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致富·以智执富·以德治富:论富育的三重意蕴
2022-05-30刘天琪
刘天琪
[摘要] 富育与劳育、智育、德育三者联系密切,劳育是实现富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智育是完善富育过程的必备方法,德育是评价富育质量的检验标准。以劳致富,即以劳动理论教育正确认识财富,以劳动实践教育合理创造财富;以智执富,即用科学文化知识理性支配财富,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管理财富;以德治富,即以取之有道正当获取财富,以合乎道德适度使用财富。科学解读并深刻把握富育的三重意蕴,对学校切实开展富育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富育;以劳致富;以智执富;以德治富
富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2019年2月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人才培养的长远需求出发,明确提出“五育融合”的教育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到,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党和国家对教育和经济高度重视,这既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也是经济社会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热点话题。
当下我国经济稳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富民强”已成为新时代的显著特点。但在物质充足的条件下,人们的精神财富相对匮乏,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当年提出“富育”思想的时代背景相当吻合。小原国芳认为,狭义的“富育”概念是指谋生的教育,又称“经济教育”;而广义的“富育”是指务实教育,又称“生活教育”。但无论广义还是狭义,富育概念的本质是通过教育让财富与生活“合乎人格和道德”,即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相应的人生观。具体说来,富育的具体内涵就是在物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获取、使用、支配、创造、管理财富,使人们的物质条件与精神世界同等富足。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将富育与“五育”有机融合并协同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更要将富育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和工作使命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能够站在哲学的高度认识富育的基本内涵,深度理解以劳致富、以智执富、以德治富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价值观,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鲜活动力。
一、以劳致富:“无劳者不得食”
小原国芳认为“不劳动者不得食”,这是人类生存的第一真谛。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位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在于劳作教育,它对人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动教育的组成部分既包括理论层面人们对劳动的看法和观点,还包括实践层面人们关于劳动的行为和习惯。因此,将劳动理论与劳动实践融入富育是深化财富正确认识和促进财富合理创造的基本途径。
(一)以劳动理论教育正确认识财富
劳动教育是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其中,劳动理论教育的内容包含关于劳动的教育方针,劳动的内涵、目的和要求的教育,以及劳动伦理教育和劳动素养评价等。需要重视的是,第一,教育者在进行劳动理论教育过程中要将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作为根本遵循,理解劳动的本质属性,防止出现劳动异化;第二,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树立以劳为本、以勤为先的价值理念,尊重劳动价值、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第三,要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劳动理论教育是培育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更是深化关于财富正确认识的主要来源。《三字经》中提到“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唯一经”,父母给子女留下的应是教育而不是财产,是本领而不是金钱;换句话说,是具体劳动技能而不是吃喝享乐。因为留下财产,会使孩子們产生依赖心理、懒惰习惯和薄弱意志。
青少年学生容易受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同辈群体的影响,对财富的认识不深刻不全面,导致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淡漠等不良后果。而通过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教育,有助于人们意识到劳动在个人成长道路及国家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基于此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财富意识。劳动教育实际上是智育、德育、美育、生产教育、健康教育的融合统一体。健康的财富观必须厘清劳动价值观与财富观之间的关系并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具体而言,必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理论体系为指导,将劳动教育与富育紧密结合;应倡导崇尚劳动、劳动者最光荣等观念,批判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错误财富观,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不劳而获为耻的正确财富价值观;深刻领悟劳动的价值内涵,使人们明确并非只有创造经济效益的劳动才是有意义的劳动,避免出现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等错误价值观念。新时代需要新的富育思想,我们必须立足现实国情,符合时代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用正确的财富观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富育思想。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教育理论、物质财富认知与人生价值观三者紧密联系,正确的物质财富认知有利于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但也应以深刻理解并合理运用劳动教育理论为前提条件。
(二)以劳动实践教育合理创造财富
