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的衔接核心探寻

2022-05-30马卉君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知识阶段

马卉君

数学教育教学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教学之间存在很多的差异,此时就需要树立衔接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两者的衔接,这样才能够使数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得以提升,确保学生可以有效度过衔接阶段。数学衔接的问题,一直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无论是小学数学教师,还是初中数学教师,都没有在此方面进行合理的投入,数学衔接机制的构建处于步履维艰的状态,这无疑会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造成不良影响。

一、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对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情况进行调研,发现数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其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衔接意识处于匮乏的状态。很多数学教师会将焦点放在当前阶段的数学教学上,往往会忽视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性,也没有关注两个阶段数学知识的关联。或者说部分数学教师对数学衔接的价值认定有偏差,很少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也没有从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心理转变等角度进行思辨,这样都可能对数学衔接机制的构建造成不良影响。其二,学生学习衔接意识也不是很好,知识体系架构能力不足。通过对小学生和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进行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良好的衔接意识,课前预习的时候没有将自己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结,在新的数学知识学习之后也没有将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知识进行对比和整合,做笔记的技巧也没有掌握,这样就可能使他们的数学知识体系构建处于比较差的状态。这样的学情也会对实际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有效性造成不良影响。其三,数学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衔接不是很顺畅,存在诸多的不合理。小学数学教师很少去关注初中数学教材,初中数学教师也很少去关注小学数学教材,两个阶段的数学教育教学,在知识上的衔接不是很清楚,教师自然难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架构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对应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益和效率也会因此下降。在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也不是很到位,小学阶段的课程中数学知识点不多,但是课程时间充足,此时教师往往会以启发或者引导为主导,教学节奏可能比较慢,教师在讲述之后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巩固教学。初中数学教学课程内容多,难度比较大,此时如果还是以单一讲述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可能难以跟上节奏,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吃力,此时教师不是很重视对应教学方法的引导,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都可能导致数学教学质量处于不理想的状态。其四,在数学课题活动中,多数都会限定以自己当前的数学教学阶段为主要对象,因此很少有课题研究能够关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在此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自然难以有夯实的理论认知,这也会对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机制构建造成不良影响。

二、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的实现策略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会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是违背新课改要求的,对于这样的问题需要以正确的视角去审视,继而切实地进行优化,以确保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可以有效地衔接。结合此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以尝试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数学衔接意识的提升

中小学数学衔接机制的构建是确保数学教学持续性和整体性的重要保障,有助于学生数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需要正确看待数学学科衔接的问题,提升数学衔接的意识。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节点有:其一,能够研读课程标准,正确看待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教材,实现教材资源的深度挖掘,处理好小学数学教材与初中数学教材之间的关系,实现教材资源的整合,在此基础上切实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以“数与代数”知识的学习为例,小学阶段主要在四、五、六年级,初中阶段主要在七年级,此方面的知识处于螺旋上升的状态,知识循序渐进的特点明显,所以教师要懂得进行知识梳理,建立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在小学阶段可以适当地设定一些初中“数与代数”的相关简易问题,以开放性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在初中阶段鼓励学生去复习之前学习的数与代数的概念,由此架构健全的数学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使各个阶段数学知识点的衔接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其二,数学教师主动地针对数学衔接的问题进行探讨,确保正确看待衔接对学生数学素养培育的效用。设定对应的课题,让小学数学教师和初中数学教师协同参与进去,积极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思考如何有效地将数学衔接贯彻到日常的数学课堂中去,这样才能够进入更加理想的数学衔接格局。在更加理想的交互平台上,数学教师关于数学衔接实现策略的问题的认知不断提升,在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自然可以进入理想的中小学数学衔接格局。

(二)注重数学学习习惯的有效衔接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在初中阶段如果还是使用之前的数学学习习惯来驱动,就可能陷入比较吃力的状态,由此要懂得合理地采取措施实现数学学习习惯的有效衔接。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确保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可以提升学习效率,还可以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使学生以更加自信的状态面对数学学习。首先,通读数学章节的内容,了解章节的框架,第一遍预习的时候,能够准确地讲述框架结构,对每个小节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结。然后阅读每个小节,对其中的概念、定义和练习进行阅读,并且尝试进行训练,确保对定义知识的理解能够不断加深,在此环节还可以思考之前学习过的与此有关联的知识点,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这也是实际预习过程中需要做好的工作。其二,确保学生可以在听课的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方式做好笔记。在课堂上能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的習惯,并且懂得合理地将书本知识进行加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点的整合,记录好课堂内容,并且界定清楚重点和难点,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标注,然后寻找机会,进行深度了解,这样才能够进入更加理想的记笔记格局。上述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为后续数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也可以迅速地进入数学知识整合和归结的状态。如果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够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即使在刚刚接触注重数学知识的时候,有不适应的情况,也可以迅速地依靠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弥补,不至于出现数学学习掉队的情况,数学学习的质量也会因此不断提升。

(三)注重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的过程中,最核心的板块就是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这是衔接机制发挥效能的关键性环节。以数的衔接为例,两个阶段对此方面的学习要求是不一样的,小学阶段的要求比较低,初中阶段会将所学作为焦点,在教学目标中需要达到理解和运用的诉求。数的学习内容,小学阶段出现在四至六年级,主要包括的内容有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体会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什么是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小数和分数。初中阶段此方面的知识主要有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乘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实数、近似数、二次根式等。在要求方面,都可以将“了解”作为目标。小学阶段还有负数的意义、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量,中学阶段会借助数轴来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比如,在教学七年级“正数和负数”知识点的时候,回顾小学知识板块,教师可以引入对应的情境:测量纪念碑、凝固点和沸点等素材,由此创设负数和整数的认知情境,依靠温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差异。在式方面,小学数学是从五年级开始的,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这是用字母表述数的延伸知识。到了初中阶段,与此相关的知识点主要有代数式、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分式、二次根式。在实际的初中数学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之前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回忆和归纳,在此基礎上使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知识在内容维度上进行衔接,朝着更加纵深的方向发展。

(四)注重教学方法维度的衔接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还需要关注教学方法上的衔接,这也是数学衔接机制构建的重要节点。在此过程中,需要将关注点放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方法的分析。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单一,多数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此时就可以积极使用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渐渐成熟,此时就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可以创设一些自主思考的任务情境,设置启发式的问题,使初中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其二,对于刚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要适当地放慢节奏,让他们可以慢慢适应初中生活,有一定的时间去缓冲和适应,并且鼓励学生采取有效的方式去缓解压力,继而迅速地进入有效学习的轨道。

三、结语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是实现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无论是小学数学教师,还是初中数学教师,要懂得正确看待数学衔接机制的效能,从数学衔接内容、数学衔接方式、数学衔接机制等维度入手,以确保数学衔接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知识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