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德育内容探析

2022-05-30连亚平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6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

连亚平

[摘要] 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发挥学科育人价值的要求下,教材在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良好的道德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着重梳理和探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选文系统中蕴藏的德育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以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学科德育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德育内容

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以统编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为研究对象,分析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分布特点、呈现方式等要素,以利于教师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发挥语文学科育人的作用。

一、研究设计

2017年8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从德育的内容、实施途径和要求等方面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将德育内容具体划分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五部分,同时对各学段的德育目标进行了规定。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德育内容的划分为构建小学语文教材德育内容的分析维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五个维度来构建分析框架,对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选文内容进行梳理,如果有体现多个德育内容的维度并存,则选择最突出、最明显的一个进行分析编码。具体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

二级编码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对党的政治认同 从国家、社会、公民角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榜样人物、人文精神 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认识自我、尊重生命、人际交往、适应社会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德育内容各维度分布情况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凝聚了时代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全新的编写理念,每一篇选文都有不同的意义,使得语文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本研究以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为研究对象,以关键词提取的方法,对课文主旨大意进行分类,找出文中蕴含的德育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1.“理想信念教育”分布情况

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增加学生对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认识,增强学生政治认同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培养学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决心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经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体现理想信念教育的德育内容主要有三篇:第5课《七律·长征》通过描写红军不怕长征路程艰难,体现出革命先烈为了革命胜利而勇往直前的精神。第7课《开国大典》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新中国的诞生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第8课《灯光》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启发学生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布情况

课程实施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把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国民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过程之中,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体到个人层面主要包含“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如《宇宙生命之谜》阐述了一群敬业的科学家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热爱科学、不断探索的兴趣;《桥》《穷人》和《盼》从具体人物事迹着手,展现了“小人物”的大精神,赞扬他们舍己为人、勤劳善良、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如表3)。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布情况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丰厚的历史底蕴奠定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如表4所示,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关于传统文化的选文共计7篇,既有抒发家国情怀的文章,又有体现社会关爱的篇目,还有对人格修养的赞美。从重视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愛国行为,到热爱土地、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的社会责任,再到影响广泛的戏剧——京剧,全方位、多领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4.“生态文明教育”分布情况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其次要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山川河流;最后应当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如表5所示,第一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古诗词三首》从不同角度描写美好的田园风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大自然中的乐趣;第六单元《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5.“心理健康教育”分布情况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的健康的心理发展、健全的人格基础、合理的日常行为、清晰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能力、尊重生命、适应社会发展等内容。这些方面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发展,因此教材中用很大篇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有以物言志的篇目,如《丁香结》《花之歌》《夏天里的成长》《书戴嵩画牛》,作者表面上是对自然事物、现象的描写,实则借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如用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进而解释有“结”才是生活常态,生活才更加有意义;《夏天里的成长》描绘了夏天是自然万物努力生长的时节,启发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自我生长;并且,还有面对逆境保持乐观的心态的篇目,如第一单元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都抒发了作者虽然身处逆境之中,但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享受寄情山水之乐和对未来充满希望;有关于人际交往的篇章,《竹节人》和《伯牙鼓琴》两篇文章分别从尊师爱生和朋友情谊两方面阐述人际关系的也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如表6)。

(二)德育内容的横向分布特征

统编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选文共32篇,通过文本分析和统计分析发现,德育内容的数量共有30个,约占总数的93.8%,可见德育内容在统编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占比较高(如表7)。从德育内容的横向分布上看,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体现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微观到宏观逐步拓展的过程,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思维发展水平,但也存在德育内容分布不均衡的情况。

引导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心理发展固然重要,让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应有之义,而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也同样必不可少。要从小培养学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加深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2021年秋季学期已经在小学、中学、高中作为必修内容投入使用。因此,加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同样是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融入德育内容是课程育人的重要方式,实现语文学科德育功能,不仅需要科学编排教材内容,还需发挥教师智慧,准确解读文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德育的独特价值。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