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可见,劳动并非抽象的事物,而是具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实现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价值的手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想将劳动教育真正落在实处,则必须要有理论教育,还要将实践教育作为实现富裕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劳动实践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家庭生活劳动教育、学校生产劳动教育和社会公益劳动教育。家庭生活劳动教育以生活技能、卫生习惯、劳动态度等为教育内容。比如,孩子在家中主动承担家务,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养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爱劳动好习惯。学校生产劳动教育以调研活动、创新创业、实地实习等为教育内容。比如,学生通过劳动将自身无形的知识输出创造出有形的财富,或者利用现代科学新兴技术积极创业致富。社会公益劳动教育以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等为教育内容。比如,志愿服务机构定期组织社会爱心力量帮扶社会经济困难群体并传授其劳动技能,通过劳动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
我们要重视教育的实践性,强调劳动教育与体验教育的必要性。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劳动是致富的源泉和手段,财富不是从天而降的,是人们利用应有的条件并依靠自身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再通过劳动实践创造而来的。对于学生来说,努力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实际上也是一种劳动过程,只有在读书期间勤奋刻苦才能为将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打下基础。对于工作者来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论身处何地、担任何职,只有依靠劳动实践并发挥聪明才智,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要坚决反对不劳而获的错误财富观。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要引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一味追求体面的工作而对体力劳动产生偏见,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各行各业。而在通过工作创造财富的同时,不应以损害他人和国家利益为前提,要讲究互惠互利、共存共赢。
二、以智执富:“无智者不守富”
迈入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今天,智育内涵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现代科学技术也应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将科学文化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富育是推动财富理性支配和助力财富有效管理的必备方法。
(一)用科学文化知识理性支配财富
智育的首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既包括理论知识又涵盖实践知识,进而促进学生提升科学文化水平和培养科学文化态度。关于富育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涉及内容为财商教育和财经素养教育的相关知识。财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教育对象普及财商知识、提高财商智慧和培养财商能力,从理论到实践贯穿于社会生活多领域、全方位的教育。财经素养教育是公民面对现实经济生活的必备能力,是个体理解财经概念与金融产品,评估金融风险做出财务决断,实现财富增值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综合能力。财商教育和财经素养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同属于财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但财商教育主要运用于社会生活领域,更强调工具价值层面的教育;财经素养教育多被学界广泛采用,是系统化、规范化和学术性的概念,更强调人文价值层面的教育,深入理解其内涵有助于推动人们对财富的理性支配。
经济全球化时代,财商教育和财经素养教育等与财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受到社会各界重视,被视为现代学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存发展技能。推进当代富育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当代学生财富教育水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味良药,更进一步完善我国素质教育体系。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育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时是以间接的书本理论为主,但我们不能忽略日常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及实践活动,应充分认识和利用直接经验对间接经验的促进作用,使学生高效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学生,不仅要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要处理好自己的经济生活,合理分配日常开销,理性支配个人财富。现如今,家长每月或者每学期给子女支付生活费,由于很少接触大笔金钱,学生往往不具备成熟的金钱观念,不善于合理分配自己的日常开销。因此,学生面对一些名牌、奢侈品及新奇事物会极大诱发欲望和虚荣心。对此,要对自己的消费能力进行充分的认知和合理的评估,制定科学的消费计划,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如利用电子记账本针对实际情况订立每月消费计划,并对消费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从而对支出结构作出相应调整,合理支配财富;同时,控制消费的欲望,做到量入为出。对于学生而言,提升合理支配财富的能力尤为重要,要不断锻炼自身的理财能力,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消费观,为今后步入社会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管理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任务更加迫切,党和国家对互联网与信息技术高度重视,将教育信息化提升到实现教育现代化必要条件的高度。数字经济时代,现代教育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智育不仅要把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也要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更新知识结构,进而助力财富的有效管理。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对财富教育提供了有效保障。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種宝贵财富,利用其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等特征突破时间和空间界限,助力财富有效管理,拓宽获取财富信息的渠道、加深理解财富知识的内涵,实现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协同发展。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富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更多与财富相关的知识,如财商教育、财经素养教育、理财知识等,这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了财富教育结构。