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课标教学建议 增效英语课堂教学

2022-05-30邢焕玲刘丽艳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设计

邢焕玲 刘丽艳

[摘要] 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课程内容的实施提出了七项具体的教学建议;新课标的七项教学建议提供了教学内容组织、活动设计及具体手段等方面的详细说明。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教学建议,深度开发与转化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本文简要说明了新课标教学建议的各维度,并提出了增效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即深入研读语篇,挖掘语篇育人价值;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围绕语篇育人价值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促教、促学作用。研究从课堂教学这一育人的直接且重要途径出发,辅之详细的教学案例与解释,以期帮助教师理解课标、有效教学。

[关键词] 语篇研读;英语教学活动观;“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为进一步深化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相较于2011年版课标在多方面都作出了重要修订。《义教新课标》从世界课改的趋势对比、时代所需的人才要求,以及历史沿革的成就欠缺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权衡与细致修订。而且,《义教新课标》进一步挖掘了英语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凝炼了与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相衔接的课程核心素养,并期望以更加统整化的课程内容结构达成教学实践减负增效的目标。可见,理念明晰化、目标素养化和内容统整化已经在静态文本中有所呈现,那么,接下来的动态课程实施就成为培养目标落地的关键。“如何正确认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性质和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课标实施的效果。”[1]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只有教师将课程理念落实在课堂中,课堂教学有所突破,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踏踏实实地落到学生

身上。

一、基于课标教学建议的意义阐释与问题引出

《义教新课标》的教学建议总共包含七项内容,分别是坚持育人为本、加强单元教学整体性、深入开展语篇研读、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引导学生乐学善学、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提升信息技术使用效益。这七项教学建议围绕课堂教学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教学手段等)展开。课堂教学目标以英语课程的总体育人目标为导向,而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深度开发与转化学科育人价值,这应成为实现英语课程育人目标的基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推动者,需要其在具体的每节课中将静态的教材知识活化为能够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动态知识,充分发挥课程知识的隐性育人功能。

何以凸显并转化静态课程知识的育人价值?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抓手是挖掘教材中语篇的育人要点,并采用铺陈适切性的学习活动纵深育人价值。教材中的语篇可以是统一的,为所有适龄学生而选择,但是围绕语篇进行设计的教学活动却必须是符合不同学生认知特点、因学情而异的。教师该如何深入研读语篇(探究语篇的寫作内容、写作方式、写作目的等)?同时,如何围绕语篇设计线索化、进阶式的英语教学活动(包括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活动等),从而转化语篇背后的思维逻辑、文化理解与学科观念等育人价值?如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评”的作用?这三个问题是每位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所需要解决的最基础的问题。以上三个问题的探讨有利于教师回归自己的课堂,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善每节课的课堂教学,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出于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程度考虑,笔者将从语篇研读、英语学习活动观和“教—学—评”一体化这三个概念出发,展开课程内容探究和教学活动设计的探讨。

二、基于课标教学建议增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以语篇研读为起点的英语教学

语篇是英语教学中的常见内容形式。“这里所说的语篇是指用于教学的不同类型的语篇,即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包括口语的、书面语的,或图形、图表等多模态形式的材料,也称为教学文本或教学语篇。”[2]《义教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分析;明确主题意义,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建立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等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传递的意义,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把握教学主线。[3]语言学习离不开对语篇的认真研读。实则,语篇并非词汇和语法的单纯堆砌,它关乎着作者思维的方式、写作主题的内容和意义等诸多方面。“语言学习就是通过在语境中学习有主题意义的语篇来实现的。”[4]

已有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参考建议,有的学者结合语篇研读的理论基础,从语篇整体性出发,阐释如何从主题、内容、文体、语言和作者五个角度进行文本解读[5];有的学者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教师对同一篇文章所做的解读来展现优秀的语篇解读的样态[6];还有教师总结出了“感知—理解—创造”三步法的文本解读思路[7]。这些已有研究都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参考。本文依据《义教新课标》的指导,从对what、why和how这三个问题的探究来解读语篇,完成教学设计。

1.基于对“what”的研读:这一过程是对文章“写了什么”的回答。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语篇知识结构,掌握语篇的基本信息。这么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对语篇承载的事实信息的整体性、结构化的认识。师生可以通过完成内容结构图的形式使语篇信息可视化,建立起知识与知识、知识与语言之间的逻辑和关联,完成对语篇what内容的研读。而且,对内容的结构化认识能帮助学生逐步内化语言和文化知识。这是实现连贯表达的基础。

2.基于对“how”的研读:这一过程是对文章“如何写”的回答。教师应当采用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语篇的文体、提取关键信息、厘清组织方式等。目的是了解不同的语言素材的组织方式、不同文体的表达功能,培养学生表达的严谨性、条理性。比如说,记叙文的文体包含了场景、人物、情节等内容,师生一起探讨各要素在文章中的具体呈现形式如何实现反映人物性格等表达目的;或者换个探究方式,如探讨某个要素的缺失,以及某种表达方式发生变化,表达效果有没有发生变化。对篇章写作方式的探讨能帮助学生经由语意的理解走向写作思维的探究、潜藏文化意识的发现,乃至对自我学习过程的关注等,进而达成深度学习。

