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双奥遗产造福于民

2022-05-30简宏妮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双奥冬奥场馆

简宏妮

7月25日,北京首钢园三高炉,2022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开幕式(陈钟昊/摄)

从2008年到2022年,跨越了14年,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实现了奥林匹克运动和城市发展的双赢。

随着北京冬奥会场馆面向公众开放并开启四季运营,“双奥之城”丰厚的奥运遗产备受关注。双奥遗产如何造福于民?对此,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北京冬奥文化与冰雪运动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邹新娴。

邹新娴

奥运给城市留下了什么?

《瞭望东方周刊》:两次奥运会的举办给北京带来了哪些改变?

邹新娴:首先,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使北京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信息化不断提升,助力城市加速转型升级,极大提升了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

其次,伴随着奥运会的筹办和举办,全民健身热情得到全面带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已不仅仅是市民耳熟能详的口号,更是北京市民真实生活的写照。北京双奥传递出的体育文化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群众生活。一批冬奥示范社区让奥林匹克的种子在社区、家庭、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位于北京东城的东四街道,有世界首个“双奥社区”。漫步其中,“奥林匹克人物组雕”相映成趣,丰富的群众体育文化活动时常可见。“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的参与人数从2014-2015年第一届的30万人次上升到2021-2022年第八届的1690万人次。

第三,丰富的奥运场馆缓解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缺的问题,助力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冬奥会结束后,所有场馆都将成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全民健身、文化交流。公众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积极参与到各大场馆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中去,去感受、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爱上冰雪运动,从而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自2015年筹办冬奥会以来,北京冰雪运动场地有了大幅度增加。到2025年,北京市不小于1800平方米室内标准冰场的数量将达到50块以上,每个区至少建有1块有效冰面不小于1800平方米室内标准冰场,为推广与普及冰雪运动奠定坚实基础。

《瞭望东方周刊》:除了北京,张家口也因举办冬奥会受益良多。从冰雪产业的角度,冬奥会为北京和张家口两座城市带来了哪些发展契机?

邹新娴:张家口市超过3万人直接或间接进入了冰雪产业和旅游行业,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未来,京张两地可以以充分利用冬奥遗产为抓手,更好促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创新区域协同配套和支撑体系,进一步推进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链融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具体来看,北京赛区将充分利用奥运场馆和设施,打造城市新地标,提升城市形象,助力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将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旅游胜地,带动冰雪产业更好发展。

“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已不仅仅是市民耳熟能详的口号,更是北京市民真实生活的写照。北京双奥传递出的体育文化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群众生活。

超前谋划、有序进行

《瞭望东方周刊》:冬奥会场馆是冬奥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赛前和赛后,关于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有哪些规划部署?

邹新娴:“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是我国新时代体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之一,要从长计议,系统设计,顶层谋划,精心实施。就北京冬奥场馆而言,可持续利用方面的规划部署主要体现在:

赛前做好顶层设计。根据北京冬奥组委于2019年2月出台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于2020年5月出台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赛前所有场馆均制定了赛后利用规划,为场馆赛后利用做好了充分准备。

赛后按照规划有序进行。场馆赛后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部分功能的调整和改造,旨在实现冬奥遗产利用的效益最大化。具体包括积极承办高水平赛事、成为服务大众健身的场馆、成为体育综合体,实现四季开放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一批冬奥场馆本来就是夏奥场馆的沿用包括水立方(冰立方)、五棵松体育馆(篮冰转换)、首都体育馆、国家体育馆,此外举行开闭幕式的国家体育场同样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场馆的沿用。夏季奥运会场馆的利用率一直很高,如五棵松体育馆,2008年赛后成为篮球俱乐部主场、篮球世界杯举办地等,常年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利用率达到80%。成为双奥场馆后,其功能将进一步得到挖掘,每年冬季開展大众冰雪运动,成为首届北京冬季运动会的举办地、冰球俱乐部的主场等。

总体来看,北京冬奥会在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领域形成了丰厚的遗产运用成果。冬奥会的场馆等物质遗产与精神遗产统一于“可持续·向未来”的奥运愿景之中,无论是基于绿色技术的冬奥场馆、绿色能源,还是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产生活方式、冬奥精神,都表达了我国面向新时代发展,面向人类社会进步,向世界发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热情呼唤。

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航拍图

人才也是重要遗产

《瞭望东方周刊》: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奥运遗产,这些人才在赛后如何发挥作用?

邹新娴:冰雪竞技人才和冰雪办赛人才同样是需要管理好、运用好的北京冬奥宝贵遗产。

对冰雪竞技人才遗产,可以充分发挥冰雪运动健儿体育明星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他们融入大众冰雪运动推广及“冰雪运动进校园”等活动中,成为冰雪运动推广及培养我国青少年冰雪运动人才的生力军,让更多人爱上冰雪运动,从而促进我国全民健身事业、体育强国事业更好发展。

为冬奥会培养的办赛人才如技术官员、赛道作业人员及运行服务保障人员,将成为促进我国各类冰雪赛事发展的中坚力量,助力我国冰雪赛事高质量发展。

如今,“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已从愿景变为现实,随着更多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的具体举措出台,相信双奥遗产必定可以实现持久利用、充分利用,也必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双奥冬奥场馆
“双奥之城”,我的幸福回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长城脚下的“双奥”之城
七绝·双奥之城 大好河山 冬奥追梦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