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研究中共党史的立场、目的和方法
2022-05-30张伊弛
张伊弛
摘要:毛泽东关于中共黨史的研究自成一派,逻辑严密,体系完整。作为一位杰出的党史研究者,毛泽东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围绕立场、目的和方法等内容对中共党史进行了深入思考。毛泽东从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的立场出发研究中共党史,实现了党性、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谈及研究党史的目的,毛泽东认为,研究党史是总结经验、指导实践的必要条件;是加强全党思想教育,增强党的凝聚力的重要路径;是创新理论,把握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阶级分析法、辩证分析法、古今中外法和历史分析法共同构成了毛泽东研究中共党史的方法论原则,为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毛泽东;中共党史;方法论原则;研究党史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1.064
0引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第三个历史决议,习近平总书记也于近日发表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要以学习全会精神为重点,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认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毛泽东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卓越的才识和长远的眼光,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及时地进行了梳理总结,主持编纂了《六大以来》等重要文献,提高了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毛泽东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建立在史料翔实,理论充分的基础之上,他对党史的分期,党史上的重要事件、会议和人物的评价以及研究方法均有十分可观的论述,为党史学科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本遵循,开创了“古今中外法”等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论原则,形成了独具时代和个人特色的研究范式。
1研究中共党史的基本立场
研究中共党史首先要明确基本立场,寻找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谈道:“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党史研究专家逄先知也指出:“党史是一门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学科。对待党史,首先要解决一个立足点的问题”。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共领导人和党史研究者,毛泽东深知确立研究中共党史的基本立场的重要性。
1.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立场
毛泽东研究中共党史的先决立场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体现了毛泽东高度的党性修养,为党史研究锚定了最初的立足点。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分为以下三个具体的方面:
一是明确中共党史的研究对象是党的整体发展过程。
二是明确中共党史的研究要以中国为中心,解决中国的问题。
三是明确研究中共党史对于全党的团结与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中共党史的研究对象,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这样讲到:“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地研究”。同时,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世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则是参考内容,要阐明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进而丰富中共党史的研究。谈及中共党史的研究价值,毛泽东认为,中共党史的研究关乎全党的团结。延安时期,在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毛泽东意识到处理好历史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团结,为此,在毛泽东的倡导下,中共中央一致同意开展整风学习活动。整风运动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推进了党内的统一与团结。
1.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唯物史观是毛泽东研究中共党史的根本指南,体现了毛泽东的理论自觉性,展现了毛泽东作为一名卓越的理论学者的风貌。
毛泽东主张要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学习者,以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看待历史问题、阐释历史现象、评判历史人物,号召全党同志做历史唯物论者。同时,毛泽东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出能够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问题的新理论。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写道:“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侧面印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优势。作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毛泽东较早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将其观点、方法自觉的融入中共党史的研究之中,是时之必然,理之应然。
1.3坚持人民的立场
中国社会,人口众多,人民群众关乎历史的发展。“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中共党史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团结奋斗史;中共党史的创造者不仅仅是中共党员,还包括为革命和建设努力奋斗的广大人民。坚持人民的立场研究党史,一方面表现为以群众史观为指导,分析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要从人民利益的角度观察历史问题,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判断政党是否先进的标准。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深知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始终以群众史观认识和理解党史。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凭借党的集体智慧和人民群众的智慧,才克服了某些错误,所以研究党的历史,必须坚持人民的立场,使中共党史的研究更加符合国情、民心和实际。概而言之,毛泽东在研究中共党史时,始终以群众史观为指导,十分注重从人民利益的角度观察和看待历史问题,为中国共产党更好地顺应民心、做出符合民情的路线政策提供了总结经验,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2研究中共党史的目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研究中共党史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拥有高度历史自觉的必然要求,也是以史化人、资政育人的基本保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皖南事变的发生,使毛泽东意识到由于没有从思想路线的高度对党的历次错误的根源进行深刻的总结,党内仍有较为严重的主观主义思想,对团结一致,夺取胜利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1研究党史是总结经验,指导实践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认为,研究党史首要目的是彻底了解党的历史经验,避免重犯错误,进而指导实践。研究党史是廓清迷雾,总结经验教训的必然要求。只有深刻分析党的历史发展过程,才能更好地面对现状,更好地掌握全党的思想状态。
1942年,在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毛泽东清楚地意识到,因为未能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及时的系统的总结,党内在指导思想上仍存在一定的分歧,关门主义、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等思想严重影响了党内的团结和阻碍了党的发展进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党史研究亟待提上日程。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总结经验的下一步则是能动地改变客观世界。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十分注重实践的重要性。早在1937年,毛泽东就在《实践论》中强调了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强调“真理只依靠客观的实践”,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或右的错误思想,指出“社会的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为了更好地承担起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使命,毛泽东提出,以党在发展过程中的正确路线为参考,以错误路线为负面材料,通过纠正错误路线,反对错误思想促进党的发展进步,进而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方针。
