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暑期主题活动中社区资源的发掘和运用

2022-05-30邓春花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7期
关键词:社区资源粤语旧址

邓春花

为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由学生发起,本校师生一起开展了2019年“你好,暑假!”之“走进家乡,传承美德”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包括参与社区革命历史旧址讲解活动、参观和体验藤编工艺、学习舞狮文化、进行赛龙舟体验等项目。这些活动都需要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组织、合作完成。那么,在暑期主题活动中如何发掘和运用社区资源呢?本文以四(3)中队参与本镇沈村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讲解活动为例,谈谈暑期主题活动中社区资源的发掘和运用。

一、调研先行

(一)班级内调查,形成活动意向

2019年暑假前,筆者在班上通过现场举手和问卷星的方式调查,了解学生和家长对“走进家乡,传承美德”系列活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学生和老师根据本班实际和社区资源情况,最终确定举行由学生发起的参与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讲解活动。

(二)实地调查,了解实际情况

暑假开始后,老师、学生、家长对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实际情况以便进行活动策划。

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原来是本镇沈村沈玉文先生的私塾,始建于清朝,在解放战争时期成为沈村小学,当时的中共地下党员就以此处为据点开展南海、三水、花县的地下斗争活动,并在此建立中共南三花工委。

从2014年9月起,沈村村民沈燮洲——一位有着四十几年党龄的七十多岁老人,开始负责南三花工委旧址的清洁、管理和讲解工作。2017年6月20日,佛山市组织部将沈玉文私塾认定为全市共产党员教育基地。近两年有很多游客来参观,仅2018年就接待了单位共3425个,人数达到38624人,最多的一天有12个团体前去参观学习。

因为本中队的户外拓展小队在去年国庆期间参观过这里,其中有一位学生廖海亮的妈妈的家乡是湖南,不会讲本地方言——粤语,所以她说讲解员当时的讲解她是没有办法听懂的。她非常支持孩子来参加这次讲解活动,所以今年放暑假后,廖海亮妈妈和笔者一起再去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进行活动的前期调查。经过再次了解,知道了现在的讲解员沈伯伯只上过三年学,文化水平不高,并且他的讲解不是根据展览内容和路线图文结合进行讲解,而是将所有的参观者都集中到大厅坐好,没有讲解词,凭自己对前辈事迹的了解和记忆进行讲解,一讲就是将近四十分钟,并且全程用粤语讲解。

二、活动策划

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学生、家长、老师都认为参与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讲解活动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一致认为可以进行下一步策划。

7月28日下午,学生、家长、老师在学校三楼远程室召开了项目论证会。论证会对活动进行了初步策划,认为活动首先要了解和熟悉南三花工委领导机关旧址的事迹及展示区资料,然后向游客讲解,讲解完毕后集体朗诵《少年中国说》,表达少先队员热爱祖国、传承革命精神的决心。

论证会中,还对活动困难进行了预设。首先,沈伯伯说他是没有讲解词的原稿的,他建议在他讲解时可以将他的话录下来再整理出来。论证会一共来了13位学生,其中有5位学生是会讲粤语的,所以翻译的重担就交给这5位同学了,而这5位同学也愿意担当这个重任。讲解时要求熟悉资料、大胆、自信,听到这个要求后孩子们依然没有退缩,愿意继续参加这次的讲解活动。

三、共学互学

(一)翻译讲解词中共学互学

7月29日上午,大家准备好了录像机、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把沈伯伯讲解的内容录下来后,开始翻译讲解词。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一组都是会讲粤语和不会讲粤语的同学搭配,会讲粤语的同学负责翻译,不会讲粤语的同学负责记录。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会讲粤语的同学也开始学习起粤语,虽然讲得不太标准,但会讲粤语的同学也没有嘲笑他们,而是一次又一次很认真地纠正和指导。会讲粤语的同学也遇到难题了,沈伯伯讲了一个词,这个词是粤语里面的生僻词“氹氹转”,四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如何翻译,只好请教家长,请教了一个家长觉得不太确定,又请教另外一个家长,两个家长理解的意思差不多,就取其中一个家长说的意思来表达。在后来的活动中,只要有时间,学生之间就开始了粤语的教和学,不会讲粤语的家长在现场不太好意思学,便鼓励自己的孩子大胆地学,学会了回家教自己。

