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习惯的养成

2022-05-30沈燕

教育界·A 2022年18期
关键词:审题习惯低年级小学数学

【摘要】学习数学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要对题干内容进行分析,从中获得所需的关键信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容易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出现审题难、审题不仔细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章针对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审题习惯

作者简介:沈燕(1972—),女,江苏省扬州市花园小学。

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要以逻辑思维的发展作为基础,学生审题习惯的养成就是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路径。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直观且形象,他们审题时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最终导致解答问题时出现各种错误,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认知模型。

一、审题的重要性

做任何事情之前,人们都需要进行细致的观察,仔细思考与分析,借助自身的知识体系来解决问题。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同样需要做到审问、慎思、明辨,然而如今很多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没有做到慎思与明辨,导致思考问题时进入误区。很多小学生做错题目都是因为粗心大意,这背后反映出的就是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从看到数学题目开始,就要认真进行审题的步骤。

那么究竟什么是审题呢?审题就是通过阅读题目熟悉问题,进而把握问题,找到题干中已知与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对已知信息进行综合与整理,挖掘其内在价值,探索出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得出正确答案。由此可知,要想解决问题就需要先进行审题,审题能力是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三大能力的综合体,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并且还需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数学审题能力难以在短期内培养,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累积,并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才能有所发展。为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顺畅,教师应当关注低年级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审题习惯,形成正确的审题方式。

二、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养成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数学题目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甚至有些题目只以图片的方式呈现而并未配有文字,这就需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与信息分析能力,从简洁的题干中找到所需信息,将图片内容转化成数学语言。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教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挖掘教材中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合理利用教材。

(二)主观因素

对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产生影响的主观因素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都会影响到学生审题习惯的养成。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审题对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忽略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在写出例题后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用来审题,而是将题目直接朗诵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解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认真审题和主动思考。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把控信息需要的时间较多,成年人的朗读语速较快,容易影响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还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不愿意将时间花在学生审题上。倘若教师只通过授课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知识,将难以促进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学生审题习惯的养成也就无从谈起。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思维方式都会影响到审题习惯的培养。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但是有些内容虽贴近学生生活,却与学生的切身体验存在一定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思维习惯的培养就会受到影响。解决数学问题时,之所以要审题,就是要对题目中的数学关系进行梳理,若是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差,逻辑思维不够完善,那么他们在对题目进行分析时,就无法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会影响到学生的解题,进而影响到学习效率。

三、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級学生的数学审题习惯

(一)关注读说教学,把握题干内容

第一,重视读题环节。学生审题的第一步就是读题,因此审题习惯的养成也要从读题能力的培养开始,学生通过阅读明确题目内容,才能完成题目的解答。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量非常有限,且阅读能力薄弱,这就导致他们阅读题目的速度较慢,有时还会出现漏字的现象,对题目的把握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先教会学生读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通过领读、泛读等方式教会学生阅读题目,之后再让学生自主默读、多遍阅读题目,逐渐提升题目阅读能力。

第二,重视述题练习。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叙述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题目内涵,加深对题目的认知,并提升题目概括能力。教师需要鼓励学生针对题目进行解读练习,让学生在叙述中思考题目,让题干内容由抽象变得具体。例如题目:“点点买了3个苹果和2个橘子,每个苹果4元钱,每个橘子2元钱,问点点买苹果比买橘子多花多少钱?”学生在对题目进行叙述时就能捋顺题意,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第三,重视解题思路的引述。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引述能够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并养成审题习惯,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引述过程。例如题目:“果园中有红苹果数8棵,青苹果树13棵,黄苹果树14棵,问果园中共有多少棵果树?”这一题目的题干内容较为简单,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计算过程进行讲述,让学生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同时提升其问题分析与解答能力。