3.基于对“why”的研读:这一过程是对文章“为什么写”的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分析、推理论证和批判性审视语篇的内在传递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比如,研读一篇议论文,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理顺作者阐述论据的方法和思路,探讨文章的写作目的,判断作者的价值立场并结合自己的立场理性表达看法等。对作者写作目的的讨论是为了帮助学生研判语篇的主题意义,生成的是对主题更为上位的整体认知和情感态度。并且,梳理分析与推理论证的思路要结合自我经历和实际生活,进行有理有据的理性表达。

接下来,基于教材中的一则语篇来展示语篇研读的过程,仅供大家参考。语篇选自New Standard English 《新标准英语》(学生用书八年级下册),Module 10 Unit 2 Radio Times。

What:“Radio Times”是一位播音员的自述,讲述了作者进入播音行业的求职经历。作者以自述的口吻,回顾了热爱电台播音的往事。这些回忆都体现着作者为了实现梦想而不断努力。面试最后,作者仅仅通过一句声音测试,就使播音经理对其态度从一开始的质疑转变为惊叹,继而顺利通过面试,成功应聘电台播音工作。基于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图(如图1),结构图的作用是为了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了解。

How:本篇文章为记叙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顺叙和插叙两部分。顺叙与插叙相结合,造成叙述时间和空间的纵深感,使得文章结构紧凑、曲折有致而富于变化:

第一部分:顺叙部分(1~3段,7~12段)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介绍作者应聘电台播音工作的经历,语言简洁、逻辑清晰。顺叙部分完整地呈现了播音经理对作者的态度从一开始的质疑转变为赞叹。首先,文章中使用looked down at me,说明当时15岁的作者身材矮小,经理是俯视作者的;其次,问句中的Shouldnt you be at school?是反问句,起到了加强语气、增强气势的作用;接下来,负责招聘的播音主任连续问了三个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并不是针对这份工作或者为了进一步了解作者而询问。这一连串发问实际上是经理对作者的质疑:一个小孩子,怎么能胜任这份工作?之后,为了确定作者是否有能力承担工作,主播让作者进行声音测试。听到作者的音质水平,经理说OK,thats great! 文章中使用了叹号,表明经理态度前后的转变。

第二部分(4~6段):插叙部分,作者在叙述应聘经历(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自己从小到大如何一步步爱上播音的回忆(有关“应聘”这一中心事件的背景信息),为顺利应聘做必要的铺垫,使故事情节讲述得更丰富,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吸引人。插叙结束后,继续原来的顺叙。插叙部分,描写了作者对于电台播音的热爱和所做的努力:Ive always loved the radio.这里使用现在完成時,表明作者对于电台播音的热爱始于过去、持续到当下。“When I was about four or five years old”,“At the age of nine”,“As I grew older, my interest in radio grew”,“Soon”和开篇的“Fifteen”,时间状语的使用将回忆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层层推进。作者四岁时就喜欢挨着收音机坐着,听她最喜欢的节目和最喜欢的主播的声音;九岁时去小电台找过兼职工作;之后发展自己的网络电台,并且组织朋友筹划节目等。这些细节的插入,让人物在事件中鲜活起来,深化“热爱”这一主题。

Why: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作者的应聘经历和为自己所热爱的梦想努力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初步了解媒体人的工作方式,同时感受这位播音员坚持所爱、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

英语语篇是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载体。语言技能的提高和学习策略的施行需要围绕语篇的学习和生成来实现;可以说,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讨和挖掘是实现英语课程育人价值的核心。同时,教师需要围绕语篇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广泛深入学习语篇知识既是发挥课堂教学育人功能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能力不断提高的途径。

(二)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

对语篇的研读只是教学设计的起点。那么,如何将语篇设计落实到课堂中去,则离不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这种以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认为,学生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训练、语言能力的发展,更应该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学习能力的提高。”[8]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习内容主要是语篇,但是学习的过程是“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的过程。所以,具体的教学活动应当体现的是“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的进阶过程。

英语学习活动包括三类进阶式的活动: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9]。《义教新课标》明确阐述,关于学习理解类活动,教师要把握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的要求[10];关于应用实践类活动,教师要把握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的要

求[11];关于迁移创新类活动,教师要把握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的要求[12]。

这些思维动词看似抽象,但实际上却是思维进阶的过程,值得教师们在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时反复琢磨。

实际上,学习理解类活动的设计是让学生基于已有的经验和主题语篇,提供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其建立与知识经验和语篇主题之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为内化语篇知识打下基础;通过完成应用实践类活动,让学生基于结构化知识展开篇章的深层解读,帮助他们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赏析语篇的主题价值,探索语言表达的深层目的,能够评价作者或主人公的观点和行为,因此形成自己的认识。可见,引导学生超越对语篇的学习,能够多角度地认识世界,理性地理解世界并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如图2)。