(二)孩子们和讲解员伯伯共学、互学

讲解员沈伯伯非常喜欢孩子们,也非常支持孩子们。他看到小学四年级孩子从翻译到上岗,只用了三天时间,表扬孩子们认真、记忆力好、理解能力强。每次讲解前,他都慈祥地嘱咐孩子们不用紧张,站的时候姿势一定要挺直,讲解时指着图片内容时,眼睛要跟随着手势看着内容等。孩子们在沈伯伯的指导下,进步很快,有几个同学的讲解不亚于专业的讲解员。根据设计,在全部讲解结束后,全体队员集体朗诵《少年中国说》,以表达孩子们热爱祖国、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其间还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在第一次正式讲解结束后,沈伯伯把孩子们叫到跟前,用很别扭的普通话问:“你们刚才读的《少年中国》是什么,怎么那么雄壮,那么有气势?”孩子们听了立刻纠正说:“不是《少年中国》,是《少年中国说》”。“你们有内容吗,可以给我看看吗?”沈伯伯好奇地说。孩子们立刻争先恐后地把复印的纸拿出来递给沈伯伯。沈伯伯拿出眼镜,很认真地看着,然后自言自语地说:“哦,原来是‘则字,我没有听出来。你们能告诉我这些文字是什么意思吗?”孩子们立刻围着沈伯伯,七嘴八舌地说着《少年中国说》的意思。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感动的画面,因为革命精神的传承,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党员和一群十岁的少年在学习、践行着《少年中国说》!而第二次讲解时,沈伯伯竟然要求孩子们朗诵了两次《少年中国说》,他说他很喜欢听,还请参观者也认真地再听一次,真是一个有趣的老党员!

(三)在总结评价中共学互学

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要进行总结,先是在现场总结,然后再用美篇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学习和理解中共南三花旧址展厅的内容时,先只是单独学习和理解自己的部分,然后总结的时候再合并起来理解全部内容。孩子们总结时分享自己学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则倾听和学习。每一次的总结,其实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因为参加活动的孩子们都是自愿参加的,理解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在正式讲解时的总结中,孩子们先总结自己刚才讲解时做得好和需要提升的方面,然后再评价同学的讲解,找到同学身上值得学习的部分,向他请教,并且加强练习。作为“老师”的同学,也评价自己的“学生”刚才讲解的表现。如薛梓皓在美篇中写道:“我今天没有讲解,但是我知道我徒弟的表现,我给她打7分,扣分中1分是因为卡顿,语速不够均匀,还有2分是漏词与忘词。”孩子们就是在总结与学习中共同进步。孩子们在每次讲解完后,还会虚心地向参观者寻问讲解效果和评价,参观者每次都给孩子们打满分。而沈伯伯也会根据孩子们的表现给孩子提一些意见,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表扬孩子们。第二次讲解完后,他还很兴奋地拿出意见本给孩子们看,原来参观者在意见本上表扬孩子们了呢!这些评价让孩子们很受鼓舞,他们不断总结,持续进步,在学习和讲解中越来越了解革命前辈的事迹,越来越自信、勇敢,越来越有力量去传承革命的荣光。

四、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为了充分拓展已经开发出来的社区资源,四(3)中队又开展了一系列后续活动。

(一)活动的校内传承

本中队参与的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讲解活动,家长和老师认为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经过向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汇报和讨论,认为这个活动项目可以作为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的传统项目,开学后由少先队大队委组织、统筹,在周末和其他节假日也继续进行讲解活动。

(二)制作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宣传手册

经过学生、家长、老师的讨论,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及革命事迹,可以利用党史办提供的资料和沈伯伯口述的资料,制作成一个小宣传手册,供参观者阅览。

(三)继续到其他社区宣传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历史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学生、家长、老师经过讨论,认为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料,做成课件,到其他社区进行讲解,孩子们在哪里讲解,移动的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展厅就在哪里。

(四)成立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微信公众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人习惯在网络上查找各种资料,可是打开浏览器查找,并没有发现对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详细的介绍,经过学生、家长、老师的讨论,认为可以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设立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微信公众号,让更多人可以在网络上了解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及革命事迹。

“社区教育被界定为一种为了满足社区发展需求与个体终身学习需要,基于社区参与与公民精神,通过整合利用社区各种资源而进行的教育活动。”[2]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讲解活动,由老师、学生、家长、社区工作者和参观者对社区资源共同发掘与实践运用,满足了暑期班级主题活动与社区资源相发展的需要,实现了社区资源为多种层次人员提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空间的可能性,为学习型社会强调“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操作性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

参考文献:

[1]李家成,郭锦萍.你好,寒假!: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张永.社区教育内涵发展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社区资源粤语旧址
粤语学堂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优雅古风与经典流行的全新演绎 童丽《粤语十大金曲Ⅱ》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峥嵘岁月——黄崖洞保卫战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