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

2022-05-30尹周婷

商场现代化 2022年17期
关键词:成因对策

尹周婷

摘 要:近年来伴随社会化进程加快,我国的企业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和加强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工具。本文通过对企业风险与内部审计工作的分析,评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总结内部审计在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路径,阐述了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运用与操作方法;最后提出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与保障措施,希望为有效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强化内部审计效能提供帮助。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对策

引言:内部审计是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对企业内部的基本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审查,明确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是否良性、内部管理控制是否有效,风险管理是否充分适当。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和独立的内部审计工作职能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升级转型的基本需求。完善和健全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不仅有助于内部审计成为企业有效经营管理的重要监督方式,提升企业的经济价值,也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的不断优化,为市场的有序发展提供客观的保障。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概述

1.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概念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或相关组织机构在对企业经营合规性、内部控制有效性、风险管理适当性以及财务信息真实性、资产完整性等多方位做出监督检查评价时,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或作出不正确审计结论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发生将会对企业经济造成损失、更有甚者会对社会公众等产生不利影响。

2.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特征

在当前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过程中,所有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都是基于审计风险为基础核心任务,以风险评估管理为基础导向内容,通过对内部审计风险的评价判断以及审计风险的定量或定性进行系统的评估管理,最终确定审计的核心范围以及重点的审计事项工作任务目录。

在现阶段审计风险构建的过程中,审计风险管控的基础模型结构为审计风险等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以及检查风险三个方面的综合,因为固有的风险管理以及控制风险行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的时候也不能单独地对当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行为进行评估判断,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将两个方面都进行合并,构建出重大错报风险内容,这个过程中的审计风险模型构建,主要是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无关内容综合起来,构建出审计风险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所构建的审计风险,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之为经营风险审计模型。作为当前企业内部的审计管理工作部门,可以有效地捕捉现阶段企业所面临的多样化风险信息内容,同时实现较为精准的风险评估模式,从而在适宜的环境下实施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管理。同时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本身就可以直接推动内部审计管理部门,从而充分地考虑和观察审计的风险内容,将所有审计管理的角度内容规划到高风险领域环境之中,以保证当前所有已经被确认的显著风险结构,加快审计综合管理模式优化,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让审计管理工作可以达到经济有效的特点,在一定程度基础上,从而优化降低审计工作风险行为,保证各项风险综合管理能力满足实际的经营管理实际要求。如果产生审计风险,首先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直接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其次对企业外部良好形象产生冲击,更有甚者会对于行业发展、经济市场造成一定的动荡。

3.企业强化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经济责任审计和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其他审计管理工作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分,各自之间也有着一定特点。首先,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基础条件下所形成的审计主体结论是整个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调整干部职责划分的主要依据,人事管理工作的特点较为突出。其次,审计工作范圍相对来说较为广泛,涵盖整个企业单位内部经营管理等各种领域。为此内部的审计管理单位本身会比现阶段其他的审计活动的任务内容承担着更大的审计风险。为了有效地做好审计风险的控制管理,将控制效果归纳到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此有效地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现有的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的核心模式也有了较为凸显的变化趋势,经过了财务导向模式向内部审计管理方向的转化,从业务管控导向向内部审计管理方面的转化,从管理综合导向向内部审计管理方面的转化。从发展管理向内部的账簿转化,脱离原有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限制,以此不断地查询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内容下的核心风险导向管理,实现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推进,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

在现有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要想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落实,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加快内部管理机制的转型,实现管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一是应当在现有管理基础上,组织架构管理的核心关键主体在于,领导干部在任期管理之中,经济责任审计本身的政治性、专业性水平相对较强,所面临的多种敏感性问题内容相对较多。从而成立企业内部专项的审计领导工作小组内容,从而制定出科学性合理化的审计管理工作方案内容,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抽调业务能力相对较强且工作综合能力加强的专业人员形成专项的审计管理工作单位,从而全面落实推进经济责任审计规划,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本身可以有效顺序地实施审计管理,从而取到较为优质的成效。二是明确分工管理工作任务推进。分工协作管理是现阶段所有一起审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分工管理的基础理论内容是当前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项基础工作任务。结合当前分工协作的基础理论要求,在内部的审计时机时间管理基础上,逐渐构建出一套较为完整明确的分工责任制度,相互联系、通力合作,集中协商、民主探究,从而全方位地做好审计工作的落实,推动审计计划以及审计工作实施方案的有效构建,为后期的审计管理工作报告的合理化构建打基础。三是推动发展责任目标的构建。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推进,应当以推动领导干部职责工作为基础,从而推动不同单位内部的核心分析发展,保证科学发展观管理目标的构建。发展是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为此在实际审计工作推动的基础上,精准地掌握企业发展的工作优势,在政策管理基础上积极地鼓励企业综合管理发展。四是深化依法审计管理。在整个审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所有的审计管理不仅要对组织结构主体负责,同时也要对审计管理工作负责,充分彰显对于企业经营效益的关注,始终坚持工作主体原则,依法进行工作审计,精准的掌控现有的底线环境。审计报告之中所呈现的多种问题的表述以及责任的规划确定都应当保持一种谨慎的工作态度,重点的问题以及多种结论性的评价管理内容和审计意见,都应当通过审计小组的内部探究,才能保证所有的审计管理工作依法合规处理。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

