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5-30周映旗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5期
关键词:植入术晶状体眼压

周映旗

【摘要】目的:分析超高度近视患者接受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ICL)植入术对其视力的矫正效果。方法:对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ICL植入术矫正治疗的超高度近视患者22例(44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前房深度、眼压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植入手术后3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均显著提高,大部分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且术后等效球镜度数平均在±0.25 D左右,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对比植入手术前无明显下降,(P <0.05);手术前后患者眼压以及最佳矫正视力未发生明显变化,(P >0.05);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ICL植入术用于超高度近视患者的视力矫正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超高度近视;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视力矫正

【中图分类号】R7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5-0040-04

我中国青壮年人群中高度近视的发病率较高,高度近视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可造成较大影响[1]。ICL 植入是目前用于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手段,可矫正范围:近视达-0.50 D 至-18.00 D,散光-6.00 D 之内[2]。 ICL 晶体植入术使用的最新型材料为 COLLAMER(胶原共聚物),最新型号为中央孔型 ICL(V4 c),设计时在它的中心位置留有一個直径为360μm 的小孔,不需要进行虹膜周切,与自然状态的房水流通途径相同。 ICL 植入术作为一种内眼手术,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均有一定的风险,比如术后感染或是瞳孔阻滞等[3];但既往研究表明,总体来讲 ICL 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矫正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高[4]。目前 ICL 植入术在发达国家及地区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大力的推广,但是在我国应用时间尚短,患者的认可度有待提高。基于此,此次研究对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 ICL 植入术进行视力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22例(44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分析此矫正方案对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ICL 植入术进行视力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中抽取22例(44眼)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女性患者分别有10例(20眼)和12例(24眼),患者年龄19~35(27.35±3.31)岁,术前患者等效球镜度数-10.00~-18.50(-13.91±1.16)D,散光度数-0.25~-1.25 D(-0.75±0.15)D。

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高度近视伴散光,等效球镜度数-5.00~-18.00 D,患者术前2年屈光度数变化范围低于0.50 D,眼压10~21 mmHg,前房角开放,前房深度超过2.80 mm;(2)患者对此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其他眼病的患者,如青光眼、黄斑变性等;(2)糖尿病患者以及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3)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1)术前准备工作:利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患者散瞳前后的裸眼视力以及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检测,需由两位以上资深验光师进行验光试镜,将瞳孔在自然状态下获得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屈光度数作为手术时的预测度数[5]。对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以及眼轴进行测量,测量设备为IOL Master、Pentacam眼前节评估系统和UBM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术前量测眼压3次并取其平均值,测量设备为非接触式眼压计;利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进行测量,所用设备为Noncon Robo-CAKonan SP-900 p;使用游标卡尺、Pentacam眼前节评估系统及IOL Master 测量角膜横径,以游标卡尺测量为准;利用超广角眼底激光扫描和三面镜进行眼底检查以排除视网膜变性、裂孔等眼底疾病(均需散瞳)。于术前3天开始使用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普拉洛芬滴眼液,每天4次,每次1~2滴。(2)手术方法:此次研究中22例患者的植入术均由同一名医师及团队完成;术前散光晶体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标记散光轴位,术前30min 为患者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散进行散瞳,并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严格核对患者信息后进行晶体装载,连续麻醉3次,先用15?尖刀在角巩缘(6点或12点钟位)行一辅助切口,并于前房注入粘弹剂,术中主切口为颞侧自闭式角巩缘切口,利用穿刺刀(3.0 mm)在角膜缘离透明角膜外1~1.5 mm 处进入并潜行3 mm左右后改变角度,与角膜内皮平行进入前房,而后将人工晶状体ICL V4 c推入前房,依次调入睫状沟内,对人工晶状体位置进行微调,对准散光标记线,直至其处于正确位置后于主切口冲出粘弹剂,调整好眼压及前房深度,最后对主切口做角膜基质水密处理,结束手术,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对术眼进行常规包扎。(3)术后处置:术后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以及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滴眼,连续使用20天,每天4次;此外还需使用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连续使用18天,第1~3天,每天使用8次,第4~8天,每天4次,第9~13天,每天2次,第14~18天,每天1次;术后眼压处理,眼压<25 mmHg 不处置;眼压25~35 mmHg 口服乙酰唑胺片25 mg,加滴酒石酸溴目尼定滴眼液或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眼压>35 mmHg 行切口放液。患者术后1天、3天、7天、1个月以及3个月均需回院复诊,复诊时主要检查项目为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测量眼压、拱高、裂隙灯检查,必要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眼底检查[6]。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后3个月为时间节点,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前房深度、眼压、拱高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情况。并发症主要记录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囊样水肿。

1.4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达并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x(—)± s )表达并进行 t 检验。若 P<0.05则提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22例(44眼)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内

均未出现前囊下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大量丢失、严重的眼内炎、视网膜脱离及黄斑水肿等。

2.2 手术前后视力比较

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明显提高(P<0.05),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对比则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

2.3 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眼压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对比