此外,不仅要从学理上认识到信息技术助力财富管理的合理性,还要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和普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合理手段管理财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价值,对财富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社会急需更多具备财经素养的优秀人才,学生应当正确认识自身消费习惯,在创造、管理和使用财富方面养成正确的规范,在日常消费中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树立较强的理财意识,学习并运用现代化财富的管理手段。“互联网+”时代,各种网上购物平台日趋普及,网上购物方式不仅促进了人们的消费,还将互联网思维深深烙印在了人们的经济行为中。除了以银行为主体的传统财富管理机构,各色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拓宽了我国财富管理主体,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便捷了人们对自己的财产管理。通过财富管理实践,不断吸取经验,能够收获更多的财富知识,掌握更充足的财富管理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财经素养。
三、以德治富:“无德者不得富”
所谓富,要尽可能在使用上合乎人格和道德。以精神富足为前提并运用合理、正当的手段实现物质富足,这是“富”之经济教育的基本观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合乎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的人才能真正称得上富足。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取之有道”获取财富、“合乎道德”使用财富,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以取之有道正当获取财富
我国传统文化提倡义利统一思想,在重视“义”的同时也不否定“利”,将道德作为人的最高价值追求,通过德性的培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应该认识到,教育者必须重视对教育对象的财富伦理教育,强化受教育者遵守法律法规意识,树立“合法获取财富”观念,培育讲规则、守诚信、创共赢的富育观念,严厉打击某些为了获取财富而触犯法律法规,甚至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总之,我们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财富、正确的手段获取财富,既肯定财富的价值,又要充分认识到财富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财富价值的大小影响但不决定人生价值的大小,要以德治富把握好人生价值的正确导向。
“取之有道”是指人们要在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获取财富,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财富教育时,必须重视获取财富方式的问题。当今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新阶段,人们的生活条件优越,尤其是成长于新世纪的学生,他们兴趣广泛、见多识广、思维活跃,能迅速接受新鲜事物。然而,学生往往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益诱惑,崇富、求富意识强,但财富观有错位表现。比如,投机取巧、好逸恶劳的不良风气在学生群体中时有发生,“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等热词频现,受拜金主义影响部分学生出现为获取财富而不择手段的行为。对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财富安全教育,防止学生被不法分子利诱威胁而从事违法的经济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获取财富手段正当性与合法性的重要性。具体而言,教育者在对教育对象进行获取财富内容的教育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同时尊重个人正当、合法利益,统筹兼顾,辩证统一,实现财富利益最大化;其次要把握好奉献和索取之间的关系,奉献与索取互为支撑,索取以奉献为前提,奉献以索取為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扎实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以合乎道德适度使用财富
在具体阐述富的含义部分,小原国芳提出:“应该教育孩子正确地使用财富,这比创造财富还重要。但如何正确地、不违背道德地使用遗产,教育起来却是个难事。”如果人们已经获取财富就应该考虑如何使用财富的问题。富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人们正确地使用财富,以合乎道德的约束力杜绝财富的过度使用。从财富的使用层面看,消费是财富的落脚点,而适度消费是财富使用上难以量化和把握的问题。适度消费是指合理消费,俭而有度,不过度,既不浪费也不克制,以经济适用为原则。君子爱财,不仅取之有道,更要用之有度。因此,教育者要培养学生从多维度认知、适度消费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做到消费不冲动、消费不从众、消费不盲目,要意识到“量入为出”是适度消费的前提条件和理性消费的关键一环。
随着新兴技术的兴起,网上购物盛行及金融行业发达,在对学生进行财富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树立“量入为出”的理财观念,合理使用个人财产,养成健康绿色消费习惯。当下,面对越来越便捷的支付手段、越来越多样的购物渠道、越来越丰富的商品种类,人们容易出现过度消费的行为。我们要把握财富使用的“度”,抵制过度消费,一方面要坚持适度原则,厘清“真实消费”和“虚假消费”的区别,在网上购物前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实际需要从而避免过度消费,从源头上抵住诱惑,同时要警惕便捷的移动支付背后引发的消费欲望膨胀;另一方面要树立责任意识,个人在行使自己的财富使用权力时,应以不影响他人和危害社会为前提,要始终秉持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社会公德意识,严格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本文系2021年湖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一般项目“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项目编号:MYK202101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檀传宝.中国也需要“富的教育”:小原国芳的富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人民教育,2015(21):73-75.
[2]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下卷)[M].刘剑乔,等译.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4]肖安庆.开展学校财经教育,发展学生财经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8(2):104.
[5]黄雯.青年财商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9(31):110-111.
[6]章晶晶,王钰彪.作为构建新时代“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必由之路的教育信息化:全国教育大会与教育信息化笔谈之二[J].中国电化教育,2019(1):6-11,53.
[7]刘次林.立时代之德 树百年之人:财经素养教育的德育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20(4):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