从内化知识,到知识转化为能力,再到知识能力外化为素养,呈现的是进阶的特点,但这三类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并不是线性进阶。各类活动可以是一次完成,也可以是多次循环完成,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依据学生的表现调控活动的进阶。

总之,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活动设计帮助教师超越了单纯的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层面的教学,通过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探究意义的过程中,基于语篇建构知识,深入语篇理解与内化知识,超越语篇实现迁移,发展了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换言之,教师对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运用是建立在对语篇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的。我们應该认识到,对语篇的理解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教师只有做到了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深入挖掘,才能相应地实现教学活动的进阶设计。

(三)“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

考试是教和学的重要评价方式,发挥着评判教育质量的作用。但是,考试并不应该是评价教学的唯一标尺。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的关系,教师需要对三者有拓展性的认识。“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和依据。”[14]教师在围绕语篇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调控作用。只有这样,方能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使得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

“教—学—评”一体化概念吸收了形成性评价、动态评价和学习导向的评价三个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15]。“教—学—评”一体化中的评价具有诊断性、形成性和过程性的特点。教师要把评价融入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并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变化,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情况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既能帮助学生知不足,又要能看到学生的持续进步,以树立自信。

实现以评促教的关键是要从对教师教的关注转变为对学生学的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在被学生关注到、理解到,并同理心化地进行实践与思考,其效果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需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评判教学的有效性。而考察的学生学习行为分为如下四个方面:学习行为与教学的目标、内容、条件及学情是匹配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积极进行内部信息加工;采用与多种教学目标、内容、条件相适应的多样的行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情进行学习行为的选

择。[16]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功能,教师平时就应当留意观察学生表现,考查学生已有的认知图式,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以此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了解自己的学生本身就是教师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一种建立在关心和科学的方法之上的前测,基于这一前测,教师将静态的课本知识转化为适合特定学生学习的内容。备课时要以对学生的了解为基础,而教学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课程的育人功能,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诊断,并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节奏。

语篇研读和教学活动设计是以学生已有的水平为基础而设想出来的。在实施过程中,面对复杂的课堂环境,教师一定会有需要适度调整的地方,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顾学生的真实反馈,而这就需要发挥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参与评价,学生同样要参与评价。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对语言学科来说,学习的内容是语言,沟通交流就是学习目的之一,而评价正是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真实情景,创设真实语言环境当然不能错过课堂评价这一有利途径。另外,不同类型教学活动要保持内部一致性,如迁移创新类活动的顺利开展就表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理解类活动和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应当掌握的内容,观察学生具体的课堂表现,教师可以给出即时的评价,并且将评价融入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提出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追问,而课堂问题要发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诊断的功能。请看下面的这一段课堂实录:

Teacher:(To class)When you go to the movies sometimes the movie is not interesting. It makes you want to go to sleep. The movie is boring. Or your grandma speaks very slowly and never tells something new. Maybe you think she is boring.(But you know she loves you.)

Teacher:(To student 1) Is this book boring?(To student 2)Do you like boring jobs?(To student 3)Are you a boring person?

Teacher:(To class)Turn to the person next to you and ask them if they had a boring weekend. And ask them why.

首先,教师在真实情景中使用boring做示范性的表达,带领学生体验boring的使用场景;然后,为了确认学生是否掌握,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连续的追问,评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boring的意义;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主动表达,通过学生的应用实践来进行评价。三个活动设计充分体现了“追问”在评价中所能起到的诊断性

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真实性学习发生与否为主要判断依据。将评价融入教学,既能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质量,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进行评价,针对学生每一堂课的具体进步给出具体的、正面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充实、踏实且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是实现课程育人的基本途径。四十余分钟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优秀的语篇研读能力、将递进深入的语篇主题意义融入进阶式语言活动中的能力、在实施活动过程中科学评价即时调整的能力。以上三种能力是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只有教師深刻领会了《义教新课标》中关于语篇研读、英语学习活动观和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真正内涵,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的来说,未来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往深处想、向细处做”,始终牢记并落实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用语言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形成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还包括其通过语言的学习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开阔眼界、发展人文素养、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理性表达观点,做出正确和明智的评价与选择。[17]

[参考文献]

[1]梅德明.正确认识和理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性质和理念[J].教师教育学报,2022(3).

[2][6][9][10][11][12]王蔷,钱小芳,周敏.英语教学中语篇研读的意义与方法[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02):40-47,92.

[3][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41(10):1-7.

[5]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39(11):11-16.

[7]高春梅.文本解读“三步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运用[J].英语教师,2016,16(11):72-77.

[8]章策文.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特点与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9(19):47-50.

[13]王蔷,钱小芳,吴昊.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内涵、架构、优势、学理基础及实践初效[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44(07):1-6.

[15]王蔷,李亮.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5):114-120.

[16]陈佑清,陶涛.“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1):45-52.

[17]王蔷.促进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关键词:“情境”“问题”与“活动”[J].基础教育课程,2016(05):45-50.

猜你喜欢

一体化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