术后3个月时前房深度低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未明显低于术前,(P<0.05);手术前后眼压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对于高度近视屈光不正的矫正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角膜屈光手术、透明晶状体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等[7-8]。其中角膜屈光术是目前用于矫正中低度数屈光不正的主要手术方案[9]。与传统角膜屈光术相比较而言,ICL 植入术具有诸多优势,首先,此术式突破了传统角膜屈光术的局限性,有效解决了以往高度近视患者因角膜过薄而无法手术的问题[10],因此矯正屈光的范围更广;其次,此术式具有可逆性,即以后若有需要时可将人工晶状体取出或进行更换;此外,还有专家认为,ICL 植入术还可用于矫正传统角膜屈光术造成的屈光偏差的问题[11]。有研究曾报导过,在接受 ICL 植入术后患者还可通过 LASIK 术以及 PRK 术来矫正患者剩余度数[12];还有研究提出,在预测超-18.00 D 高度近视,预后时可应用 LASIK+ICL 植入术的方法[13]。以往,临床上还会应用透明晶状体吸出+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案来矫正高度近视,主要适合年龄在45岁以上,但是此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可引起患者视力调节能力丧失,少数并发视网膜脱离以及黄斑囊样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此外该术式的远期预测性不如角膜屈光手术和 ICL 手术理想。

ICL 植入术的优点在于即突破了传统角膜屈光术的局限性,又能使患者自身透明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得以维待[14],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上矫正高度近视和超高度近视时的首选手术方案之一。此次研究结果显示,22例(44眼)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是手术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研究也同样证实了通过 ICL 植入术可有效提高患者裸眼视力,且部分裸眼视力优于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分析这是由于 ICL植入后的光学中心与研究光学节点更加接近有关[15]。ICL 植入术术后典型的并发症之一即为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使得房角变窄,因此前房体积缩小,进而使得前房深度变浅。有研究曾报道小梁虹膜夹角可在术后的1个月内减少40%左右,但是在后续的3个月内的连续检测中发现小梁虹膜夹角并未进一步缩小[16]。也有研究提出小梁虹膜夹角一般可在术后3个月左右进入稳定阶段。吴建斌等[17]研究提出 ICL 植入术后瞳孔的直径以及 K 值也会发生变化。而本次研究中我们对患者手术前后的前房深度、眼压以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与手术前对比患者眼压并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前房的深度以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则均比术前要下降,(P<0.05);这一结果提示了 ICL 植入术在短期内对患者的眼压不会造成明显影响,短期安全性较好。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后3个月内虽然有所下降,但其平均密度值仍保持在2000 cell/mm2的安全范围以内。以往有专家认为 ICL 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异位,拱高变化是导致患者术后并发青光眼或白内障的主要原因,但是此次研究中患者短期内均未发生人工晶状体异位的情况及拱高均维持在安全范围之内。此次研究结果与刘冬瑞等[18]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他们在研究中对18例(36眼)接受 ICL 植入矫正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术后3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且手术前后眼压未发生明显变化,前房深度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虽然均有所下降,但均在安全范围内,此外,术后3个月内人工晶状体均未发生异位的情况,患者也未出现前囊下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大量丢失、严重的眼内炎、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进一步证实了对于高度或超高度近视患者可通过 ICL 植入术进行视力矫正。此次研究仍有不足之处,一方面纳入的样本量较少,另一方面未对患者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接下来的研究中将纳入更多病例并进行更深的研究,延长术后随访时间,为 ICL 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疗效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综上可见, ICL 植入术用于矫正高度近视近期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柄成,戴红梅,周奇志,等.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0,41(11):93-97.

[2]  张栋彦,吴鹏程,耿园园.全飞秒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2):64-65.

[3]  张唯伟,陈爱蔚,姬红婄,等.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0例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17,41(2):191-192.

[4]  曲海燕,张浩润,邵文鹏,等.高度近视患者行 ICL 植入术后拱高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3):514-516.

[5]  李丽,张青蔚,李靖.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矫正高度近视效果和并发症比较[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8,24(5):88-89,98.

[6]  程蕾,朱冉,宋超,等. ICL V4 c 矫正中高度近视术后1年前房稳定性研究[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1,39(12):1059-1064.

[7]  陈仪乐,杨雅童,陈嘉宝,等. SMILE 手术与 V4 c 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客观视觉质量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7):1222-1225.

[8]  朱秀梅.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患者的矫治效果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12):1896-1899.

[9]  李强,孟佳,罗芳,等.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106例的临床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8):58,61.

[10]  张静,朱浩斌,周激波.后房型有晶体眼 ICL 植入术和飞秒 LASIK 矫正高度近视的视觉质量对比研究[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8,27(2):83-84.

[11]  王佼佼,韩茜,张楠,等. ICL 联合 Trans-PRK 治疗超高度近视患者的療效及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3):1011-1015.

[12]  申苑莎,康刚劲,王妍茜,等.高度近视 ICL V4 c 植入术后早期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6):1035-1039.

[13]  熊瑛,孙秀丽,毛迎燕,等. ICL-V4 c 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效果[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21,23(4):292-297.

[14] 杜玲芳,谭华霞,何芳,等 . TICL 植入术与 ICL 植入联合 LASEK 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疗效观察 [J]. 临床眼科杂志,2019,27(6):518-522.

[15] 陈晓,周奇志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角膜激光手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7,35(11):1071-1076.

[16] 陈越兮,林丁,张青松,等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的远期临床观察 [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20,22(3):222-228.

[17] 潘庆渊,梁小庆 . 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效果观察及术后随访研究 [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4):61-62.

[18] 刘冬瑞,宋凡倩,葛红岩,等 . ICL 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短期临床观察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21):4095-4098.

(收稿日期:2021-12-25)

猜你喜欢

植入术晶状体眼压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