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需要这么多文具吗?

2022-05-30少年的li

中学生博览 2022年17期
关键词:文具新学期阶级

少年的li

又到了开学的日子啦,作业写完了嗎?朋友们,心态调整过来了吗?文具都买了吗?书包都收拾好了吧?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最期待的就是开学前一天拿着老师发的书单跟爸妈去买辅导书,买完之后,我妈会给我半小时的时间去文具区挑选新学期需要的文具,这时候我就可以借着“新学期新气象”的由头,把我平时不能买的奇奇怪怪的橡皮、花花绿绿的笔记本,想了很久的文具盒、五颜六色的笔大胆地放到篮子里。结果很多本子和资料书,到学期结束的时候都还是新的。有时候我也会想:“我真的需要这么多文具吗?”

这里其实有一个经济学上的词,叫“凡勃伦效应”。它来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索尔斯坦·凡勃伦的一本书——《有闲阶级论》。整本书的核心就是在讲“为什么价格越贵的东西,反而越会受到消费者的喜欢和追捧”,这群既有时间又有金钱去追求商品的消费者被作者称为“有闲阶级”。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我们发现,不仅仅是那些“有闲阶级”会掉入这个消费陷阱,咱们这些钱包瘪瘪的人也会!就拿买文具这件事来说,搁平时你觉得“8块钱一支笔也太贵了”,但是如果遇上开学促销,第二支半价,第三支再减半,你肯定觉得“买到就是赚到”,我没猜错吧!你觉得自己通过拥有更多的更贵更好玩儿的文具可以融入一个小团体,还赚了几根笔可太划算了。这不就是中了“凡勃伦效应”吗?

我们为什么会掉进这样的消费陷阱呢?

一方面是外在社会利用了我们的社交心理,通过一些营销手段,制造“物以稀为贵”的消费焦虑;另一方面,是我们在价值观上的问题——我们希望自己在社交中足够独特,喜欢“人无我有”,所以就很容易变得不理性起来。

对于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来说,“凡勃伦效应”当然是十分受用,能够带来不错的收益,但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就不太友好了。我们想要逃离“凡勃伦效应”对我们的影响,避免成为市场的“小韭菜”,该怎么做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你准备买的时候,先冷静一下,问问自己“为什么需要它”。大家在花钱的时候,脑子总是有很多美好的设想,实际上买完你就发现,好像也不太需要。所以,我们还可以多想想,“我真的需要吗?真的没它不行吗?有没有平替(平价的替代品)呀!”消费的时候要保持理智,多思考,才不至于过后捶胸顿足大喊:“我就是纯纯的韭菜!”

所谓“差生文具多”不是没有道理。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买好看的文具、漂亮的鞋子,和跟同学比较的小心思上,对于学习的关注自然就少了。避免“凡勃伦效应”,最根本的还是要从精神层面来改变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精神世界。当我们的时间被学习、考试、读书占据时,对于物质的关注少了,那被割韭菜的可能性自然就小了。

编辑/王语嫣

猜你喜欢

文具新学期阶级
我的文具我做主
战“疫”中的新学期也是一次大考
写给新学期
奇奇怪怪的文具
买文具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新学期,谦虚行
We Love文具
新学期,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