1.客观原因

(1)法律制度不健全,审计过程缺失依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市场对于审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不同于外部审计的专业度高、经验积累丰富、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细致明确,内部审计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法规陈旧、配套性较低、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审计要求,造成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难度增大、参考法律法规时不够明确,以致审计过程中极易法律依据缺失。例如在当前企业内部审计还没有建立一套专项的法律法规,主要参考《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21年10月新修正的《审计法》对审计机关职责和审计监督范围进行了相应调整,但全法侧重点还是在审计机关的审计上,甚少提及内部审计的职责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则从纲领概要上描述了内部审计的机构、职责、指导监督等,对于开展的具体工作方法、依据等没有描述。除此之外,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根据上述“两法”“一规定”制定了《内部审计准则》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参考,但仅能作为行业规定和规范。故而实际的内部审计过程中,有法可依难度较大,如若有人触犯相关的审计要求,现行法律无法针对性地对企业内部进行追究,经济取证难度加大。

(2)复杂多变的业务形式和业务内容

近些年来,对于内部审计范围的要求从简单的财务收支逐步扩展为对单位的资金活动、预算管理、经济责任、筹资投资、效益管理、内部控制等多方面发表鉴证和参考意见。随着企业的经营更加的市场化、全球化,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风险也愈加增大,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市场、对抗风险,经济活动也开始多样化,由此产生的经营信息也变得复杂多元,更容易对内部审计人员产生误导,增加内部审计风险。

(3)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合理性不够

还有很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未能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体系中的地位,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未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工作部门,甚至在内部审计职能分配上过于随意,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会受到职能或是岗位的限制,很难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使内部审计结果不够公平和客观,以致企业内部审计对整个企业运行发展及经营决策的指导受到制约。

除此之外,过量和不合理的内部审计工作安排也容易造成内部审计风险。审计工作是一项需要花费时间的工作,面临纷繁复杂的数据和信息,尤其需要给审计人员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梳理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发现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风险点。从而导致审计程序内容简陋、审计过程敷衍了事、审计质量降低,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2.主观原因

(1)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存在瑕疵

内部审计人员是公司内部风险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守好防线才能更快地将企业风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始终保持诚信、廉洁、正直、遵循客观性原则,公正、不偏不倚地作出审计职业判断。实际工作中,却存在内部审计人员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因与被审计对象的密切关系做出误导性的或者含糊的陈述、更或者屈从于组织内部和外部压力,“装聋作哑”、违反原则,从而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

(2)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加强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所涉及到的经营管理范围相对较广,而一些并非专业的人员对于内部管理工作模式有較为系统客观深远的评价。在当前的经营管理模式中,内部审计相关部门领导不具备审计等专业知识背景,职业综合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问题,同时在当前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过程中受到管理方式、管理措施等方面的缺失限制和影响,也很容易受到导致审计工作的工作方法出现偏差,方式方法存在不当。企业内部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内容过于复杂等特点,使得具备单一财务知识结构的相关人员难以胜任现有的岗位需求。

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1.增加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在实施内部审计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所有工作的推进执行都应当结合企业发展的工作实际特点,以企业的内部运作管理方式为基础,构建出符合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标准要求,构建系统的审计评估管理机制,继而精准地将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继而精确地展现出审计工作的作用和成效。设立独立于经营外的专职部门,岗位和人员不受领导和其他职能部门干预和影响;进一步评价了解和分析企业内部的运作状态,在此工作机制上进行细致化的分析,以保证审计工作标准的统一性,落实审计各项工作事宜,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改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环境