(二)关注信息提取,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审题的过程就是提取题干信息的过程,解答数学题目需要通过提取题干信息得到所需的解题线索。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快速提取题干信息的能力,逐渐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重视分析关键信息。学生审题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提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分析。例如解答计算题“21÷3-2=?”时,学生首先需要根据题干挖掘相关信息,并用已知信息正确解答题目。本题中共有三个数字,包含两种运算符号,在数学计算中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在获取到这些信息之后学生的审题才算完成,才能确保计算的准确性。有些数学题目属于特殊计算,例如“998+98+8+6=?”,面对这类题目,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采取变式思维完成审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将题目重新组合为“(998+2)+(98+2)+(8+2)=?”,这样题目变得更加直观简单,学生也能在审题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第二,重视挖掘隐含信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材中有些题目的文字叙述较少,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从现有内容入手,挖掘内在信息。例如,在学习表内乘法后,一道习题的题干以图画的形式呈现。这时,学生要对图画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算式信息,解答题目。学生学习挖掘隐含信息的过程也是养成严谨审题态度的过程,挖掘题目信息是帮助学生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三)关注审题方法的教授,提升审题质量

第一,重视绘图与标注的应用。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数学题目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数学术语,例如平均、逆时针等。这些词汇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学生对词汇的理解难度较大,若是无法正确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汇就会影响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进而阻碍解题。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绘图、标注等方法,便于学生得到直观的已知条件,分析数学题目的内在含义。例如题目:“大毛、思思、红红三个人的家都在同一条直线道路上,大毛家到思思家距离是750米,思思家到红红家距离是650米,问大毛家和红红家的距离有多远?”教师在讲解这类题目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绘图来分析题目,利用线段图完成审题能够让题目更加直观。教师还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展开授课,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找出本题目所包含的两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一,大毛家和红红家在思思家的同侧;思维方式二,大毛家和红红家在思思家的两侧。运用线段图,学生能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提高审题质量,降低题目本身的难度,还能在练习中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教会学生在审题中运用标注的方法,让学生利用不同颜色或不同符号进行题干内容区分,找出题目中的重点内容,确保审题的有效性。

第二,重视运用直观手段。对于小学低学级学生来说,由于很多数学题目较为抽象,逻辑较为严谨,学生在审题过程中难以理解其中内涵,因此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怎样从抽象的文本中抽离出具象化内容,便于学生理解题目。例如题目:“伐木工人要将一颗12米的树锯成6米一段的木料以供使用,每锯一次需要三分钟,问将树锯成所需目标需要多长时间?”由题干可知,本题的难点是“次数”和“段数”,学生在理解时难度较大,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分析出12米的树只需要锯5次就能得到6段木料,以清晰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题目内涵,从而掌握灵活的审题方式,提高审题质量。

第三,合理运用错题资源。很多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时会因为审题原因而导致解题思路或步骤出现错误。这些错题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当重视这部分资源的运用,引导学生收集错题,制作属于自己的错题集。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定期翻阅错题集,对题目进行二次解答,反复审题,分析题目,不断突破审题难点,并在重复练习中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四)重视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国际学者认为,教学活动如果没有让人情绪高涨的内心状态,只通过生硬地讲授,将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让学生感觉到该教学活动十分冷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处于饱满的情绪中,对数学学习充满探知的热情,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下列两点入手。第一,在教中创设情境。低学级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单一,面对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要重视氛围的营造。在解答題目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更生动有趣的解题情境,这一方式在当前数学教学中的使用较为广泛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带领学生审题时,可以增加游戏、故事、生活场景等内容来丰富教学情境,让学生对题目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学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应用到题目解答中,在情境中更好地体会数字之间玄妙的关系。

第二,在学中创设情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利用情境创设来完成审题不应当只局限在教师教的过程中,还要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进行审题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学生展开情境的自我创设。在阅读题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代入题干中,走进题目所描述的场景中,用想象力去靠近题目,让自己的形象思维与题目相融合,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审题方法。这种审题方式能够架设起学生、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活化,从而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提高审题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审题能力既需要以一定的阅读能力为基础,还需要具备分析、理解等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保持细致、认真的态度。因此,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是无法通过一堂课、一小段时间来实现的,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累积与沉淀。学生需要有充足的耐心,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审题习惯养成路径。只有师生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学生审题习惯的养成,不断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许一芹.谈小学数学审题习惯的养成[J].华夏教师,2019(22):15-16.

[2]史燕妮.八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调查与培养研究:以广州市某中学为例[D].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20.

[3]陈桂花.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13.

[4]江津.培养高中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以圆锥曲线内容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审题习惯低年级小学数学
浅论小学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