活动体验,并提升了自己的沟通、合作、交往能力。

(四)关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构建开放、自由、创新的课程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理念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教师在开展听障学生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沟通与交往能力培养活动,可以充分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浸润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和爱国情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教师还需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不断运用现代创新技术和创新思想,提升听障教育效果,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学校可以结合当地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构建校本课程,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沟通与交往能力培养活动,增强听障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丰富沟通与交往能力课程教学资源,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二、小学阶段听障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教育工作现状

(一)语言表达障碍限制学生沟通能力的发展

在听障教育工作中,教師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在听力和语言交流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这导致听障学生在与教师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存在障碍。比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即使对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不理解,但受限于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难与教师进行良好沟通,进而导致教师教授的内容和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存在差异。此外,部分学生因为自身听力存在障碍,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自卑、压抑、不愿与人交流和沟通的心理,这会导致其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甚至逐步丧失,从而影响了听障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学生自卑心理影响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

受年龄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本身心理较为脆弱,不懂得如何调节负面情绪,尤其是对听障学生而言,其心理更容易出现问题。部分听障学生存在较严重的自卑心理,在进行语言能力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害怕自己的声音不好听,害怕出错,从而不敢也不愿意开口。这样一来,其语言能力自然无法提高。此外,学生的自卑心理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语言能力发展,还会影响与人交往能力的提升。

(三)缺少对学生语言沟通和交往能力的关注

部分教师在开展听障教育活动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语言沟通和交往能力的关注,在心理上降低了对特殊学生的教学标准。比如在发音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发音正确性的严格管理,降低了教学标准,导致很多听障学生在发音练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模糊不清的现象。随着后期教学课程难度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会逐渐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不到提升。

三、小学阶段听障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一)结合学生学情,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特殊教师在开展听障教育活动时,需要充分关注学生学情,从听障学生的年龄、心智、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出发,选择小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教学内容[2]。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运用学生更加喜爱的教学方式调动其学习动力。比如,教师在开展语言发音练习时,可以选择歌谣、童谣、古诗等内容,通过增强学生对韵律、节奏等方面内容的學习和体验,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比如针对一年级听障学生开展沟通与交往能力培养活动时,可以将《文明礼仪歌谣》融入其中,使学生通过朗读歌谣内容,增强文明礼仪修养,懂得用基本礼仪进行人际交往,提升交往能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学生沟通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对于中高年级的听障学生,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更具实践性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开展班级团建活动,利用拔河、成语接龙、你比我猜等游戏,使学生在更加活跃、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感受沟通与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拔河比赛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有较强的引导作用;成语接龙能考验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和知识储备,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你比我猜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提取能力,两个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与人沟通和交往能力的重要性。总之,开展听障教育活动需要教师充分立足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沟通与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习自主性。

(二)运用教学技巧,提高学生的手语表达能力

在听障学生自身身体情况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教学技巧,提升实际教学效果,减少学生身体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努力提高听障学生的手语表达能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将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培养的重点放在了语言发音、沟通、表达等方面,缺乏对学生手语表达能力的重视[3]。听障学生手语表达能力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确保手语教学活动能高效开展。手语表达能力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我们注重学生学习积极心理的培养,可以通过播放相关教学视频、开展手语活动等,增强学生手语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将新闻播报中的手语应用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听障问题并不可怕,手语表达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三)开展家校共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针对部分听障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和自我封闭状态的现实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家校共育体系的方式,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得到更多关注,获取更为专业的教育和指导[4]。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需要发挥自身的组织、教育和指导作用,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家长除了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家庭教育活动,还需要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与正规的心理医生、专家等人员的交流和学习,获取更多家庭教育的知识,帮助孩子走出自卑和自我封闭的状态,使其能够正视自身的不足。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还需要给孩子灌输正能量思想,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公园、社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增加孩子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使其在不同场合中运用自主沟通能力完成相应的社交活动。当孩子在社交活动中有较为积极和主动的表现时,家长需要给予眼神、动作的肯定与鼓励,使孩子能够增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欲望。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亲戚或朋友家拥有良好心态的孩子作为自己孩子的朋友,使听障孩子在与普通孩子交往、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打开心结,认识到自己只要加强语言发音练习或者手语学习,也可与人正常交流。听障学生在获得别人的认可之后,能够更好地激发自身与人沟通和交往的积极性,进而提升综合素养。

(四)利用信息技术,减少学生听障方面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融合,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听障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样十分重要。比如,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观看教学内容的同时借助文字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信息技术还可应用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听障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线上教学内容,使线上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提升自己的沟通与交往能力。

由上述内容可知,听障教育小学阶段学生的沟通与交往能力评价实施策略的制订,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学情,选择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心智、知识需求、认识水平等相符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开展听障教育活动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水平和较高的心理辅导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听障学生的心理,给予其有效指导,促进听障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肖冉,雷江华,张奋,等.不同学段听障学生汉语语句唇读面部加工方式的发展研究:来自眼动的证据[J].中国特殊教育,2021(6):45-51.

时闻卓. 小学一年级随班就读听障儿童学校适应的个案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1.

武颜平. 亲子沟通对听力障碍中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20.

李斌.听障教育小学段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评价实施策略[J].中华少年,2020(8):215,218.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