在具体运营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企业经常会面临审计知识内容了解不到位,对相关工作任务推进执行的关注度不足,为了节约内部审计工作的流程内容,加快审计综合管理,就需要全面推动工作方式转型。内部审计人员因企业文化环境,受限于权威性不足等原因而不得以简化流程, 对于审计结果无相应的处罚权。这些看似减少了一定的管理成本,但都致使内部审计人员无法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存在较大风险,一些本可以发现和避免的问题由于流程简化而没有被发现,造成的经济损失甚至远超过了“节约”的成本。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持续开展,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五花八门,同时因为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方式、工作依据以及审计流程等问题的产生,也反映出我国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因此企业发展应当形成从上到下的良好审计管理工作方式和工作氛围,加快内部审计工作方式调节,深化管理工作转型。随着我国对于审计的要求不断提升,在国家审计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因为流程问题产生的审计风险逐渐突出。为了加快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保证高校的高效运作,利用多种方式重新梳理审计工作流程,通过有效合理的措施减少审计风险的产生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未来国家的审计要求会不断地提升,作为高校管理者,也将会根据国家要求重新梳理审计流程,通过有效的方式手段,进而促进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审计工作效用发挥到实处,促进高校的长效发展。

3.实现审计前的风险评估

在现行的国际内部的审计管理专业业务的工作规范要求之中明确地提出,在审计管理的过程中,执行管理人员应当以现阶段的风险管理为核心基础,制定相关的计划内容和规范内容,以更好地确定以及组织规划目标进行统一规划,这也是现阶段内部审计活动工作的核心重点工作任务内容。由此可知,当前的审计工作规范计划内容一定要建立在有规范记录的前提下,加快风险评估管理工作落实。

在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工作落实之前,就需要通过进一步规划实施风险评估管理的基础程序内容,详细明确现阶段被审计管理单位的核心经营管理工作范围内容、经营管理的主体模式、组织管理工作机构环境、业务实施的综合管理工作流程、星级分配的管理工作机制以及当前内部控制管理的实际经营情况,从而明确、规划、评审以及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管理相关的风险问题和当前多样化严重的工作失误问题、严重违法工作行为、违规行为以及其他的风险管理工作下的多种可能性内容。在进行重大的错报风险评估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若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程序之中充分彰显相关的比重内容、比例情况或是趋势以及内部审计管理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其他环境的核心内容了解质量不一致的情况,同时相关审计管理单位的管理人员不能提出合理化全面的解析内容或是无法获取相关支持性的文件资料内容依据的情况下,为此应当充分考虑被审计管理单位的财务审核报表内容所存在的多样重大的错报风险内容。

4.按照风险评估情况分配审计相关资源内容

按照当前的以风险评估为导向的管理工作特点以及审计管理的思路,以审计前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结果作为核心依据保障,制定出审计工作的具体方案内容,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的的时间、工作内容、审计的核心范围以及工作重点等,以便更加合理化分配审计管理工作的资源。对于风险评估水平要求越高的环节,在全面明确审计底稿的内容中所需要的证据,其本身的证明力度相对较强,为此就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中相对薄弱或易失控的环节,进行重点审计管理,必要时,应当全面扩大现有的审计管理工作范围、派遣多层次审计管理人员或是与其相关的管理单位之间进行联合审计分析管理,采用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审计管理的工作质量,进一步降低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隐患问题。

5.结合经营风险,寻找审计问题

传统审计管理都是从检查财务相关报表内容为依据制定的,对财务的相关账目类型项目以及相关基础凭证资源内容进行判断。而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管理工作模式則要求审计管理人员从企业查询经营风险的核心根源出发,对审查会计的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问题、漏报问题等等进行系统分析判断及综合研究。这样才能加快审计管理工作的推进落实,从而提升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质量,以保证各级审计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四、结语

在当前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加快内部综合管理,就需要全面深化内部审计管理工作,而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也发挥着较为突出的重要作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工作是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为此就需要在现有管理的基础上,以先进的审计管理工作模式,从而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工作的成效。内部审计部门对于主要负责人在任职的过程中单位资产管理、负债落实、权益以及损益的合规性、真实性、效益性等,重大的经营管理工作行为以及其他多样化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分析管理,对经营管理者的法规责任内涵以及企业的运营管理制度等相关责任落实推进的实际状态进行分析判断,以此进一步优化当前的企业经营管理经营行为,从而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全面分析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重点部位,判断经济责任审计落实的过程中,各项管理工作的各类矛盾问题,从而推动内部审计管理的落实,实现经济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参考文献:

[1]王翠.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8):248-249.

[2]李佐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4):120-121.

[3]卿文洁,邱高松.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9(1):138-140.

[4]刘莎,许杰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相关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2012(31):61-63.

猜你喜欢

成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色散的成因和应用
对策
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