2.2研究党史是加强教育,增强党的凝聚力的重要路径
毛泽东指出,党的建设问题是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党所处的环境愈加复杂,党所负的任务更为艰巨,面对国内外的严峻的政治威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光荣而又严重的任务。毛泽东认为,完成好这个任务,需要对党的历史进行考察。
考察党的历史,主要是通过科学分析历史事件、客观评判历史人物和回顾重要历史会议来提升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凝聚力。延安时期开展的整风运动是考察党史的最初模范举措。延安整风运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期,其精神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意味着毛泽东研究中共党史的目的并不是抓住错误和犯错的人不放,而是主张廓清党内错误思想,消解党内政治分歧,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强全党的凝聚力,使其能够更加团结以投入全部精力进行抗日战争。
2.3研究党史是创新理论,把握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
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直至抗日战争时期,虽然已有许多党员阅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相关书籍,但是相比革命运动的丰富内容来说,其理论水平依旧较低,如何对革命实践进行考察从而将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汲取历史的营养为中国共产党淬炼思想、完善理论提供了素材,而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能够使我党永葆生命力和战斗力,能够始终把握正确的历史方向。党史研究专家王炳林指出:“研究党史,把历史经验系统化、条理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新的理论是把握前进方向的重要指南。正是由于毛泽东对党史的了然于心,对理论的灵活运用,使他能够对革命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3研究中共党史的方法论原则
方法论原则是研究某一问题的系统性理论,毛泽东研究中共党史的方法论原则是对如何研究好中共党史的总体性回答。随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逐渐把握,中国革命实践的不断调整深入和党史资料的搜集整理趋于完善,毛泽东研究中共党史的方法论原则也臻于成熟与完备。
3.1以阶级分析法认识党史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阶级斗争学说反映了阶级社会的本质规律。阶级分析法即运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阶级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从而指导革命和建设的方法。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義信仰者和洞察中国社会的掌舵人,毛泽东特别注重运用阶级分析法研究历史和指导实践,对于剖析社会现象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思考,为解决社会问题做出了优秀的政治回答。
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时,毛泽东通过阶级联合和斗争的视角,还原了历史原貌,具体地分析了阶级矛盾运动的特殊性。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谈到,可以按照历史的发展分阶段研究,而划分的标准主要是政治路线、联合的群众和革命所打击的目标,后两个标准都是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展开论述党的历史。第一个阶段是大革命时期,联合的群众是全国各民主阶级,打击对象是北洋军阀;下一阶段是内战时期,联合的群众是无产阶级、农民和下层小阶级,打击的目标是国民党;最后一个阶段是抗日时期,联合的对象是国民党和全国各爱国力量,打击的目标是日本侵略者和汉奸。中国人口众多,经济情况复杂,为了更好地把握国情,毛泽东还在阶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阶层分析思想,比如根据从属行业和地区的不同,无产阶级可以分为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农村无产阶级和游民无产者,从而确定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工业无产阶级,进一步细化了阶级划分的标准。
3.2以辩证分析法把握党史
毛泽东在研究党史时,始终坚持的根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恪守全面剖析的根本原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历史问题,强调尊重历史的原委,主张论从史出。
抗日战争后期,毛泽东意识到,党内在指导思想上仍存在一些分歧,不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于是他在1941年5月19日的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突出强调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要求全党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懂得中国的今天、昨天和前天,增强党员的历史意识和思想水平。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整风运动随之在全党范围内展开。1944年,毛泽东再次强调了什么是真正的实事求是,即研究党史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笼统地一概否定,这样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同时,他以列宁创造了布尔什维主义,取得了革命胜利为例,强调要理论结合实际,挖掘中国的特点,进而解决中国的问题。
3.3以古今中外法理解党史
毛泽东强调:“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提出了“古今中外法”进行党史研究。
“古今中外法”是毛泽东党史研究方法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的实际运用,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展现了毛泽东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形势,注重结合时间地点条件等要素进行对比研究的独特史才。关于“古今”,毛泽东通过分析历史发展过程,常常对比相似的历史问题,比如对照分析三次“左”的错误路线,正反比较王明和博古的认错态度,体现了贯通古今的横向思维。对“中外”的定义更加意蕴丰富,体现了联通中外的横向思维,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和外国之外,在不同的事件和环境中,也可以指对立的双方,正义的一方执中,非正义的一方执外,比如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民党为外;中外也可以分别代指进步的斗争与反动的势力,比如辛亥革命为中,清政府为外。
3.4以历史分析法研究党史
历史分析法是毛泽东研究党史的基础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要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把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二是要整体考察党的历史发展过程,注重历史的承继性。
三是要正确划分历史时期,并且要坚持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从历史分析法就是调查历史,调查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毛泽东指出,不能割断历史再去研究,要注重前后历史的衔接,“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这表明在研究党史时,除了要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具体历史情况,还要研究革命的准备阶段——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如此这样,才能明白中国的革命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才能更加清楚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14:6.
[2]逄先知.树立正确的党史观[J].历史评论,2021,(02):98-99.
[3]毛澤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9.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王炳林.毛泽东的党史观[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